連云首批“家門口的人社服務站”來了
近日,連云區在全區陸續揭牌啟用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墟溝街道桃園社區等9個社區的“家門口”人社服務站,聚焦就業困難人員的“急難愁盼”,通過人社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打通人社服務“最后一米”,預計到年底兜底幫扶600名困難群眾就業。
軟硬兼備“五臟全”
一本人社業務辦事指南、一張“就業超市”清單、一塊服務指南展示牌……走進連云區桃園社區,“家門口的人社服務站”的字標映入眼簾。
座位前立著“人社專員”牌子的孫鳳璐正在整理最新收集的居民就業意愿表。她原是社區工作者,因辦事耐心細致、有親和力、學習能力強,被安排到現在這個崗位。
“我們現在主要是2名專員交替坐班、服務居民。”孫鳳璐笑著介紹,“之前預告要建成‘家門口’服務站時,群眾呼聲就很高,為我們頻頻點贊。今天不少居民還提出想要志愿成為網格員,利用空余時間和他們貼近居民的優勢,為我們進一步搭起溝通的橋梁,將人社‘紅利’送到更多人手上。”
“電腦放這里,打印機擺那邊……”桃園社區書記劉書記正忙著分配人社局送來的“大禮包”,“感謝人社局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不但有資金、有設備,還有業務技能培訓,完全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啊。”
服務集成“一體化”
“希望能在家門口辦理社保業務”“建議開設烘焙課程”“我想參加直播有關的培訓”……院前社區“家門口”人社服務站接待處桌子上的意見簿上記錄著居民一條條的心聲。
“我們這個意見簿有個名字,叫‘這個可以有’。”院前社區周書記指著意見簿封面上的字說道,“以前我們都是把服務一股腦送給群眾,雖全但不精,現在根據群眾實際需要,我們動態‘變現’,服務事項更有針對性、精確性,群眾也更滿意了。”
同時,根據群眾咨詢、辦理的實際情況,院前社區特地篩選出其中涉及頻次較高的人社政策和業務流程,專門設置了“熱點問題答疑區”,兩大展板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將群眾的“急難愁盼”一一化解。“真正從群眾角度出發,才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周書記語氣中滿是自豪。
“‘家門口’人社服務站是我們今年的重點工作,主要打造的是人社服務的‘全鏈條’‘總集成’,功能集就業援助、創業扶持、求職招聘、人才服務、職業指導、權益維護等為一體,涵蓋人社業務全領域。”連云區人社局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服務站的人社專員對各領域業務基本能做到“一口清”,連云區人社局還將不定期開展業務專項培訓班、人社專員技能比拼大賽等活動,以培促進、以賽促建,不斷提升服務站專員的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以優質人社服務贏得群眾良好口碑,將人社服務站真正建到群眾“心坎上”。
就近辦理“零距離”
今年,連云區人社局以“家門口”人社服務站為載體,以9個社區為試點,按照“按需下放、能放則放”的原則,著力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聯結、線上線下融合的基層人社服務體系,把人社窗口真正搬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和企業實現“就近辦”“出門即辦”。
最近,從事物流行業的李明啟下班第一站便是“家門口”的人社服務站。“我下班比較早,經常來坐坐,有時咨詢勞動政策,有時就是聊聊工作中遇到的煩心事。專員大姐每次都耐心傾聽,給我一些解答和建議。工作上的煩悶在服務站都能解決,家庭氛圍也更和諧了。我老婆過兩天還要來服務站報名參加家政技能培訓呢。”
“穩就業,不僅要穩住崗,也要穩住群眾的心。”連云區人社局負責人說道,“我們的人社專員不但要業務精通,更要有人性關懷,懂得傾聽群眾的煩心事、愁心事。盡最大能力去解決群眾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煩心事,守好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
下一步,連云區將在全區持續推進“家門口”人社服務站和“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延伸人社服務觸角,探索打造商圈人社服務站,鼓勵支持各社區結合實際和工作基礎,加大探索創新力度,為群眾提供更多個性化、專業化的人社服務,全力打造好便民利民惠民服務的“一線窗口”,實現人社公共服務“就近辦、多點辦、線上辦、掌上辦、周末辦、延時辦”。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