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臨床醫學高層次專家柔性引進百人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解讀
為貫徹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強化名醫、名科、名院培育,著力打造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要求,推進“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快速提升我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連發〔2015〕30號)文件精神,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連云港市臨床醫學高層次專家柔性引進三年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下簡稱《實施方案》)于近日出臺。現將《實施方案》制定背景、主要內容等解讀如下:
一、為什么要制定《實施方案》
高級別的臨床專科是衡量地區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5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125個,在滿足群眾醫療健康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表現在高水平、高層次臨床醫學專家匱乏,吸引人才的工作機制不健全,導致省級以上臨床重點建設發展后勁不足,存在省級以上臨床重點數量偏少、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相比還不相適應。同時,隨著對外交流合作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省內外臨床醫學高層次專家與我市醫院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協作關系。在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也希望規范責權利關系,不斷提高工作實效。
二、全市計劃引進多少名高層次專家
2018-2020年,利用3年時間引進專家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合計100名左右,其中,團隊15個約6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40名左右。具體到團隊和人才的數量,計劃引進A類團隊3個左右,B類團隊5個左右,C類團隊7個左右;計劃引進A類人才8人左右,B類人才12人左右,C類人才20人左右。
三、高層次人才范圍如何界定
高層次人才,指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急需,由我市引進的具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能熟練解決復雜疑難技術問題、醫療技術和臨床實踐效果獲同行專家認可的臨床醫學專家團隊、高層次人才,根據水平分別分為A、B、C三類。
團隊人才的分類:A類團隊的學科帶頭人臨床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為院士,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十位。B類團隊的學科帶頭人臨床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中華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二十位。C類團隊的學科帶頭人臨床水平達到省內領先水平,有省級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三十位。專科排名參考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管理研究所發布的年度排行榜。
高層次人才的分類:A類高層次人才臨床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為院士,其專科排名全國前十位。B類高層次人才臨床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中華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其專科排名全國前二十位。C類高層次人才臨床水平達到省內領先水平,有省級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
中醫類別的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參照上述范圍執行。
四、醫學高層次人才資質如何認定
引進團隊、高層次人才的技術和學術水平、境外專家團隊的資質,由連云港市“臨床醫學專家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人才引進單位共同組織專家評審認定。每年9月份確定下一年度的引進專科范圍。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確保人才引進工作公平、公正、公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部門協調會議,制定相關政策,解決重點問題。強化統籌協調,實現醫院錯位引進,避免無序競爭。
五、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待遇如何保障
對A、B、C類團隊,分別給予總額不超過120萬元、90萬元、50萬元的專項資助;對A、B、C類人才,每人根據層次類別分別給予總額不超過60萬元、40萬元、20萬元的專項資助。同時明確了高層次人才的人才安居、薪酬政策、學術交流、工作室及其他方面的待遇保障。對專科在團隊、高層次人才支持下創建成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科室能力排名進入前100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對團隊、高層次人才每個專科分別額外給予30萬、50萬,100萬獎勵。市、區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對人才引進所需經費給予30%的專項經費補助。市級財政重點支持市屬醫院團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
六、如何保障提升引進人才的工作效果
一是確保工作時間。團隊帶頭人每年要來連不少于5次,每次連續工作時間不少于6天,每年累計在連工作時間不少于1個月;團隊帶頭人之外的其他核心成員每年要來連不少于6次,每次連續工作時間不少于10天,每年累計在連工作時間須在2個月以上。高層次人才每年要來連不少于6次,次連續工作時間不少于10天,每年在連累計工作時間不少于2個月。二是強化考核監督。引進單位須與團隊、高層次人才簽訂為期3年或以上的合作協議,對雙方權利義務、工作目標、資金使用預算、工作績效、人員待遇、知識產權歸屬等事項予以明確。補助經費先行發放60%,剩余40%補助經費,根據團隊、高層次人才工作績效考核情況,3年內一次性落實到位。三是搭建工作平臺。團隊帶頭人、核心成員、高層次人才須在連設立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場所設施、設備由引進單位負責。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臨床醫學高層次專家柔性引進百人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