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有關議題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8月30日上午10點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名志
發布人:市農委主任王靖,市外僑辦副調研員張開華,市財政局副調研員王統峰
發布議題: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議題有關情況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發布會。8月23日,代市長方偉主持召開了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為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我市政策變化,加強市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和聯系,營造公開透明的信息環境,經市政府領導批準,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部分經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議題有關情況。
出席本場新聞發布會的有:市農委主任王靖、市外僑辦副調研員張開華、市財政局副調研員王統峰,我是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名志,主持這場新聞發布會。
本場新聞發布會有四項議程:一是請市外僑辦副調研員張開華通報《連云港市華僑歸僑僑眷權益保護辦法》有關情況。二是請市農委王靖主任通報《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總體規劃》有關情況。三是請市財政局王統峰副調研員通報《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有關情況。四是請記者朋友們就關心的問題提問。
首先,進行第一項議程,請市外僑辦黨組成員、副調研員張開華通報《連云港市華僑歸僑僑眷權益保護辦法》有關情況。
張開華: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昨天上午,全國第十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韓正、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祝賀,全國1300名歸僑僑眷代表和近700名海外僑胞特邀嘉賓參加會議,盛世盛會,可喜可賀。今天在此發布涉僑法規辦法,喜借東風,恰逢其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華僑歸僑僑眷工作。8月23日,市14屆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連云港市華僑歸僑僑眷權益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我市首部旨在保護在連華僑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的政府規章,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向各位媒體朋友作簡要介紹。
一、《辦法》出臺的背景依據
近年來,國家和江蘇省先后出臺一系列關于維護歸僑僑眷權益的法律法規,這為我市出臺《辦法》提供了重要遵循,《辦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簡稱“一法兩辦法”)、還有《江蘇省華僑捐贈條例》、《江蘇省保護和促進華僑投資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近年來國務院僑辦、省僑辦和我市出臺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及省人大來我市調研考察時提出的要求及華僑歸僑僑眷的實際訴求,需要用法規的形式加以規范。
二、出臺《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出臺《辦法》是推動僑務工作科學發展、依法行政的內在要求。依法保護華僑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鼓勵和動員他們在本職崗位建功立業,發揮優勢,進一步凝聚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力量,為經濟社會建設服務是僑務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新時代對僑務工作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新要求,對全市僑務工作依法行政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出臺《辦法》是發揮僑務人才優勢,服務連云港高質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市共引進各類領軍型、創業型等海外人才400多名。當前,連云港正處于“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關鍵時期,亟需集聚海外廣大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的人才智力優勢,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港城提供強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完善相關僑務法規及配套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來連創新創業。
(三)出臺《辦法》是應對僑情變化,保護僑界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我市現有海外華僑華人約1.2萬人、國內歸僑僑眷約1.5萬人。已建成國家、省、市級僑務社區32家,省華文教育基地6家,省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14家。隨著僑情的變化和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華僑華人來連創業發展,其在連創業資金、知識產權、社會保險、子女入學、參政議政等權益需求日趨突出。為有效維護他們的權益,有利于激發投資創業熱情,同時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集聚和涵養僑務資源、促進我市開放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辦法》的起草過程
大體分四個階段:一是立法調研。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市人大帶領市外僑辦、市僑聯開展了一年多的立法調研,并先后赴蘇州、揚州等地開展立法學習調研,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掌握了一些最新情況,為《辦法》出臺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立法起草。《辦法》起草,既結合連云港市情,依據僑法等政策法規,又吸收了近年來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內容,同時借鑒了兄弟省、市出臺的《辦法》及規章等方面做法和經驗,力求使《辦法》更具操作性。三是征求意見。先后召開有涉僑部門和相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4次,共向市涉僑部門、縣區外僑辦、僑務社區38家單位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華僑華人、歸僑僑眷代表,僑務工作者、僑界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代表、僑企代表等168名個人征求了意見、建議,共收到37家單位的修改意見和158名個人回復。大家普遍支持《辦法》出臺。四是修改完善。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經反復推敲,認真修改,形成了《辦法》送審文本,2018年8月23日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辦法》。
四、《辦法》的主要內容
《辦法》共三十四條,涵蓋十三個方面內容,即:《辦法》的適應范圍,保護對象,華僑歸僑僑眷的身份界定,管理體制機制,華僑恢復戶口及護照效力,華僑歸僑僑眷政治權利保障,華僑歸僑僑眷社會保障權益,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子女入學待遇,僑房與華僑華人祖墓權益保護,華僑歸僑僑眷出境定居、探親等權益,海外高層次人才待遇,華僑捐贈管理,咨詢投訴和權益維護等內容。
以上我就《辦法》出臺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起草過程及主要內容向大家作了簡要的介紹,謝謝大家!
張名志:謝謝張開華副調研員。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請市農委王靖主任通報《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總體規劃》有關情況。
王靖: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非常榮幸借助此次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一下《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總體規劃》情況。
2017年7月31日,我市獲批國家首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全國十家,全省唯一。試驗區獲批后,我們立即開展規劃編制工作。11月15日,經公開招標,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標負責規劃編制工作。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成立了由院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規劃編寫組,由農業農村部、發改委、商務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領導和專家組成的規劃咨詢團隊。規劃編寫組通過現場調研、座談討論、征求意見,2018年6月中旬形成規劃送審稿。6月30日,市政府在北京召開規劃專家評審會,由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任組長,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省農委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為成員的評審專家組,在聽取規劃匯報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認為規劃符合國家開展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要求,符合國家農業對外開放發展需要和政策導向,符合連云港發展實際,重點突出,政策建議科學合理,項目可操作性強,保障措施有力,一致同意通過評審。8月23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規劃。
規劃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方案要求,結合連云港實際,提出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舉措,共分背景和意義、連云港開放型農業發展條件、指導思想和發展定位、規劃布局、重點任務、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八章。
一、發展定位。規劃以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結合我市農業農村和對外開放發展實際,提出連云港試驗區三個定位:“一帶一路”農業對外貿易集聚區、中西部農產品出口引領區、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樣板區。
二、總體目標。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試驗區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充分顯現,服務體系總體完備,國際農業貿易投資便利化條件全國領先,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數量、農業對外投資額等主要指標在全省保持領先。遠期目標是,到2025年,投資貿易便利化先導區基本建成,國際農業貿易投資便利化條件更加完備,部分創新政策、開放合作模式向全國推廣。
三、總體布局。規劃立足連云港全域,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打造“一心四區兩基地”開放布局。“一心”指核心區,重點建設農產品國際物流倉儲服務輻射中心、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產業集聚平臺。“四區”是指建設以中國—荷蘭農業合作為重點的東海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以中國—丹麥農業合作為重點的灌云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以食用菌產業為重點的灌南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以特色水產為重點的贛榆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兩基地”是指在“一帶一路”沿線打造國內農產口出口生產基地和國外農業對外投資基地。
四、重點任務。規劃提出了優化農業領域營商環境、提升農業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優勢、提升“一帶一路”跨境物流支撐保障、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促進鄉村振興、搭建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綜合服務平臺等六大重點任務。
規劃圍繞落實試驗區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實施農業國際產業合作項目、農業國際物流平臺項目、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等三種類型十五個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服務連云港農業開放發展;提出了財政稅收、金融保險、通關便利、創新創業等四種類型十六條農業對外開放合作政策措施建議及保障措施。
張名志:謝謝王靖主任,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請市財政局王統峰副調研員通報《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有關情況。
王統峰: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好!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的修訂情況。為了進一步加強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范資產處置行為,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助力港城實現“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根據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連云港市實際,市財政局對《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
一、修訂的背景
2015年,市財政局制定了《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連財規〔2015〕3號),經過幾年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資產管理工作的發展變化,結合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工作的新情況,根據市領導“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行為”的批示要求,針對資產處置的審批權限不全面,有關要求不具體,報送材料不統一的實際,依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財資〔2016〕1號)、《江蘇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蘇財規〔2011〕27號)、《連云港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連財規〔2011〕1號),在征求市級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對原文件進行了修訂。
二、《處置辦法》的主要內容
一是明確了《處置辦法》的適用范圍、資產處置的原則和部門職責,明確了市財政局是國有資產處置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市級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審批及監督管理。二是明確了資產處置的范圍和方式,處置方式主要包括無償調撥、出售、出讓、轉讓、置換、報損、報廢、捐贈以及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三是明確了資產處置的程序及需提供的資料。提供的資料主要包括申請文件、《審批表》、權屬證明、價值證明、會議紀要、公示材料等。四是明確了資產處置的審批權限,對市政府、市財政局、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的審批權限進行了規定。五是明確了資產處置的要求。六是對監督檢查進行了規定。
三、修訂的主要內容
一是將原辦法中“土地、房屋資產賬面價值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或預計處置收益5000萬元以上的資產處置,由市相關主管部門報市政府審批”。修改為“需由市財政局審核,報市政府批準的資產處置事項:1.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1000萬元(含100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產、其他資產處置。2.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3.其他需市政府批準的資產處置事項。”
二是將原辦法中“所有單位的專項資產、貨幣資產的處置均需報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市財政局審批;有主管部門的單位的其他資產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在20萬元(含20萬元)以上的,由單位提出初步意見經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后,報市財政局審批;主管部門和無主管部門一級預算單位的其他資產處置。”修改為“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1000萬元以下的專項資產、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其他資產處置。”
三是將原辦法中“有主管部門單位的其他資產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在20萬元以下的,由單位提出初步意見報主管部門審批,報市財政局備案。”修改為“由市級單位自行審批,需報市財政局備案的資產處置事項。1.有主管部門的市級單位,其他資產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在50萬元以下的資產處置,由主管部門審批。2.無主管部門的市級單位,其他資產賬面價值(或批量價值)在50萬元以下的資產處置,由市級單位按內部決策程序決定。”
四是對資產處置申報的基本資料和專項資料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統一了標準。對資產不同處置方式的審批表進行了優化,按照不同的處置方式,分別設計了不同的表格,填報的時候一目了然。
張名志:謝謝王統峰副調研員。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關心的問題提問。
記者:請介紹一下《連云港市華僑歸僑僑眷權益保護辦法》的貫徹落實情況。
張開華:首先,我代表市外僑辦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我市僑務工作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在《辦法》的制定過程中付出辛勤勞動的各級政府部門、市涉僑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就如何貫徹落實好《辦法》,介紹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學習,全面掌握《辦法》的主要精神和內容。在《辦法》的調研起草過程中,我們已經召開了4次座談會,就《辦法》的制定背景、法律制度及有關規定進行了宣講。下一步,著重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召開全市外僑工作專題會議,對學習貫徹《辦法》進行研究部署;二是市外僑辦將組織編印《辦法》解讀手冊,分發市縣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三是舉辦《辦法》專題培訓,幫助大家及時了解《辦法》的有關內容,學好會用。
第二、加強宣傳,努力營造依法護僑氛圍。我們將加強與宣傳、司法部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發揮現有開展僑務社區的“僑之家”、“僑法宣傳角”,僑法宣傳聯絡員和志愿者隊伍的作用,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廣泛的宣傳普及工作,積極開展送法進社區、進僑企、進僑團、進機關、進學校等活動,積極營造依法護僑氛圍。
第三,加強督查,確保《辦法》貫徹落實的實際效果。我們將定期對全市貫徹落實《辦法》情況進行督查,加強指導,切實發揮《辦法》應有作用,為我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貢獻僑的智慧和力量。
記者: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的重點是什么?
王靖: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關心。作為國家首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履行好國家使命,二是加快連云港發展。圍繞這兩大任務,規劃立足我市農業開放合作特色、港口優勢、國際物流通道條件,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建設一批示范性工程、開展一批試驗性項目、實施一批創新性政策,力爭走出一條具有連云港特色的農業對外開放合作之路,推動我市農業“高質發展、后發先至”。
一是連云港農業對外貿易集聚區創建工程。依托連云港綜合保稅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建設試驗區核心區,打造聯通順暢、網絡豐富、智能高效、產品多樣的綜合性農產品國際物流倉儲中心,支持內外資企業在核心區內設立經營機構和企業總部,探索實施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海外倉、農產品市場貿易采購方式試點,建設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產業集聚區,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核心區內設立各類農業企業開展投資經營活動提供便利。
二是中荷農業國際合作試驗區創建工程。以中國—荷蘭農業合作為引領,引進荷蘭種業公司和設施農業公司在連云港建設基地,全面對標荷蘭高效園藝技術體系,重點引進園藝作物新品種、現代溫室建造及控制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設施園藝工廠化裝備制造技術等。建設以荷蘭創意果蔬花卉農場為特色,集科研攻關、集成創新、示范展示、休閑體驗多功能的中荷農業國際合作試驗區。
三是中丹農業國際合作試驗區創建工程。以中國—丹麥農業合作為引領,以水產、蔬菜、循環農業為重點,擴大中國—丹麥農業合作范圍,打造中國—丹麥農業合作典范。引進丹麥一流乳品企業,建設符合從“牧場到餐桌”食品安全理念和技術標準體系的乳業產業。引入丹麥模式和行業標準,發展規模化有機蔬菜出口基地,提升紫蘇、西蘭花等蔬菜生產設施化、標準化水平,拓展對歐盟、北美市場出口。爭取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在連云港設立分中心。
四是中國食用菌國際合作試驗區創建工程。以食用菌生產、加工為核心,著力培育食用菌出口龍頭企業,重點支持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打造中國(灌南)食用菌產業走廊。引進國際先進的機械化、空調化、集約化食用菌生產方式和數字控制技術,全面提升菌種生產、輔料供應、隧道發酵、發菌技術和蘑菇生產、加工等各環節技術水平,完善食用菌產業分工。爭取設立中國(灌南)國際食用菌交易中心。
五是中國水產品國際合作試驗區創建工程。以特色水產為核心,打造中國標準化泥鰍養殖出口示范基地,建設中國泥鰍養殖工程技術中心。強化技術研發,著力突破以泥鰍育苗養殖、加工出口為突破,推進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建設中韓泥鰍合作示范園。以振興紫菜產業為目標,全面提升紫菜養殖及加工技術水平,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強紫菜品牌和貿易渠道建設,提升出口競爭力,建立東亞(贛榆)紫菜交易中心。
六是連云港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創建工程。依托連云港現有的對外投資海外基地項目,重點支持我市農業企業在柬埔寨、白俄羅斯等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拓展東南亞與歐洲市場。與農業農村部批準設立的10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商務部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開展雙向合作,形成貿易、投資、人才、技術、信息等內外互動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記者: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范圍包括哪些?
王統峰: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范圍包括:1.閑置資產;2.低效運轉或者超標準購置的資產;3.超過使用年限無法使用的資產;4.因技術、功能原因并經過專業機構論證,確需報廢、淘汰的資產;5.因單位分立、合并、撤銷、改制、隸屬關系改變、征地、拆遷等原因發生產權或者使用權轉移的資產;6.盤虧、呆賬以及因管理不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非正常原因損失的資產;7.依照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進行處置的其他資產。
張名志:記者朋友們,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是團結調動廣大歸僑僑眷積極投身我市經濟建設的內在保障;建設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為我市農業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戰略機遇;修訂《管理辦法》對規范我市國有資產處置行為,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有著重要意義。希望記者朋友們廣泛宣傳,為這幾項政策的落實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由于時間關系,本次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