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 正式出版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9年12月18日15:0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徐勤飛
發布人: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徐勤飛,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陸瑞萍
發布議題:介紹《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編纂出版情況
徐勤飛:媒體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連云港市地方志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我是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徐勤飛,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來主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陸瑞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對《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編纂出版情況進行通報。
首先由我給大家介紹《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編纂出版情況。
“國有史,郡有志,家有譜”,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志書上起全國一統志、各省通志,下至于府川志,旁及山川、土司、鹽井等專志,細及于鄉鎮、地方雜記小志,綿延不斷地涵養、傳承起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為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連云港古稱“海州”,歷史悠久,民風淳厚,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方志佳作。編修于明代隆慶年間的《隆慶海州志》,是連云港地區留存最早的地方志。清代《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討古諏今,立綱分目,體例精審,被譽為“江左名志”“志乘圭臬”。清末以至民國時期,連云港地方官員以及文人雅儒采輯資料、手自考訂而成的各類方志多達十數種,有州志、縣志、山志、票鹽志,涉及連云港地區建置沿革、人口變遷、田賦鹽稅、山海形勝、裁海復海等內容,是十分珍貴的地情文獻資料和歷史文化遺產。
2018年初,為配合連云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地方志辦公室主動擔當,啟動了《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舊志整理工程。經發掘搜尋,確定《隆慶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慶海州直隸州志》3部州志,《萬歷贛榆縣志》《康熙贛榆縣志》《嘉慶重修贛榆縣志》《光緒贛榆縣志》《民國贛榆縣續志》5部縣志,《云臺山志》《云臺新志》2部山志,以及《海州文獻錄》《淮北票鹽志略》《古朐考略》《朐陽紀略》《朐海詩存》《連云一瞥》《云臺導游詩鈔》《蒼梧片影》《復山鴻集》9部地情文獻,共19部書目200余萬字,進行點校、整理、出版,這是連云港市歷史上首次對舊志和地情文獻進行的大規模整理,是對連云港地方歷史和文脈的一次集中梳理。《集成》由市委書記項雪龍、市長方偉擔任編委會主任,方市長親自作序,列入“申名”項目。
兩年來,《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編纂出版工作經歷了確定書目、搜尋底本、文字錄入、標點校勘、出版印刷5個階段,其中搜尋底本、標點校勘2個階段尤其費時費力。經多方努力,《隆慶海州志》據天一閣藏明隆慶六年影印本為底本,《康熙海州志》以《首都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據清康熙九年影印本為底本,《嘉慶海州直隸州志》以清嘉慶十六年刻本為底本。《康熙贛榆縣志》第二、三、四卷在贛榆縣檔案館找到,《康熙贛榆縣志》第一卷在南京圖書館找到,《萬歷贛榆縣志》《朐海詩存》《復山鴻集》輾轉由民間地方志收藏者處找到底本。隨后組建點校班子,由市地方志辦公室方志年鑒處牽頭,聘請地方文史專家4人,配合廣陵書社,對書稿進行全面審稿。一部書從進入印刷廠排版到最終定稿印刷,至少經歷5輪審讀。從句讀分句、繁簡轉換到人名、地名的前后一致,錯字別字的訂正核對,乃至字體字號大小、表格排版、版式美觀與否,我們都進行了認真斟酌,反復思考,糾訛厘正,確保整理工作質量。
目前,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已經出版的《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包括《隆慶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慶海州直隸州志》3部州志,分2函12冊,宣紙線裝。下一步我們還將陸續出版第二輯、第三輯和全書簡體橫排普及本,力爭2020年底出齊。
作為迄今整理連云港古代與近代地方文獻最大的文化工程,《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的成功出版,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推進;其次,得益于連云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強勁東風;最后,市地方志辦的有效組織和廣大修志工作者特別是各位專家的鍥而不舍、默默奉獻,是《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順利完成的基礎和保證。
值此《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出版之際,我們謹向為這部集成的資料提供、點校整理、驗收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
下面進入答問環節,請開始提問。
記者:剛才徐主任介紹了《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緣起和編纂出版過程,我們也看到了還散發著墨香的《集成》第一輯,請問整理出版《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意義何在呢?
陸瑞萍: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部署啟動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地方志辦公室主動提出實施舊志整理工程,為“申名”打造一張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我辦選擇了連云港地區留存下來的19種舊志和歷史文獻進行點校整理,糾訛勘誤,去偽存真。這是連云港市歷史上首次系統地對舊志和歷史文獻進行整理,也是迄今整理連云港古近代地方文獻最大的出版項目。
它的意義,首先在于這是一項開創性工程。對于舊志的整理,上世紀90年代初有彭云老師主編的《海州文獻叢書》,但只是影印沒有點校,種數也只有7種。上世紀90年代后期至新世紀初,有仲其臻等人標點注釋的《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和張衛懷、湯兆成點校的《隆慶海州志》《康熙海州志》,是零星的整理。這次出版的《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收錄了現行連云港境域范圍內有內容代表性、地域代表性、體裁代表性的舊志10種和地情文獻9種,實現了舊志文獻系統整理“零的突破”。
其次,這是一項服務大局的文化工程。《集成》的編纂,是因應著連云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名夢”而展開的。對連云港人來說,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是一個榮譽、一種標志,更是對家鄉悠久歷史和厚重人文的肯定和交待,編纂《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是保護城市文脈,傳承地方文化,彰顯城市特色的需要,是“申名”必不可少的軟件工程。
最后,它也是一項經世致用的價值工程。舊志是我國歷史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研究開發價值。《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的面世,對于推進我市文化強市建設、構筑發展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市地方志辦公室將切實加大志書宣傳和開發利用力度,鼓勵和倡導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社會公眾讀志用志,用歷史的智慧、發展的眼光,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港城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謝謝大家!
記者:《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第一輯出版后,下一步市地方志辦公室有何計劃和打算?
徐勤飛:這個問題,請陸瑞萍同志給大家介紹一下。
陸瑞萍:對《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包括的19種文獻,我們計劃出版珍藏版和精裝版兩種版本。珍藏版繁體豎排、宣紙線裝,出版300套;分3輯順序出版,剩下來的2輯主要是縣志、山志和地情文獻。精裝本簡體橫排,計劃印刷1500套,為普及讀物。目前,珍藏版第一輯已完成出版,其余的二、三輯和精裝版力爭到2020年底全部出齊。
與《連云港歷史文獻集成》相配套,市地方志辦公室正在組織力量編撰連云港歷史上第一部通史,第一次將連云港的歷史從史前文明貫通到近年,將填補千百年來連云港的史學空白,敬請期待。
徐勤飛: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記者朋友們。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