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深入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實施意見》解讀
一、出臺背景
分級診療制度是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治本之策,為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切實提升醫聯體運行實效,有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2016年召開的全國衛生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列為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首。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分級診療的“兩翼”,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抓手。劉延東副總理在2017年全國醫改工作會議上提出,全年醫改工作著重抓好“10件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是10件事之一。2017年10月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醫療聯合體建設進展情況匯報,會議要求,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方式,通過設置不同報銷比例等措施推進分級診療。
二、目的意義
醫聯體建設的核心是落實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推動機構間分工協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我市2011年就成立了醫聯體,雖然形式上建立起來了,但由于沒有結成利益和責任的共同體,多數是非緊密型的,緊靠組織號召和行政命令,難以持久,運行實際效果不盡理想。實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縱向合作的醫療聯合體醫保總額付費,形成利益共同體,助推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可以提高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實現“診療行為更加規范、醫保基金更加持續、患者更加滿意”的多方共贏局面。
我市醫聯體起步較早,目前醫聯體已實現縣區和基層醫療機構“兩個全覆蓋”。醫聯體強化人員、資源、運行、服務等方面的協同管理,形成優質的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一種渠道和機制,不斷推進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到2016年底,我市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占比達到72.4%,位居全省前列。在贛榆區試點區域檢驗、影像、心電、消毒供應、病理五大中心建設,推進醫聯體內資源共享,為我市推進緊密型建設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各醫聯體在運行中,也迫切希望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不斷提高醫聯體運行效果。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已成為共同的呼聲和期盼。
三、主要依據
(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
(二)《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55號)
(三)《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蘇醫改發〔2015〕4號)
(四)《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蘇醫改發〔2017〕15號)
四、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建設緊密醫聯體的總體要求。明確醫聯體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為重點,推進中堅持政府主導、整合資源、試點先行的原則。2018年,穩妥開展醫聯體整體醫保總額付費制,助推緊密型醫聯體建設。2019年,縣域范圍全面實行醫聯體整體醫保總額付費。2020年,將醫聯體建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
第二部分是緊密型醫聯體的組織模式。共有五種模式以適應各地醫聯體建設需求。第一種是在市域組建醫療集團。第二種在市區組建縱向聯合體。第三種是在縣域組建醫聯體。第四種是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第五種是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
第三部分是建設緊密型醫聯體的主要任務。
一是調整完善醫聯體管理體制。完善醫聯體組織架構,建立醫聯體法人治理結構,構建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分離的醫聯體運行新機制。落實醫聯體自主權,推進醫聯體管辦分開。
二是完善醫聯體激勵約束機制。實行“總額預付、合理超支分擔、結余留用”的醫保基金管理方式,對醫聯體各醫療機構年度總控指標合并計算,交由醫聯體牽頭醫院統籌管理,合理的超支由牽頭醫院與醫保機構分擔,結余由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根據機構等級和功能定位按比例分配。
三是構建醫聯體資源下沉機制。醫聯體牽頭醫院可收取成員單位適當管理費。對醫聯體牽頭醫院派出醫生在基層工作,同級財政分別按標準給予派出醫院考核獎補。嚴格執行雙向轉診規范,引導患者下轉。構建“1+N”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為簽約居民提供聯系綜合健康服務。逐步推進各成員單位內部資源的整合。強化上下級醫療機構藥品銜接,實行“延伸處方”、“長處方”等制度。
第四部分是強化醫聯體建設的組織保障。提出加大4個方面的工作力度,保證醫聯體建設取得實效,一是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推進醫聯體穩步發展。二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三是加大督導評價力度,通過經常性調研、督導、定期評估,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發展。四是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為發揮醫聯體作用奠定社會基礎。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