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7-2030年)》解讀
2017年12月20日,市政府印發《連云港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7-2030年)》(下稱《規劃》)。《規劃》明確,我市將以居民的實際醫療服務需求為根本,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層級清晰、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全、方便可及、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現將《規劃》解讀如下:
新增醫院床位超9000張
根據《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連云港市域總人口2020年預計500萬人,2030年預計達620萬人;根據市域總人口增幅推測,我市市區總人口2020年預計達228萬人,2030年預計達280萬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預測到2020年,市區每千人床位數為7.4張,床位總需求為16872張,新增床位4573張;到2030年,市區每千人床位數為7.7張,床位總需求為21560張,新增床位9261張。
隨著病床增加,我市也將加大醫護人員培養,預測到2020年市區每千人衛技人員數為9.25人,總需求量為21090人,需增加衛技人員6631人;至2030年,市區每千人衛技人員數為12.95人,總需求量為36260人,需增加衛技人員21801人。
建立多元醫療機構體系
依據《規劃》,我市將嚴格調控公立醫院總體規模和單體規模,規范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構建以區域醫療中心為引領,以市級醫院為支撐,以縣級醫院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公立醫院為主體、社會辦醫為補充,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
我市新增醫療機構以民營醫療機構為主,新增醫院應體現專科特色,同一區域內原則上不應重復設置同類別醫療機構。積極支持康復醫院、護理院(以下統稱慢性病醫療機構)發展,鼓勵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二級醫院轉型為慢性病醫療機構。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支持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
市區規劃設置32所綜合醫院
至2030年市區規劃擬設置32所綜合醫院,其中三級綜合醫院6所左右。這中間,市第一人民醫院振華路新院區建成后,到2030年床位控制在2300張以內,實施名醫、名科戰略,成為蘇北一流的區域性醫療保健中心;第二人民醫院到2030年東、西兩院區床位控制在1800張(西院區800張、東院區1000張);市東方醫院規劃期內力爭達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成為東部城區醫療中心,床位達1100張;遠期連云新城和徐圩新區各新建一所三級醫院。
這些專科醫院將被重點打造。我市將主要辦好三級綜合醫院、三級中醫院和三級兒童、精神、婦產、腫瘤、傳染病、康復等市辦專科醫院,打造區域診療中心。縣(區)級政府主要辦好縣級綜合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縣級醫院、中醫院打造縣級診療中心。在全市建立三級醫院為區域醫療中心,縣級人民醫院、中醫院為骨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網底,民營醫院為補充的醫療服務體系。根據預測,至2030年,我市市區規劃設置27所左右專科醫院,其中三級專科醫院8所,二級專科醫院19所。
在中醫院方面,至2030年,我市共規劃5所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連云港市中醫院保留并擴建,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應在中醫人才培養、傳統中醫、特色專科方面承擔積極作用,到2030年床位達1000張;贛榆區中醫院保留,并按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建設;原民辦連云港博愛中醫院保留;另新規劃2所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其中新建連云港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醫療急救網絡
我市將加快建設與連云港市地位相適應的現代化城市醫療急救網絡,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務質量。除設置1所市急救中心外,市區按區域的實際情況設置分站,原則上按每10萬至15萬人口設1個分站,其服務半徑為3至5公里,人口密集地區,服務半徑可適當減小。近期至2020年,應設置急救分站10至15個,遠期至2030年設急救分站13至19個。
關聯閱讀:《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7-2030年)的通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