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行動計劃》解讀
市委農工辦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聚焦富民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實施意見》,圍繞富民增收目標,實施六大行動計劃。現就《意見》中農民增收行動計劃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一、出臺背景
當前,農業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穩住農業農村這個“基本盤”對穩定全局至關重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是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千方百計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增收新潛力、培育增收新動能。近年來,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快但總量偏小。2016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2元,增長9.0%,增速全省第四,但絕對值排全省第十二位,相當于省平均水平的79.1%。為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過多次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農民增收行動計劃。計劃的出臺,將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強農業產業、做優農業產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實現農業生產者增產增效。
三是激發重點群體活力。不斷激發全體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經濟增長與農民增收互促共進。
二、主要內容
農民增收行動計劃主要涵蓋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新型業態培育、支農惠農政策完善和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四大部分。
1.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增收。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高效設施農業(漁業),扶持壯大設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林果、海淡水產等優勢主導產業,年內新增千畝連片高效設施農業基地10個,全面建成7個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基地,新增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4萬畝,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萬畝。到2020年,全市高效設施農業面積達120萬畝,高效設施農業占耕地比重達到20%,建成3-5個生產集中布局、資源集約利用、產業相互融合的高效農業集聚區。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放大引領帶動效應,年內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0家、示范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各100家。力爭形成家庭農場集聚片區、龍頭企業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集群。尊重農戶意愿,積極引導農民有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年內新增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0萬畝。彰顯農業品牌特色。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連云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進一步做強農產品出口企業、做優農產品出口基地、做響農產品出口品牌。突出抓好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大力實施“連天下”農產品品牌戰略推進行動。全市每年新增“三品一標”品牌100個以上,到2020年,種植業“三品”比重占比達到55%。
2.壯大多元經營主體促增收。落實“互聯網+”現代農業計劃,實施農村電商發展“十千百萬”工程,年內新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村10個,開設農產品特色網店100個,建立村級信息服務站1000個,培訓、新增農村電商從業人員10000人,力爭農村電商服務站點村級全覆蓋。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企業。大力支持“花漾海州﹒四季賞花”、贛榆(厲莊)櫻桃節、黃川草莓節等特色品牌建設。年內新建市級以上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點)20個,休閑觀光農業收入超30億元。
3.強化政策保障促增收。落實和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政策,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強對“三農”的金融支持,重點支持發展農戶小額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種養業貸款、農機具抵押貸款、糧食市場化收購貸款、農業產業鏈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涉農貸款保證保險等業務。深入推進東海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擴大農業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完善涉農貼息貸款政策,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低收入農戶就業的“扶貧帶動貸款”納入財政貼息范圍,降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
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增收。重點推進農村土地、產權、金融等方面改革,激發內生發展活力。農村土地制度:圍繞農民與土地關系改革主線,按照“確權、賦能、搞活”的思路,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年底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初步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市平均每年增加產權交易額5000萬元。基本完成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固化成員身份,量化集體資產。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產權交易網絡化管理。擴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強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做到涉農金融機構共享聯動。提高農村金融普惠程度,開展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對接活動,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抓好東海縣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被抵押的土地經營權協商收購處置機制,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