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3年10月27日9:0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陳長祥
發布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雁鴻,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連云分局局長左恩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州分局四級主任科員王浩
發布議題:介紹《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相關情況
陳長祥: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新聞發布會?!哆B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于近期獲省政府批復,該規劃是我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為了加大規劃的宣傳和實施力度,提高公眾對規劃的知曉度,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和公眾全面介紹規劃相關情況。
出席本場新聞發布會并在發布臺就座的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雁鴻,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連云分局局長左恩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州分局四級主任科員王浩。我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陳長祥,今天由我來主持這場新聞發布會。
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新華日報、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連云港發布、連云港電視臺等新聞單位記者。
本場新聞發布會共有兩項議程:一是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雁鴻作新聞發布;二是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首先,進行第一項議程,請黃雁鴻同志對《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作新聞發布。
黃雁鴻:尊敬的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于2020年4月印發《關于建立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方案》,同時成立了由市長為主任、分管市長為副主任,市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
在縣區板塊、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下,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有序推進,2021年12月,《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了草案公示并通過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2022年10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正式啟用。今年4月以來,《規劃》先后通過市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專家論證會,征求了省規委會成員單位、省有關部門及相鄰城市的意見,并進一步作了修改完善。8月10日,《規劃》通過了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8月2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了《連云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這是我市第一部覆蓋全域全要素、“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從整體上謀劃全市到2035年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是我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將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意義十分重大。
《規劃》主要特點:
一是底線優先,落實資源保護與城市安全。嚴格落實耕地、林地、濕地、海洋等資源要素保護任務,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引導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嚴守石化安全、核電安全等城市安全底線。
二是陸海統籌,優化提升海洋空間保護和利用。夯實海洋經濟硬實力,從“涉海經濟”向“海洋經濟”拓展延伸。踐行“美麗江蘇”戰略,挖掘海洋文化內涵,聚焦海州灣海陸交匯帶,建設一批城、鎮、村特色化載體。
三是問題導向,確立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新路徑。構建新形勢下港產城一體化發展體系,推進港口開放、產業創新、城市共享,將大港口、大產業、大項目,作為連云港持續跨越趕超、實現“后發先至”的重要支撐。
四是提質增效,保障重點產業發展空間。按照“控制總量、優化增量、盤活存量、用好流量、提高質量”的基本原則,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統籌空間規模,重點向沿海片區傾斜,保障石化等重點產業發展。
《規劃》主要內容:
文本共17章224條,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內容。
一、發展目標與空間規模方面
落實國家和省對連云港市的戰略要求,深化“一帶一路”交流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規劃確定城市性質與核心功能定位為“‘一帶一路’強支點、沿海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美麗宜居山海城市”。
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490-515萬人,城鎮化率80%。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6.84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74.88萬畝(含易地代保任務2.86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893.201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671.9404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98倍,面積813.64平方千米。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省級下達任務,其中2025年不低于35.57%。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
二、區域協調與陸海統籌方面
強化“一帶一路”強支點腹地聚合,打造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范項目,強化與中西部城市聯系,將連云港港口打造為共同出海口,持續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加速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全面融合,建設長三角港口群北翼強港,銜接落實產業升級轉移,共同打造一批空間高度集聚、產業高度協同、供應鏈高度集約的世界級產業集群。積極參與淮海經濟區建設,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區域協同,強化與蘇魯沿海海洋經濟的協作。
聚焦海陸交匯區域,突出強灣聚心。依托連云城區、贛榆城區及4個濱海風情鎮、5個濱海特色示范村,打造濱海風貌城鎮帶,圍繞“活力”“魅力”“實力”三大主題,打造“藍灣百里”美麗生態風光帶,突出海洋、能源、文旅產業特色,打造沿海綠色產業集聚帶。沿海岸線由北向南構建柘汪臨港產業功能協調區、贛榆產業融合與生態功能協調區、連云中央活力與生態功能協調區、徐圩新區—兩灌臨港產業功能協調區。
三、國土空間格局方面
構筑“兩綠七廊、三軸兩片”的市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形成以中部云臺山脈、西部山地丘陵及七條主要水系構筑的生態保護格局,以沿海發展軸、東隴海發展軸、連臨—連淮寧發展軸引領城鎮和產業發展,東片海州灣突出海陸功能協同,充分體現活力灣區、向海發展,西片大田園突出生態、農業資源保護,強化縣城、重點特色鎮的支點作用。構建“1個區域中心城市、3個地區中心城市、18個重點特色鎮、42個一般鎮”的市域城鎮體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中心城區延續“向東向海”的空間發展脈絡,進一步發揮城市集聚效應,依托各組團內國家級產業發展平臺,構建連云、海州、贛榆、徐圩四大組團發展格局,強調“組團內部有動力、組團之間有合力”導向,構筑“一灣、兩脈、三核、四組團”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統籌布局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劃定城市藍線、綠線、紫線、黃線并嚴格管控,系統建設公共開敞空間,穩步推進城市更新。
四、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
統籌自然資源全要素保護和合理利用,嚴格保護耕地資源、林地資源、水資源、濕地資源、礦產資源及海洋資源。建立3處國家級、6處省級自然公園,推進礦山、岸線等修復治理,構建海陸一體的的生態保護格局。穩步提升耕地質量,促進農業安全、綠色、高效發展,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合理配置海洋資源,優化海洋空間分區,保障港口、海上光伏、風電及沿海產業項目用海需求。
五、濱海特色與歷史文化保護方面
深入挖掘“山—?!邸獚u—城”的景觀與文化特色,形成“山海連云、港城共生”的特色風貌定位,打造“濱海、環山、沿河”3條魅力景觀帶及3條城市感知軸線,強化城市設計、村莊設計,優化城鄉空間形態。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展現東海名郡、山海古城的歷史文化形象,打造山海文化名城和西游文化名城,保護民主路、連云老街、南城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歷史文化保護范圍線,突出連云港追波逐海、遷徙生長的串珠型城市格局特色。
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方面
以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積極融入區域大交通,預控沿海高鐵、連臨城際鐵路、臨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廊道,優化港口綜合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快速路系統和大中運量公共交通系統。分級分類完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面、延伸基層、發展均衡的城鄉公共服務網絡,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與人文魅力,筑牢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
下一步,我局將嚴格做好規劃的實施監督工作,將規劃作為全市發展的空間藍圖,充分發揮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陳長祥:謝謝!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記者:海州區作為連云港市的主城區,主要功能定位是什么,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感。
王浩: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組團發展格局,海州組團包括海州城區、高新區和云臺山景區。規劃以政務、科教、文化、商業、交通5個中心,推動城市再造、品質升級,提出“優”的思路:打造輻射力強、宜居宜業的活力主城。一是優化城市生活空間,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加快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滿足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加強“一老一小”設施配置。二是提高環境品質,依托云臺山、錦屏山、玉帶河、東鹽河、西鹽河等,建設環山景觀帶、沿河景觀帶,植入慢行步道、休閑驛站,匠心雕琢一批地標景觀、城市小品,控制臨水界面與空間形態,結合歷史文化資源與開敞綠地建設濱水公園節點。保護歷史文脈,打造歷史文化街區。三是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作為以空間結構優化和存量用地盤活為重要支撐的城市治理方式,規劃針對現狀城中村、老舊小區、低效產業用地等類型用地,依據區域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劃分更新類型,主要劃分為舊城舊村更新、產業提質增效、歷史文化保護、環山生態旅游、港城融合等5類空間更新類型。
記者:規劃提出中心城區延續“向東向?!钡目臻g發展脈絡,請問連云片區未來如何發展?
左恩云:山海港島城相伴相生,造就了連云港組團城市的特色,從2008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向東向?!钡目缭桨l展,到2015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多組團的發展模式,都在不同發展階段極大促進了城市發展。本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延續一直以來“向東向海”的空間發展脈絡,連云片區包括連云區、開發區、徐圩新區,是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主要承載區,規劃提出“新”的思路:打造現代化新港城,立足開放門戶、城市客廳定位,按照“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生態化”的目標,堅持創新發展思路,高水平打造連云新城、開發區城市幾何中心,加快國際樞紐海港建設,建成引領城市新發展方向的創新發展示范區。一是“新城”,集中力量打造連云新城,大力發展公共服務,提升城區人氣,打造濱海旅游度假中心,成為匯聚山海精華、展現支點高度的標志性窗口;二是“新產”,著力發展新興產業,打造高水平石化基地,保障新醫藥、新制造、新材料發展空間,以自貿試驗區為引領發展外向型制造業,集聚開放新經濟。
記者: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復后,如何做好規劃實施和監管。
陳長祥:我們將按照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部署,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推進市級、縣級、鄉鎮級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各部門的相關專項規劃。推動盡快完成數據庫建設,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一是建立規劃的銜接傳導機制,強化對交通、水利、生態、市政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統籌各專項領域的空間需求,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依托,協調矛盾沖突,下級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要服從總體規劃,落實總體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管控要求、名錄管理、項目清單等內容。二是完善規劃的實施監督機制?!兑巹潯帆@批后及時完成入庫上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進行管理和實施,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等全過程在線管理。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陳長祥:今天的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同志們,本次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