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連云港市城鎮化發展簡要分析
“十三五”以來,連云港市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全市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
一、基本情況
(一)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
2019年末連云港市城鎮常住人口286.9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24.3萬人,年均增加6.1萬人。連云港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5年的58.7%提高到2019年的63.6%,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趨勢明顯。比全國的年均增速高出0.07個百分點,呈現穩步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二)連云港市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中期階段
城鎮化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在城鎮化水平低于30%時,城鎮化水平較低且發展較為緩慢,為初始階段;城鎮化水平在30%—70%之間時,城鎮化進程加速,為中期階段;當城鎮化水平超過70%時,城鎮化水平較高且發展速度趨緩,為后期階段。連云港市目前城鎮化率為63.6%,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并開始步入城鎮化中期的后期階段,處于城鎮化的快速擴展階段,城鎮化水平較高。
(三)產業和就業結構優化升級
城鎮化就是第一產業人口逐漸向第二和第三產業流動的過程。城鎮化的推進其實就是由于生產力的變革而導致的勞動力及其他經濟資源要素從農村向城鎮聚集的過程。全市三次產業構成,2015年為13.1:44.4:42.5,2019年為11.6:43.4:45.0,一產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全市從業人員中三次產業就業構成,2015年為31.5:32.2:36.3,2019年為30.4:29.1:40.4,一產向二、三產業就業轉移比重為1.1個百分點。
(四)人口市民化進程穩步推進
連云港市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出臺《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部署連云港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以被征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人口合理流動,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在外來子女入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有效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二、存在問題
(一)城鎮化發展質量與水平不相匹配
連云港市城鎮化水平穩中向好,但是城鎮化質量仍然較低。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鎮建設用地開發粗放低效,有些地方由“鄉村”盡管變成了“城鎮”,但部分城鎮的基礎設施、環境衛生、道路設施等方面還相對較弱,城鎮人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關系還保留著鄉村的習慣。同時,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卻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社會。城鎮內部出現新的二元結構矛盾,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突出。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這種現象的存在實際上是一種低水平的“城鎮化”過程。
(二)城鎮化水平地區差異明顯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經濟基礎等差異較大,各地城鎮化發展不均衡,主城區與縣差異較大,主城區海州區、連云區城鎮化率達到90%以上,分別為90.3%,93.1%,贛榆區、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城鎮化率均未達到60%,分別為56.6%、54.1%、52.9%、52.7%。
圖1::2019年各縣區城鎮化率情況
(三)城鎮化水平滯后于工業化的發展
衡量工業化的水平,關鍵指標是“工業化率”,也就是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例。2015年、2019年連云港市工業化率分別為35.5%和35.0%,城鎮化率分別為58.7%和63.6%,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的比值為1.65和1.81,處于1.4到2.5的合理區間的下游,但與全球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的平均比值2,發達國家比值4相比,還是有些許差距,可見連云港市的城鎮化水平與工業化水平之間仍有距離,城鎮化總體發展水平還是慢于工業化。
三、幾點建議
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連云港市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城鎮化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一)關注人的城鎮化,擴充城鎮化內涵
完善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形成戶籍和居住證有效銜接的人口管理制度。探索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以被征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人口合理流動,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二)借力基礎建設,加大城鎮聚集吸引力度
集片區之力加大重點城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尤其是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增強重點城鎮人口集聚能力,通過各種政策的公共設施建設,有重點地的引導產業和人口向重點建設的城鎮聚集,完善城鎮功能,擴大城鎮規模,改善環境,創造特色,形成核心區域,帶動周邊經濟社會發展。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