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k12498411/2020-00035
            發布機構 市政府辦 發文日期 2020-04-03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20〕22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時 效 有效 文件下載

            連政辦發〔2020〕22號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4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根據交通運輸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方案》(交水法〔2020〕17號)以及省交通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江蘇省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蘇交執法〔2020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謀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示范引領,以提升我市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為核心,把切實解決存在的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作為重點和突破口,統籌海江河、船港城、建用管全領域、全環節系統治理,設施建設運行與更嚴執法監管同步發力,深入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并確保取得成效,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和序時進度

            (一)工作目標

            以全市沿海與內河為重點,深入開展為期1年的專項整治,到今年底全市轄區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1.船舶防污主體責任落實到位。我市水路運輸經營者和船員防污意識明顯提升,轄區水域航行的船舶按規定配齊船舶防污設施設備,對產生的污染物依法依規分類儲存、排放或送交處置;本市籍400總噸以下貨運船舶按要求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改造,400總噸以上貨運船舶生活污水做到達標排放或者送岸處置;船舶嚴格按要求使用合規船用燃油。

            2.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全面提升。轄區所有港口碼頭具備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應收盡收”的能力,危險貨物碼頭具備與作業能力相適應的洗艙水接收能力。船舶污染物公共接收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水上服務區、錨地、過駁區、船閘(待閘區)具備接收能力。

            3.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機制運行順暢。港口碼頭、水上服務區、船閘(待閘區)等區域以及流動接收船舶設置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與所在地城鎮公共轉運處置設施有效銜接,船舶污染物接收轉移處置電子聯單制度有效運行,接收到的各類船舶污染物依法依規轉移和處置。

            4.岸電設施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全面完成集裝箱、客滾、郵輪、3千噸以上客運和5萬噸以上干散貨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的建設任務,轄區主要港口、水上服務區和待閘錨地等基本具備船舶岸電供應能力,靠港船舶依規優先使用岸電,轄區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靠港船舶的岸電使用電量在2017年基礎上翻一番。

            5.污染防治監管能力顯著增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的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進一步落實,信息化執法監管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查獲的各類船舶和港口污染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依法進行懲處,船舶防污設施配備不到位、不正常運轉、垃圾污水偷排、港口接收能力不足、環保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得到解決。

            (二)序時進度

            用1年時間分三個階段開展集中整治。

            1.部署和自查自糾階段(2020年2月至3月)。成立市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交通局。3月底前各單位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開展動員部署。重點從船舶污水收集處置裝置的配備和運行、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能力、船舶污染物上岸后轉運處置運行銜接、港口碼頭自身環保設施、港口岸電設施使用率等方面,組織轄區港口經營企業、水路運輸經營者、轉運處置單位等對照法規、文件標準和整治任務要求,深入開展全面排查,逐企業、逐船、逐碼頭建立問題清單和任務清單,制定具體整改措施和工作計劃安排,并由市交通局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匯總。

            2.集中整治階段(2020年4月至11月)。各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整治方案以及轄區具體實施方案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對照建立的整改問題清單和工作任務計劃,加快推進,加大督促整改和推進力度,形成閉環管理,對賬銷號。省、市有關部門將對專項整治情況開展重點督辦和明查暗訪。

            3.總結提升階段(2020年12月)。各單位對專項整治情況進行總結回顧,堅持問題整治與健全機制相結合,推動建立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各單位于12月15日前將工作完成情況報市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整治內容和工作舉措

            (一)開展船舶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治理

            1.開展船舶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組織開展船舶垃圾污水專項整治百日行動,集中力量檢查船舶垃圾和污水收集和送交以及岸上接收和轉運處置情況,嚴厲打擊各類不按規定收集、違規排放和處置垃圾和污水的行為。(連云港海事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負責落實)

            2.做好移交的船舶港口污染問題的整改。對國家和省明查暗訪后交辦、媒體曝光等各類船舶和港口污染問題,由市交通局牽頭,市相關單位配合,對涉及的問題進行梳理核實,建立整改臺賬,抓好整改落實。(市交通局、連云港海事局、市長江辦、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負責落實)

            (二)加快污染防治設施建設使用

            3.加快推進船舶防污設施的配備和使用。組織對轄區注冊登記的水路運輸經營者主要負責人落實污染防治第一責任開展檢查,督促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為所屬船舶配齊相應的防污設施設備,與船長等主要船員簽訂污染防治責任狀,督促按要求做到垃圾分類收集、船舶防污設施正常使用,并如實記錄有關情況。新建船舶必須嚴格執行船舶大氣和水污染防治要求,按規定配齊船舶防污設施,否則不予檢驗發證。今年底前完成本市籍400總噸以下貨運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2019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公務船、內河船舶(液貨船除外)和江海直達船舶,202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國內沿海航行集裝箱船、5萬噸級及以上的干散貨船等必須具備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鼓勵轄區水路運輸經營者逐步開展現有船舶岸電受電設施的安裝和改造。(連云港海事局、市交通局負責落實)

            4.加快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的建設和運行。要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和《船舶水污染物內河港口岸上接收設施設計指南》(交通運輸部公告2019年第95號)、《江蘇省內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對全市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要督促轄區港口經營企業加快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行維護。9月底前,轄區所有港口碼頭應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通過建設固定設施、流動接收車、船或者購買第三方服務具備靠港作業船舶送交的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應收盡收”的能力。做好省交通廳4月底對三級以上航道上港口碼頭、10月底前對其他航道上的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情況進行現場驗收的準備工作。凡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一律暫停港口經營,限期整改到位。(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5.加快提升船舶污染物的公共接收能力。加快推進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和港區公共接收設施建設,提升船舶污染物的公共接收能力。今年9月底前,全市內河三級以上干線航道沿線水上服務區、船閘(待閘區)等,必須按照《江蘇省內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指南(試行)》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的建設,實現靠泊船舶和待閘船舶送交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的免費接收。要根據轄區內河三級以上航道里程及船舶流量情況,原則上按照每50公里設置1艘流動船或1個固定接收點的標準,繼續推進船舶污染物公共接收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市交通局負責落實)

            6.加快完善港口碼頭自身環保設施建設和運行。新建港口碼頭嚴格依照規范要求配置污染防治設施,設施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不得發放港口經營許可證(含臨時許可)。市生態環境局對未按規定履行環保驗收的港口碼頭,要依法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處罰。要按照《江蘇省港口碼頭水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蘇水治辦﹝2017﹞13號)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督促轄區港口企業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港口碼頭水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改造和維護,對碼頭平臺、堆場、裝卸區的初期雨水、港區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做到依規收集和處理。轄區所有從事煤炭、礦石等易起塵貨種作業的碼頭作業區、堆場要全部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或實現封閉儲存,同時必須建設粉塵在線監測系統;2020年底前,沿海及干線航道沿線的港口碼頭必須全部完成建設,2021年上半年覆蓋全市的港口粉塵在線監測網基本建成,建成的系統應當接入我市生態環境監控系統和省交通廳監管系統。逾期未按要求完成碼頭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改造、未建成和運行粉塵在線監測系統的港口碼頭,一律暫停經營。(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負責落實)

            7.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和使用。今年底前按照交通運輸部《港口岸電布局方案》(交辦水〔2017〕105號)及有關規范標準完成轄區港口五類專業化泊位的岸電設施建設和改造任務,積極鼓勵和支持港口碼頭其他泊位建設岸電設施。已建岸電設施經驗收合格后要及時對外公布。推進岸電設施建設改造,完善供售電機制,電力公司要配套便捷電網服務并給予扶持電價支持,實現重點區域統一結算,共同推進船舶安全規范使用岸電,積極研究為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提供優惠、便利服務,同步推進水路經營者實施船舶受電設施改造,督促和引導靠港船舶依規優先使用岸電,促進港口岸電設施使用率的不斷提升。(市交通局、連云港海事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連云港供電公司負責落實)

            8.加快推動船用LNG加注站的建設和運行。落實省四部門《關于規范內河船用LNG加注站建設運行的指導意見》(蘇交海〔2017〕2號),積極幫助船用LNG加注站建設企業解決在用地手續、防洪評價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推動轄區船用LNG加注站的加快建設并投入運營。(市交通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資源局、市住建局負責落實)

            (三)強化污染防治監督管理

            9.加強船舶排放大氣污染的監督管理。提前實施船舶第二階段國家排放標準,嚴格禁止新建環保不達標船舶進入水路運輸市場。鼓勵支持水路運輸經營者建造節能環保型船舶以及LNG動力船舶。加強船用低硫柴油市場供應和使用的監督檢查,強化源頭生產企業供應保障和水上加油站點經營行為監管力度,依法取締水上非法加油站點,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生產和銷售行為;推廣船用燃油快速檢測設備,增加進入轄區水域航行船舶使用燃油的抽檢頻次和覆蓋面。加快船舶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建設。繼續嚴格執行轄區水域在航干散貨船舶必須封艙航行管理規定。(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10.加強船舶防污設施使用的監督管理。把船舶配備防污設施、依法依規收集和送交、達標排放船舶污染物等情況作為日常執法檢查的重點,對發現船舶未按規定配齊防污設施、不按《關于進一步加強內河船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通告》等規定收集船舶污染物、違規處置船舶污染物的,對于本市籍船舶,要責令立即停航整改;對于外市籍船舶,要采取禁止或限制航行、不予通過船閘、港口不予裝卸作業等措施,并及時通報船籍港所在地交通運輸部門督促加快整改。轄區所有船舶靠港作業必須先行送交船舶污染物,拒不送交的,港口經營企業不得為其提供裝卸作業。不滿足現行規范和排放控制標準要求的400總噸及以上船舶2020年6月30日前自行完成達標改造,或封閉出水口改為儲存處置,逾期未完成的,海事機構不得允許其進出港,港口碼頭不得為其安排靠泊和裝卸作業。各級船檢機構要把船舶防污設施的安裝和使用情況作為船舶營運檢驗的重點檢查項目,凡發現防污設施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通過年檢并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收回相關船檢證書;發現船舶環保設備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要建立檔案,并責令限期完成改造,逾期不改造的要限期淘汰。對超過強制報廢年限、未持有相關船檢證書、或者環保設備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船舶,不得核發船舶營運證或者通過年度審核。督促水路運輸經營者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考核機制,加強所屬船舶船員環保意識和法規教育宣傳,對違法違規船舶追究相關船員責任。(市交通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11.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使用的監督管理。督促轄區港口經營企業落實靠港作業船舶送交污染物的接收責任,已建的固定接收設施必須正常使用,并在碼頭泊位的顯著位置設立公示牌,告知船舶送交污染物的接收方式和聯系電話。加強現場管理,監督靠港作業船舶按要求收集和送交船舶污染物、港口碼頭經營企業按要求做好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轉運和處置。內河水上服務區、船閘及待閘區建設的公共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設施要保證正常使用、建設的船舶污染物公共接收車船要保持正常運行。(市交通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12.加強港口環保設施使用的監督管理。港口碼頭配置的各類環保設施必須保持正常運行。加強已通過環保驗收碼頭配置的環保設施日常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不能正常使用或者達不到規定防治要求的,要立即責令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暫停經營。(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落實)

            13.加強船舶污染物轉移處置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省交通廳等四部門下發的《關于規范我省轄區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轉移處置工作的實施意見》(蘇交傳〔2019〕514號)的相關要求,4月底前建立全市聯動的監管工作機制,以船舶污染物合規達標處置為目標,以電子聯單系統為載體,研究理順轄區船舶污染物“船—港—城”“收集—接收—轉運—處置”的運行流程,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實現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接收到船舶送交的生活垃圾,要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實施管理,由所在地城管部門行政許可的單位進行轉運并納入當地生活垃圾處置系統。接收到的船舶生活污水,納入市政管網的應當申請領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并按城市生活污水實施管理;通過污水車或船轉運至有關市政管網、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置的,相關接收、轉運單位應當向所在地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報備;接入或轉運至工業集中區等非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置的,相關接收、轉運單位應當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備。有條件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點可以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設施,確保達標排放。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應當按規定分類處理,含油污水在預處理前不得跨設區的市轉移上岸。建立船舶污染物船岸交接和聯合檢查制度,對無合理理由拒不送交、涉嫌偷排船舶污染物的船舶,港口經營企業可暫停裝卸作業,并將有關情況報告海事管理機構。對于靠泊的港口碼頭不主動提供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務或者接收能力不足的,船方可以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14.嚴格管控港口岸線資源利用。加強港口規劃管理,將集約綠色要求落實到規劃中。嚴格港口岸線審批,特別是臨時使用的港口岸線審批。做好非法碼頭清理取締和整治,細化明確轄區內河非法碼頭的認定標準,年底前全部完成取締和整治,對已完成整治的內河非法碼頭進行現場核查,嚴防死灰復燃。結合河長制的深入推進,加強內河干線航道沿線港口岸線規劃外存在的船舶靠泊和裝卸作業設施、岸上堆場的整治。(市交通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落實)

            15.加強船舶港口污染的聯合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文件要求,市交通、生態環境、城管環衛等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聯合加大對轄區在航船舶和港口碼頭污染防治以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等情況的執法檢查頻次,依法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研究建立船舶和港口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制度,每月對社會公布違法排污行為查處情況。對水路運輸經營者有不履行船舶防污主體責任、所屬船舶存在違規排放行為等情形的,港口經營企業有不履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責任、碼頭作業和倉儲達不到規定環保要求等情形的,由行政部門記入經營企業不良信用記錄,降低企業信用等級,并及時將有關信用信息推送到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環衛單位未按規定接收船舶污染物的要依法實施處罰。(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連云港海事局負責落實)

            (四)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

            16.提升船舶污染防治信息化監管水平。通過自建船舶污染物收集處置監管系統與購買第三方服務相結合,及時采集船舶收集送交污染物及港口碼頭等接收轉運情況的數據并分析,實現轄區船舶污染物收集送交和接收處置情況的實時動態監管。將400總噸以上貨運船舶在海事監管系統中進行專門標注,利用AIS、VITS船載終端重點加強日常電子巡航,重點對生活污水收集處置情況實施精準執法。(市交通局負責落實)

            17.提升港口污染防治信息化監管水平。6月底前完成本市內河水域港口碼頭接收船舶污染物電子聯單系統安裝使用,實現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電子化監管,并通過系統建立各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拓展港口粉塵在線監測監管系統的應用功能,加強監測數據的具體應用,督促港口經營企業做好已建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加強日常監管。(市交通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負責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全面負責本轄區內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市各有關單位必須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以更務實的舉措、更嚴格的監管,進一步壓緊壓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的相關責任。市級層面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加強溝通協作,合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時完成。

            (二)健全制度標準。針對轄區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的現狀和薄弱環節,各單位要研究并提升相關生態環保準入門檻的規范和標準,強化源頭治理。要著力構建轄區港口和船舶污染的長效機制,注重建章立制,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要建立并實施整治行動期間的部門例會、定期通報、約談提醒、執法公示等各項工作制度,壓緊壓實整治工作責任。

            (三)出臺政策支持。加大對轄區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行動的經費投入,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補助政策,鼓勵船舶排放在線監測、船舶生活污水即時處理設備等新技術、新裝備以及船舶污染物流動接收、粉塵在線監測等有效舉措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切實加大對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以及船舶污染物市政轉運處置費用的支持力度。指導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與轉運處置單位簽訂有償服務協議。加快推進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和船員污染防治的誠信制度建設,對積極落實防污主體責任的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和船員給予“提升信用等級、積分獎勵、優先過閘、免于年審”等獎勵措施,提升企業和船員參與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從嚴考核問責。把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行動開展情況作為今年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重要內容,納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長制、灣長制推進階段性成效考核范疇。對突出問題整治和重點工作任務進展滯后的,將錄入市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進行掛牌督辦。各級執法監管部門及所屬執法人員要嚴格整治紀律和整治要求,嚴格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力、問題突出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提醒,對重點工作任務沒有按時完成,甚至失職失責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五)強化輿論引導。各單位要通過政府網站、執法站點顯示屏、公告欄、宣傳單以及微信、短信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行動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擴大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的法規、規范和要求的社會知悉度,幫助和督促企業及從業人員增強環保意識,嚴格遵法守法,為專項整治營造良好的外在氛圍。要聯合新聞媒體加大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公示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以及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鼓勵公眾舉報違法違規行為,構建全方位、全民參與的整治行動。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方案政策解讀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a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 中文字幕乱人伦|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