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市政協委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營銷及推廣的手段日漸豐富,尤其借助電商直播等形式,網紅食品已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門增長點。但在生活中,很多網紅食品并不能做到表里如一,存在虛假宣傳、后廚環境不達標、食品原料不合格、從業者安全觀念淡薄等問題,容易造成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落實網紅食品生產銷售者主體責任。商家和平臺要加強自律自覺,合法經營、正當經營、健康經營,扮演好“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規定。結合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監管部門不定期組織生產經營者開展食品安全專項培訓,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具體講解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明確整改方向。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微信群、云課堂等方式,宣傳《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全面提升生產經營者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
優化服務方式。管理部門提前介入指導,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結合門店實際,指導其合理設計布局,明確功能分區,購置相應的硬件設施設備,規范操作流程。現場指導做好原料、人員、過程等方面的把控,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強化監管措施。監管部門細化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督促平臺加強自律、暢通舉報投訴通道、提高違法成本,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食品安全監管。創新監管方法,推動社會共治,由群眾“點”單,部門“檢”單,打造“你點我檢他評”服務品牌,力推“檢前服務指導、檢中隱患排查、檢后跟蹤幫扶”的全鏈條監管新模式。
培育文明消費習慣。監管部門和新聞媒體通過各種形式加強輿論引導,針對網紅食品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信息通報和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素養和法治觀念,幫助廣大消費者增強科學認識,掌握辨別食品的能力,養成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的良好習慣,倒逼網紅食品重視品牌,自覺維護食品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