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筑底”行動 保障市民乘梯安全
電梯千萬“部”,安全第一“步”。為進一步加強電梯安全風險防控,避免和減少電梯事故發生,筑牢電梯安全底線,我市集中開展電梯安全隱患排查,以老舊小區、安置房小區等重點場所為中心,持續加大現場安全檢查力度,保障廣大市民乘梯安全。昨天,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海州區市場監管局對海連新天、茗昇花園等小區的在用電梯開展專項檢查。
“你們小區一共多少部電梯?請將所有的電梯維保單拿來,再拿兩部電梯年檢報告單過來。”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首先來到茗昇花園小區,通過查看設備、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重點檢查該小區在用電梯使用登記、定期檢驗、日常維護保養以及電梯運行使用等情況。據了解,該小區部分房屋屬于安置房,46部電梯使用年限均已超10年。
“老舊小區、安置房小區的電梯使用時間較長,且因為安置房戶型較小,住戶較多,電梯使用頻率較高,電梯可能出現的故障風險較高。”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處四級主任科員王勁松表示,此次全市范圍的電梯安全“筑底”行動中,老舊小區以及安置房小區便是排查的重點。
在查看電梯相關資料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要求物業服務公司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要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重點排查電梯的各類安全保護裝置功能是否有效,尤其是電梯的制動器、超載保護裝置、限速器安全鉗聯動保護裝置等,確保群眾乘梯安全。
隨后,執法人員又來到海連新天小區,在查閱電梯的相關資料后,又來到該小區北門兩棟高層電梯內進行現場檢查。除了查看電梯是否辦理使用登記、是否在檢驗合格有效期內、是否張貼了檢驗合格標志、是否將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注意事項置于顯著位置,還測試了電梯報警裝置“五方通話”是否有效暢通、電梯機房設備設施是否完好并正常運轉等情況。
“居民小區的電梯是住戶的公共財產,但小區的物業服務公司是電梯的使用單位,也是第一責任單位。電梯發生故障或者問題,物業服務公司應該負責解決。”檢查中,王勁松為小區物業服務公司相關人員現場上了一堂“電梯安全課”。他表示,作為電梯的使用單位和第一責任人,物業服務公司要對小區電梯開展日常的安全巡查,對所有電梯都要建立檔案,與此同時,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業主反映的問題,要盡快解決;對于需要動用維修基金進行維修的老舊電梯,物業服務公司要盡快拿出方案和申請,不能影響業主出行。此外,物業服務公司對電梯維保單位也有監督責任,除了要與維保單位簽訂正式的維保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還應定期對維保單位的維保工作進行巡查,確保其按合同約定進行維保工作,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下一步,我市市場監管部門還將繼續開展電梯安全“筑底”行動,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有效化解潛在風險隱患,確保行動取得實效。與此同時,多舉措、多途徑開展電梯安全知識宣傳,持續對物業服務公司和電梯維保公司加強電梯安全監管,增強物業防范電梯事故的能力,為預防和減少電梯傷害事故筑牢基礎,共同守護居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