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通知》政策解讀
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組織開展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工作,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整體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僅局限于強制免疫注射,項目比較單一,難以實現免疫、監測、檢疫、監管、屠宰、應急、糞污治理等活動的全過程管控。當前,非洲豬瘟傳入和傳播渠道多、潛伏期長,加之全球范圍內尚未研發出有效疫苗和我市畜牧業傳統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方式難以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防控形勢仍復雜嚴峻,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面臨新挑戰、新機遇。持續推進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可以更好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的動物防疫服務需求,將動物防疫觸角從鄉鎮延伸到養殖場(戶),徹底解決動物防疫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通知》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堅持需求導向。聚焦動物防疫服務供需矛盾突出領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扶持引導作用,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動物防疫服務的意愿和活力,引導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合理流動,促進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有效對接。
堅持創新驅動。拓展多層次多樣化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空間,拓寬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收入渠道,推動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業態升級,不斷提升動物防疫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為養殖業發展提供更為優質的保障。
堅持因地制宜。密切結合本地區實際,積極實踐,創新創優推進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供給新模式,研究創設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扶持政策,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經驗做法。
堅持有序發展。認真履行政府部門在制度建設、標準制定、市場監管等方面的職責,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設立、運行等環節,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維護動物防疫服務行業的正常秩序和健康發展。
三、《通知》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力爭通過3年的發展,政府主導的公益性動物防疫服務和市場主導的經營性動物防疫服務相結合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新格局建設成效明顯,以執業獸醫、鄉村獸醫為主體,其他獸醫從業人員和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隊伍得到發展,一崗多職、“五員合一”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業態趨于完善,服務組織提檔升級,服務運營合法合規,服務項目穩步拓寬,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全社會對動物防疫服務的需求得到較好滿足,全市應免動物免疫密度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國家和省定標準,標識佩戴齊全,檔案記錄完善規范,其他14項動物防疫服務同步推進。
四、《通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確定服務組織形式。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經營性、服務性的自治組織,具備與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項目相適應的物資裝備、行業技能和服務能力,符合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規范,有規范的運行機制和完善的規章制度,按照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并經合法登記。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名稱統一,原則上總量不超過67個,人員不超過700人。
(二)拓展購買服務項目。轉變政府獸醫管理部門“大包大攬”的傳統動物防疫管理觀念,發揮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成員“一崗多職”、“五員合一”的優勢,除確需政府承擔的公益性職責外,其余動物防疫和畜牧獸醫服務性職能,全部納入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項目,促進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由“1”向“1+N”延伸,打好政府購買動物防疫服務“1+N”組合拳,徹底解決鄉鎮層級以下動物防疫和畜牧獸醫工作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管不住”問題。全市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基本項目清單見附件1-2。
(三)落實購買服務經費。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經費按照每個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平均40萬元測算,所需經費由市、縣區、鄉鎮(包括街道,下同)三級財政按照1:2:1承擔,列入市、縣區、鄉鎮財政預算,即市財政共670萬元,縣區財政共1340萬元,鄉鎮財政各10萬元共670萬元(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設置數量和經費預算見附件1-3)。市級經費用于基礎投入,縣區經費用于購買服務,鄉鎮經費用于正常運轉。每年2月,市、縣區、鄉鎮三級財政應當足額將服務經費劃入縣區農業農村局管理,并實行專款專用。
關聯閱讀: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全市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通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