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在政協連云港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徐 善 明
各位委員:
我受政協連云港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十四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總體工作情況
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以來,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通過提案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全年提出提案595件,經審查立案455件,交100家承辦單位辦理,及時辦復率和委員滿意率均為100%。
一、聚焦經濟增長獻良策,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強支點等方面提出提案122件。緊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產業鏈,民革市委會提出集群培育、協同推進等建議,市發改委等部門積極采納,優化完善工作舉措,促進石化、醫藥等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致公黨市委會關于優化“兩基地一班列”運行質效、提升東西雙向開放水平等建議,在推進境外無水港及海外倉建設、開拓國際市場等舉措中體現。九三學社市委會關于加快布局未來產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等建議,市工信局等部門在推進實施千兆城市、打造智改數轉網聯標桿舉措中采納。中共界別、經濟界別關于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建議,為《連云港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若干措施》出臺提供了重要參考。民建市委會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等建議,助力全市深入開展“綜合查一次”改革,進一步推動行政執法權力事項“應放盡放”。無黨派人士界別提出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廣泛開展銀企對接等建議,在推廣運用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等舉措中體現。市工商聯界別提出加快中小企業轉型、提升供應鏈行業發展水平等建議,為全市推動企業生產設備更新改造、完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提供了重要借鑒。農業和農村界別提出壯大農業產業、推動強村富民等建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僑聯界別、對外友好界別關于加強連港澳交流、畫出最大同心圓等建議,為全市深化與港澳經貿合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了力量。
二、致力文化強市建諍言,助力促進高水平建設。圍繞增強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提出提案62件。新聞出版界別關于深挖歷史文化底蘊、煥發西游文旅歷史神韻等建議,市文廣旅局等單位積極采納,發布《吳承恩與西游記》紀錄片,建成西游記文獻館及山海名著館。民盟市委會關于培育文旅新業態、發掘文旅新品牌等建議,為持續完善旅游服務體系、連島獲批5A級景區建言獻策。文化藝術界別關于注重在城市更新中保護和延續歷史文脈等建議,被《連云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予以吸納。教育界別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建議,助力開展紅色文化、鄉土文化、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增強了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工會界別關于培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等建議,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供了有益參考。
三、心系民生福祉傾真情,助力創造高品質生活。聚焦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提出提案233件。民進市委會關于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動農村特色教育的建議,助推市教育局等部門深入實施“優學鄉村”工程,讓農村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青團(青聯)界別關于優化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等建議,轉化為全市進一步落實“雙減”的具體舉措。醫藥衛生界別關于完善基層公立醫療衛生體系、提升鄉村就醫水平等建議,在推動持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關于加快多元化社區養老照護機構建設的建議,助力市民政局等部門制定社區養老照護標準、建立助餐長效機制,讓老年人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婦聯界別關于完善0至3歲托幼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助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體育界別關于加快口袋公園建設等建議,相關部門在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舉措中予以體現。科技界別、科協界別關于構建支持產業發展智造人才隊伍的建議,為市人社局等部門貫徹實施“人才新政2.0”提供了參考。少數民族、宗教界別關于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增強新業態群體參政議政代表性等建議,在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治提升”活動中發揮了借鑒作用。
四、關注生態文明聚共識,助力實施高標準治理。圍繞統籌推進“雙碳”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港城等提出提案38件。農工黨市委會關于開展石化產業“無廢園區”建設、提升循環化利用水平等建議,徐圩新區等單位積極采納,嚴格落實新建項目環境源頭準入審查、加強固廢設施建設等舉措。臺聯界別關于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的建議,為全市完成納入國家重點監管清單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提供了借鑒。環境資源界別委員關于加強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提升資源化利用能力等建議,在《連云港市環境衛生設施配套建設實施辦法》中體現。社科界別提出治理近海水域、保護海洋環境等建議,為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推進陸海統籌、協同治理、減污降氮發揮了作用。致公黨市委會關于保護自然風貌、修復生態本底的建議,助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體系,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
主要工作做法
一年來,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探索提高提案工作質量的新思路、新舉措,推動提案工作與協商民主有效銜接,促進提案工作效能持續提升,以“提案之力”,展“政協之為”。
一、強化政治引領,凝聚提案工作共識。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提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上聚共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把握中心大局上聚共識,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緊扣“鞏固增效”年度主題和矢志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八個方面重點工作,聚焦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生態環保、教育衛生、養老托幼等地方發展大計和百姓民生關切,編印提案選題參考目錄150條,引導委員聚力重點領域、關鍵問題靶向建言,努力為“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在落實政協黨組部署要求上聚共識,切實按照政協黨組工作要點推進提案工作開展,及時報告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修訂完善《政協連云港市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促進提案提出體現政治立場、提案審查嚴守政治標準、提案辦理彰顯政治效果。
二、強化示范帶動,提升提案工作質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協提案工作,市政府專題向政協常委會通報提案辦理情況。市黨政領導全員督辦重點提案機制進一步深化,示范引領效應明顯,縣區黨政領導領辦督辦重點提案實現常態化。市委書記馬士光率先調研督辦《關于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推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實地察看重點項目、詳細了解現狀和問題,召開市各民主黨派等10個界別負責人及部分委員參加的座談會,在聽取主辦單位辦理情況匯報、提案人及相關界別委員意見建議后,明確要求:要找準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路徑,做精重點技術、做好重點產品、做強重點企業、做優重點園區,切實增強石化產業核心競爭力。市長邢正軍在督辦《關于強化產業鏈招商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提案》時,深入企業生產車間、研發平臺、項目建設現場開展調研并聽取相關建議后,著重指出:要堅持主攻實體經濟,精準開展招商,持續強鏈補鏈延鏈,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強化辦理協商,促進提案工作創新。堅持弘揚協商文化,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優勢。協商內涵創新拓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督辦提案時,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緊密融入提案辦理協商中,促進提案辦理協商內涵豐富深化。協商平臺探索延伸,創新工作理念,貫通省市提案辦理協商平臺,為“向海圖強”建諍言、獻良策。省政協委員、市政協主要領導提出的《關于推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提案》,被選為省政協2024年度重點提案,省政協主席張義珍親自督辦,推動省相關部門更加重視支持我市海洋經濟發展。與此相應,從市政協年度立案的事關海洋經濟發展提案中選擇7件,由市政協主要領導進行集中督辦,不僅有力助推構建雙向聯通樞紐海港、培育壯大海洋特色產業等建議的采納落實,還切實擴大了重點提案督辦覆蓋面,有效調動了界別和委員高質量提案積極性,極大提升了提案辦理效率,探索了專題集成督辦重點提案新模式。協商體系不斷完善,將“黨政領導領題督辦、政協領導選題督辦、政協專委會分題督辦、市政協常委專題督辦”的“四位一體”督辦體系,明確寫入新修訂的《政協連云港市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以制度化的安排凸顯我市提案工作的鮮明特色。全年共召開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32場次。
四、強化品牌打造,擴大提案社會影響。深入開展“民生提案督辦月”活動。突出督辦主體、督辦調研、督辦成效,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牽頭、10個委室分工負責、10位政協常委分別領銜、210人次政協委員及界別群眾積極參與,圍繞遴選出的年度40件民生重點提案,分層有序開展督辦活動;突出辦理過程、辦理舉措、辦理結果,對29個現場點位進行考察,召開辦理協商座談會17場次,促進55家辦理單位和提案人面對面溝通、點對點交流,推動提案辦理工作在提案成果轉化上求真求實,在群眾反饋回響中尋求滿意。省政協分管領導在全省提案工作座談會上予以充分肯定。用心用情講好“提案故事”。充分依托《人民政協報》、《江蘇政協》雜志、市級融媒體等,多層次講述提案故事,多形式呈現提案精彩,努力放大提案工作社會效應,全年發稿46篇。加強策劃指導,力求全方位展現年度重點提案的提出與辦理,綜合制播《提案追蹤》電視專欄9期。探索推出重點民生提案專題報道,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強“文”重“教”、社會管理創新、生態環境優化、綜合服務水平提升等5個方面,16名委員、9家主辦單位負責人出鏡講述,事關社區居家養老、老舊小區改造及物業管理、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城市交通優化等方面81條意見建議被采納。可觀可感的“身邊人”說“身邊事”,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五、強化質量意識,夯實提案工作根基。全方位拓展提案線索征集視野,努力把線索征集的觸角延伸至最基層、群眾中。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發布征集公告,及時將政協大會發言、視察調研、協商議政成果轉化為提案選題,不斷深化年度民生實事、12345行風熱線、社情民意等提案線索轉化,為切實提升提案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始終不渝強化“不調研不提案”,集中開展對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以及發改、教育、工信、民政等重點承辦單位的“雙走訪”,召開多場協商座談討論會,征求意見建議,及時將提案人和承辦單位提供的提案線索進行互動交流,有效暢通提案提出的源頭渠道。堅持不懈提升業務能力,在全市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上,邀請省政協提案委領導專題講授提案業務知識。不斷加強提案理論研究,突破性實現5篇相關理論文章入選全省政協提案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匯編,其中2篇作會議交流發言。
各位委員,提案工作取得的成效,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關心,凝結了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有關人民團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智慧,承載了承辦單位的擔當和奉獻。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協常委會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提案工作的各級領導、政協委員、承辦單位及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提案質量仍需繼續提升,提案辦理協商仍需繼續深化,提案辦理成果轉化仍需進一步落實,等等。這些我們都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
2025年提案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兩會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識,守正創新、多措并舉,推動提案工作取得新的更大進步。
一、在服務中心大局上展現新擔當。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宏觀要求,緊扣“沖刺決勝”年度主題,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的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事項,著眼于大力發展未來產業、著力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全力推動產業強市、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激發社會消費潛力、加強社會綜合管理、合力照護“一老一幼”、促進美麗宜居港城建設等方面,引導界別委員找準結合點、瞄準切入點、把準著力點,積極建言獻策。充分發揮住連省政協委員作用,高站位為連云港發展鼓與呼。
二、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激發新動能。積極運用提案方式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注重發揮提案工作在發展協商民主、加強民主監督中的重要載體作用,確保民主監督性提案在立案提案中占據相應比重,助力民生熱點、生態環境、社會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化解。全面貫徹“通過提案推動工作、促進問題解決是成效,在辦理中深化認識、增進共識是成效,所提建議啟發思路、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創造條件也是成效”的工作理念,積極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通過提案辦理協商增信釋疑、凝心聚力、達成共識,實現雙向發力。
三、在提高工作質量上展現新作為。堅持“先調研后提案”,多渠道征集提案線索,多途徑拓寬知情明政,努力從源頭上把好提案質量關。將提案工作與視察調研等工作深度融合,集中智力資源提出高質量提案。持續發揮市領導領辦督辦重點提案示范帶動作用,深入開展“民生提案督辦月”活動,完善落實“四位一體”督辦機制,提亮提案工作底色。加大提案辦理“回頭看”工作力度,堅持走訪承辦單位,進一步鞏固辦理成果。
四、在加強自身建設上邁出新步伐。繼續加強提案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密切與黨政部門的溝通聯系,不斷完善提案培育機制、督辦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適時制定《政協連云港市委員會平時提案工作辦法》。充分運用各級各類新媒體,講好提案故事,放大社會效應,持續營造做好提案工作的良好氛圍。注重與省政協和縣區政協的上下聯動、協調合作,促進提案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各位委員,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連云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篤行不怠、勇毅前行,以提案工作的新成效,為奮力推進“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