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收到了一封來自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政府的感謝信,信中點贊了一場在連云港港上演的“緊急救援”。這背后,是3000噸綠色化工產品險遭巨額索賠的驚險,更是我市用高效服務化解企業危機的速度與溫情、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
9月30日下午,鶴壁市某低碳新材料科技公司為其3000噸綠色低碳化工產品首次辦理海運出口手續時遇到了難題。由于該產品未被列入現行海運規則中的散裝液體化學品名錄,且尚未辦理船舶載運散裝液體物質分類評估報告,常規流程需耗時半年左右。而此時,貨物已運抵連云港港,運輸船舶待進港。若不能及時發運,企業將面臨巨額國際違約賠償,承擔高達數百萬美元的空倉費用,甚至可能因此陷入經營困境。
“我們立即啟動服務保障新品種危險貨物運輸應急響應機制,主動協調大連危險貨物運輸研究中心,加急辦理船舶載運散裝液體物質分類評估報告。”連云港海事局危管防污處二級主任科員潘東斌介紹,緊急時刻,連云港海事局同步對船舶適裝、貨物適運情況進行專業分析研判,全力協助運輸船舶和托運人合規、高效完成船載危險貨物進出港申報及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適運報告。
最終,在連云港港航單位的協力幫助下,該船舶于10月1日順利靠泊主港區91號泊位,這批產品得以安全裝船并如期發往海外。10月14日,該企業負責人專程來到連云港海事局,送上錦旗以表謝意。“連云港市這種‘急企業所急、解企業所難’的服務速度與溫度讓我們這些外地客商特別感動。”客戶代表呂恒杰當即鄭重承諾,公司決定將經連云港口岸出口的同類產品規模從每年15萬噸提升至30萬噸。
這份“30萬噸承諾”,不僅是對連云港口岸高效服務的認可,更折射出我市近年來以“連心城、貼心港”品牌為抓手,系統性優化營商環境的顯著成效。市委、市政府連續4年將“新年第一會”聚焦營商環境,印發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物流業降本提質增效工作要點和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創新項目清單等,并完善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政企協商座談、疑難事項協商會辦等制度。各地各部門同步發力,“千企萬戶大走訪”截至目前累計授信520.6億元、放貸498億元,“信用代證”覆蓋46個重點領域,“五定”免引航、“預約過閘零等待”落地,3個案例入選交通運輸部相關改革典型案例。
此外,我市還持續深化改革,通過精準施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企業登記“全市通辦”超8000件,各縣區(板塊)綜窗覆蓋率超80%。“高效辦成一件事”應用場景拓展豐富,加快政務服務網“一網”、政務服務中心“一門”和12345熱線“一線”業務銜接,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在全省率先開展“綜合查一次”改革,今年以來已累計減少重復檢查1.57萬次,降幅達50.18%,該項創新舉措已入選國務院辦公廳典型案例。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的評價最有說服力。來自河南客戶的感謝信,不僅是榮譽,更是我市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建設的有力見證。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有效需求偏弱、經濟繼續回升向好基礎仍需穩固的關鍵當口,優化營商環境的發力點應更多地放在積極回應市場主體對紓困解難的真切期待上。
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以問題導向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各處堵點、難點、痛點,拿出硬措施、打好組合拳,最大程度減去不必出現的環節、打破不應出現的壁壘、消除不應存在的模糊地帶,將一個公平、透明、高效、廉潔、開放、包容的環境交給市場主體。
政府部門應當好“店小二”“服務員”,切實為企業辦好每一件實事、好事,助力其輕裝上陣、釋放活力。干部隊伍應強化責任擔當,錘煉過硬作風。既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第一時間回應企業關切;也要緊扣關鍵環節、強化精準施策,幫到點、扶到位,切實解決企業急難。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要秉承“客戶視角”,瞄著問題去,盯住問題改,就不難找到有效服務市場的方向,就能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