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生態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8月10日上午9點30分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港口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吉同
發布人:市港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蔣孝綱,市港口管理局科技信息處處長張海文
發布議題:《連云港市生態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內容
吉同: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連云港市生態港口建設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議程主要有兩項:一是介紹《連云港市生態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內容;二是回答記者提問。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同志有:市港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蔣孝綱,市港口管理局科技信息處處長張海文。我是市港口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吉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連云港日報、連云港電視臺、連云港廣播電臺、連云港發布、蒼梧晚報等記者朋友們,在此表示歡迎。首先請蔣孝綱同志介紹情況。
蔣孝綱: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借助連云港發布這個平臺,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連云港市生態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堅決打贏環境污染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總要求的統領下,今后三年,我們將重點從五個方面深入推動生態港口建設。
第一個方面,優化空間布局,促進港城協調發展
一是認真落實《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連云港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意見》總體要求,加快調整連云港“一體兩翼”港區功能布局,深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重點加大連云港區貨種調整力度,將主體港區墟溝作業區部分散貨遷移至兩翼港區,促進兩翼港區港產聯動和連云港區港城一體化建設。調整后,連云港區以集裝箱、件雜貨、骨干大宗散貨為主;徐圩港區、贛榆港區、灌河港區以干散貨、液體散貨和散雜貨為主。同時,將徐圩港區和灌河港區打造成專業化的海河聯運區。
二是構建海、陸、內河三位一體的現代港口集疏運體系,打造區域性國際樞紐港。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加快發展鐵水聯運、海河聯運、水水中轉以及甩掛運輸等多式聯運體系。充分依托隴海鐵路網,服務中西部地區外貿經濟發展,不斷提升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鐵水聯運配套服務功能。合理配置和利用運輸資源,優化調整以港、航、路、園為核心的綜合運輸網絡,2019年建成上合物流園鐵路專用線,積極推進徐圩和贛榆港鐵路支線建設,加快推進徐宿連運河建設,提升水水中轉比例,降低汽車運輸集疏港比重,促進運輸體系網絡化、低碳化發展。
三是促進港口岸線整合。優化連云港區布局規劃,根據貨種調整,整合提升岸線使用功能。以灌河港區為重點,逐步取締、整合無證經營、環保設施不達標的“小散亂”碼頭,對需要搬遷、重建的碼頭,一律歸并吸納進駐公共作業區,實現灌河港區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第二個方面,強化環境污染防治,嚴格規范管理制度
在大氣污染治理上:一是充分發揮連云港高壓岸電技術優勢,建設“連云港岸電示范區”。創建中韓、中美、北煤南運以及海河聯運綠色航線,到2020年底,實現港口岸電設施“一體兩翼”全覆蓋,適用船型全覆蓋。90%以上港作拖輪、公務船舶靠泊使用岸電;二是努力消除粉塵污染。嚴格干散貨碼頭許可資質環保要求,將粉塵防治納入《港口經營許可證》換證核查工作,建設防風抑塵網等設施,露天堆存的散貨100%采取防風抑塵措施,確保做到無目視可見揚塵;三是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全面淘汰老舊危貨儲罐,實現液體化工碼頭、原油成品油碼頭及配套儲油庫油氣回收治理率達到100%;四是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加快淘汰高排放的工程機械和港作機械,逐步實現LNG或電能替換。
在水污染防治上:一是開展港區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估工作,細化控制措施,實施港區污染物總量目標控制;二是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服務體系,實現一體兩翼港區都具備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化學品洗艙水接收和處置能力;三是加快港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不完善、不達標、運行不正常的環保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四是規范環保運行管理,嚴格執行在線監測、維修養護和留痕檔案管理制度。
在港口固體廢物綜合治理上:按照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公害化的要求,對港口固廢進行全過程管理,規范分類收集,嚴格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同時,進一步完善固廢收集貯存設施,配套建設相應的垃圾中轉站,在港區普遍設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為確保治理工作效果,我們一方面注重建立預警監督體系,包括:完善環境風險預測預警體系,建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機制,強化企業環境風險監督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強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包括:在各港區部署建設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完善港口船舶污染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和聯防設施建設要求,加強應急隊伍培訓和演練等。
第三個方面,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美麗港口
一是加快推進港口生態修復。通過防護林、海岸灘涂濕地修復和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措施,減少港口基建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通過新建項目海洋生態補償,構建海岸帶和近海生態屏障,持續恢復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能力和生物多樣性維護能力。通過生態管理模式和維護機制創新,促進港口開發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
二是美化綠化港口環境。把港區綠化與揚塵治理緊密結合,制定港區周邊綠化帶、防塵林帶建設方案。在港區內,開展“見縫插綠”工程,要求做到“能綠就綠,應綠盡綠”,確保無明顯裸露土地,逐步實現港口綠化率100%。
第四個方面,強化節能減排約束,促進綠色發展
首先,是進一步提高港口能效水平。一是優化生產組織模式,縮短作業流程,減少港內中轉運輸。同時,充分利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生產作業效率。二是推廣應用能量回饋、超級電容、變頻控制以及動態無功補償等節能技術,同時,對現有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充分挖掘節能潛力。三是鼓勵港口企業更換和應用高效電機、節能型變壓器、LED照明等新型節能設備。
其次,是進一步優化港口用能結構。持續減少高能耗、高污染能源消費,逐步替換原有老舊柴油、汽油水平運輸車輛和裝載機械,持續提高清潔能源機械設備的占比。全面完成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推廣應用太陽能供熱、地源熱泵、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
第三,進一步提高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一是統籌規劃、合理開發,保障有限的港口岸線資源合理利用。對徐圩、贛榆港區實施分步建設,努力降低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未來幾年,我們將重點推動灌河港區岸線的集約型開發。二是定期對港口岸線使用進行評估,發布岸線利用監管指標,優先推動公共碼頭建設。對使用效率低下的碼頭通過資產重組、異地搬遷等方式實現岸線資源整合。
第五個方面,弘揚生態文明文化,增強生態環保意識
一是廣泛開展生態港口建設宣傳活動,推動港口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將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是注重加強國際和區域合作。利用當前連云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城市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加強與國內外先進港口合作,充分借鑒其他港口綠色發展經驗,努力將連云港港口打造成為天藍、山青、水綠、空氣清新的綠色生態港口,為連云港的“高質發展、后發先至”貢獻港口力量。謝謝大家!
吉同:下面,進入媒體記者提問環節,請各位記者朋友有序提問。
記者:連云港“生態港口”創建的預期目標是什么?
吉同:這個問題請我們蔣孝綱同志來回答。
蔣孝綱:我們始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總要求,堅持以環境問題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和重要抓手,爭取到2020年底,港口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主要實現四個目標:一是港口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能源消費結構顯著優化。二是“五大污染源”防治措施全面加強,港口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近海岸線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覆蓋,環保應急能力建設全面提升。三是主要集疏運通道沿線環境有效改善,資源集約、節約與循環利用等低碳港口建設水平處于全國主要港口前列。四是港口生態環保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完善,行政監管能力顯著提升。港口綠色發展水平與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后發先至”要求基本適應。
記者:連云港生態港口建設建立了哪些指標體系?
吉同:這個問題請我們科技信息處張海文同志來回答。
張海文:我們主要從能耗與碳排放強度下降、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污染物達標排放、集疏運通道沿線環境提升以及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等幾個方面設置指標體系。具體的有與2015年相比,港口生產能源單耗、CO2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電能、LNG清潔能源占比達到70%;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100%覆蓋,港口粉塵綜合治理率達到75%。污染物達標排放;東南北主要集疏運通道生態防護帶基本建成;港區用地、岸線資源、航道疏浚土及港區污水循環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散貨碼頭中水回收利用率達80%。港口應綠區域綠化率100%等等。
記者:港口如何確保實現生態港口預期目標?
吉同:這個問題請我局蔣孝綱同志來回答。
蔣孝綱:為保障連云港市生態港口目標順利實現,首先,必須明確政府主導責任。要按照生態港口建設任務和重點項目清單,建立領導責任體系,推動各級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同時,注重加強與市環保、海洋漁業、海事等部門橫向聯動,確保協調順暢,共同發力;二是必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港口碼頭企業進一步加大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健全環保管理制度,保障環保設施穩定無故障運行;三是必須建立生態港口評價和考核制度。建立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定期組織開展綠色發展評價,及時向公眾公布評價結果,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吉同:提問環節結束。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們,連云港生態港口建設是港口口岸系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我們將突出項目為主,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全面建設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港口。借此機會,我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對港口口岸建設發展繼續給予關心關注。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