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應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4年12月24日10:0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范文波
發布人: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辜建,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孫強國,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二級調研員錢成勇
發布議題:解讀《江蘇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管理條例》及我市有關工作情況、介紹連云港空中救援大隊有關情況和救援案例、介紹我市防災減災工作和應急物資儲備有關情況
范文波:各位媒體朋友,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應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為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通報全市應急管理相關工作情況,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辜建同志,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孫強國同志,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二級調研員錢成勇同志,我是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范文波,本次發布會由我主持。
下面,請辜建同志解讀《江蘇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管理條例》。
辜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大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江蘇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管理條例》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已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條例》出臺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我市貫徹落實情況。
一、制定《條例》的意義?!稐l例》的制定,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重要指示精神,通過頂層設計健全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的創新舉措;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督促生產經營單位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源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創新實踐;是完善地方立法,全面加強和規范所有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管理,改進安全監管方式的創新突破。
《條例》的實施,標志著我省安全風險辨識報告制度由2020年開始的工業企業向全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推廣,向學校、文化場館、醫院等部分非生產經營單位拓展,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邁出重要一步。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條例》共29條,突出從源頭防范化解安全風險,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對安全風險實行全面辨識、科學評估、分級管控。一是壓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條例》明確,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風險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將安全風險的辨識、評估和管控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本單位全員安全責任制并加強監督考核,要把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作為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風險管理全面負責,對本單位填報的安全風險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并簽署安全風險報告承諾書。自2020年實施工業企業安全風險報告制度以來,我市全面推動工業企業安全風險報告并動態更新。2024年,全市4750家工業企業完成安全風險報告,其中4108家報告較大風險11342條,43家企業報告重大風險262條,較大以上風險占比86.9%。二是突出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管理?!稐l例》對較大以上安全風險實施目錄化管理,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根據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目錄,對較大以上安全風險進行辨識、評估、管控。生產經營單位應于每年第一季度完成較大以上安全風險報告并將較大以上安全風險信息向從業人員公示,在較大以上安全風險所處區域設置安全警示牌,加強警示提醒。三是聚焦重點場所和薄弱環節風險管理。《條例》對生產經營場所分割出租、商業綜合體、商品交易市場等特定的生產經營模式,分別明確了安全風險管理的責任主體、管理方式和具體要求。對不屬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學校(含幼兒園)、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民政福利救助機構、宗教活動場所,以及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單位,安全風險管理參照執行。對社會面小場所,省政府制定了專門的安全風險管理辦法。我市全面推廣應用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系統,動員各地、各條線利用系統開展底數錄入、隱患整治工作,今年累計錄入社會面小場所89328家。四是創新安全風險監管模式。《條例》強化了部門指導和服務職能,明確省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制定本行業領域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目錄并向社會公布。目前省有關部門已制定公布9個行業領域344條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目錄。依托各行業領域現有信息系統建立全省統一的安全風險網上報告信息平臺,加強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市縣相關部門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和報告情況的監督檢查,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進安全生產的精準執法。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督促各地各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認真抓好《條例》貫徹落實,推動較大以上風險目錄宣貫,推進風險報告系統運用,幫扶指導企業做好安全風險管理,不斷提升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謝謝大家。
范文波:下面請孫強國同志介紹連云港空中救援大隊有關情況和救援案例。
孫強國: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對我市應急救援工作的關注和報道。我市海岸線長、海域寬廣,境內海上交通運輸、港口航道建設、海上游艇旅游、海上養殖捕撈等各類涉?;顒尤找骖l繁,海洋經濟發展對空中救援力量需求較大。直升機應急救援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方式,具有“縱深跨越”“垂直起降”“獨立懸?!钡刃阅芴攸c,搜索范圍廣、飛行速度快,可有效縮短救援時間、提高救援效率。
我局借鑒浙江杭州、舟山,江蘇射陽等地空中救援模式,克服其成本高、養護貴、編制難、周期長、運行差等難點、堵點,推動機制創新,在全省率先采用多方合作共建模式,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整合各方資源,節省2億元資金投入,于2024年8月20日爭取交通運輸部東海救助局應急救援直升機和11名機組人員正式進駐我市,全天候待命備勤。此次進駐的S-76D型應急救援直升機是從美國進口,價值1.4億元,安裝有專用絞車、紅外線搜索、救生衣、救生筏等設備,可在陣風10級以及浪高9米等復雜環境下執行救援任務,搜救范圍半徑120海里,直升機主旋翼直徑13.41米,最大速度287公里/小時,最大起飛重量11875磅,除機組人員和救生員外還可承載11人。此外,它的最大外掛載荷為1496公斤,可吊起一輛轎車,應急救援能力強。
連云港空中救援大隊的進駐,與海上應急救援編組實現資源共享與力量整合,標志著連云港海域“1小時空中救援圈”全面建成,織密了海上“全災種、大應急”救援網絡,極大提升了我市沿海海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自8月20日進駐以來,空中救援大隊累計執行救助任務7次,出動10架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12人。9月21日一艘內貿散貨船在大風浪中失去動力遇險,從接警到11名船員安全獲救用時僅101分鐘,是連云港空中救援大隊進駐以來開展的首次大規模遇險救助行動,也是連云港海域救援效率最高的一次救援行動。
下一步我局將圍繞服務保障低空經濟發展,在現有空中救援模式的基礎上,優化整合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快速響應、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等優勢和相關部門力量資源,完善協調聯動機制,組建低空應急救援編組,拓展高山、高速、高樓等應急救援場景,全面構建“海陸空”立體化救援體系。
范文波:下面請錢成勇同志介紹我市防災減災工作和應急物資儲備有關情況。
錢成勇:大家好!下面我將向大家重點介紹我市在防災減災救災方面開展工作情況。市應急管理局會同財政部門、發改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持續推動了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建設“大安全、大應急”格局下的救災物資保障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創新宣傳舉措,筑牢公眾意識防線
在防災減災宣傳工作上,我市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全力提升公眾意識。場館院校聯動,實踐賦能年輕群體?!?·12”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協調18個安全警示類場館免費開放,舉辦應急物資庫開放日活動,同時,17所高校、180所中學與380所小學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避險教育演練,覆蓋約74萬學生與5萬教職員工,讓年輕群體在實踐中增強應急本領。社區多元傳播,營造濃厚氛圍。全市9個縣區(功能板塊)及90個鄉鎮(街道)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微信、公益短信等新媒體,通過張貼6000多條宣傳條幅、啟用230多個電子屏、布置近400個宣傳欄與宣傳櫥窗以及發放大量宣傳單等傳統手段,多管齊下,提升廣大民眾的減災救災意識,相關活動獲30多家媒體報道,新聞報道達246條,營造出濃厚的宣傳氛圍。宣傳精準深入,夯實群眾根基。“10·13”國際減災日宣傳時,通過消防宣傳車深入邊遠鄉鎮、集市與學校,設置知識展板區、視頻播放區、資料發放區、互動答疑區等多個區域,進一步夯實了防災減災的群眾基礎。
二、夯實物資儲備,強化應急物質支撐
在物資儲備上,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扎實且具有前瞻性的行動。創新倉儲模式,拓展儲備空間。針對省級應急物資儲備庫面積小、儲存不規范等困境,我市創新采用以租代建策略,租用連云港豐達公路工程養護有限公司倉庫儲存應急救災物資,新倉庫交通便捷,面積近2000平方米,合作協議包含日常管理、物資維護保養、裝卸載等全流程服務。引入智能系統,強化管理效能。新倉庫引進智能化倉庫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涵蓋物資出入庫、調撥、盤點等常規管理功能,還能對質保過期、逾期歸還等多種問題自動告警,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物資管理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充實物資裝備,提升防救水平。2024年度我市新采購18類6688件救災應急物資,當前已累計儲備38類7萬余件救災應急物資,總價值1300多萬元。同時,今年向省應急廳爭取90萬元應急救援專用資金,計劃購置20臺掃雪車,在冬季面對雨雪冰凍災害性天氣時,能有效清除街道、廣場、小區、院校、公園、非機動車道場地的積雪,切實幫助民眾解決雪天出行難的問題。
三、實戰演練磨礪,提升應急聯動水平
為檢驗《連云港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應急避難場所啟用機制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能力,11月中旬在贛榆區體育館避難場所開展的自然災害救助演練,分為9個階段,共20個部門約300人參與。此次演練實現“三個首次”突破:一是首次啟用避難場所進行救助演練;二是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整合后的首次多部門聯合演練;三是新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修訂后的首次實踐演練。通過此次演練,不僅提升了各部門應急救援能力,更增強了全民防災減災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斷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全力守護全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穩定。
謝謝大家!
范文波: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