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二十四景——屏山疊翠
為了讓廣大讀者更深刻地了解“云臺山二十四景”,我們邀請了連云港歷史人文方面的專家,從人文、歷史、地理、典故、文化、詩詞等方面闡釋“云臺山二十四景”,讓更多的人了解連云港的歷史文化,傳承連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二十一景——屏山疊翠。
黃申瑾《圖二十四景》寫道:“山體回合如屏,云樹映帶,宛若畫圖。一稱翠屏山。”
“屏山疊翠”一景在今東磊山延福觀后之圍屏山(亦稱翠屏山)。
翠屏山是今東磊村西側的一列山巒,這里群崖拔地而起,矗兀如屏,山勢逶迤曲折,連體并峙,綿延數百米,古木參天,修竹茂密,好似一架屏風立于群山向陽一側。因寬闊平整的山體,多呈現裸露的黃色片麻巖石,光照射,晶瑩奪目,加之山間植被青青,紅花綠葉映襯,五彩斑斕,屏山疊翠,宛若圖畫。
從延福觀側門出去, 前面會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刻“海外壺天”四字。因為從前這里周圍是片海, 從上空向下看, 延福觀就像個壺口,是蓬萊仙境的入口處,出此門,即見圍屏山佇立于眼前,畫面感油然而生。圍屏山懸崖峭壁如斧劈刀削, 留有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題刻數十處,年代從明至民國皆有,有的年代久遠,已經模糊不清了。巖壁之上鐫刻著眾多前人作品如“小蓬萊”“群仙聚會”“壽命長生”“仙家樂境”“群仙聚會”“天上人間”“非人間”等,皆為仙家之語,仿佛置身仙境。其中,“仙家樂境” 和與延福觀園內的“九轉丹成”題刻出自同一人之手,均為“一陽仙筆道人”所留。
據考證,這里就是李汝珍《鏡花緣》中的“小蓬萊”的寫作背景地,書中唐敖、唐閨臣等人就是從“小蓬萊”升天成仙,《鏡花緣》的手稿就是在“玉蘭山房”寫成的。
黃申瑾《圖二十四景》:山體回合如屏,云樹映帶,宛若畫圖。一稱翠屏山。
崔應階的《云臺山志》載有一首李大全的五言律詩:策蹇尋幽境,屏山翠黛羅。春云添彩繪,樹影雜婆娑。似借神工削,偏饒仙跡多。徘徊覓石磴,載酒幾經過。
屏山也稱翠屏山、圍屏山,就是延福觀后面的山, 向南北各延伸數千米。《云臺山志·卷一·名勝》中記載,這個地方巖崖高聳,猶如刀劈,從“石門”開始一直向北延伸到斗姆閣。
據說, 這里是王母娘娘請眾仙吃蟠桃宴的地方,為什么要選這個地方呢?因為這地方不但風景如畫,還非常私密,旁邊的山像是環繞周圍的巨型屏風,沒有收到邀請函的神仙看不到,也就不眼饞了。只有這樣,他們吃仙桃、喝仙酒才能放心。
李大全可能也聽過這個神話傳說, 騎著小毛驢慢悠悠來游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從延福觀向上一望,石壁如削,層巒疊嶂、高不可攀、滿眼翠綠。這么好的地方,可不得了。他拿出酒壺,對驢喝酒。可能是酒喝多了,他看天上的云彩,就像是彩筆畫的一樣;看周圍的樹木,就像是美女在舞蹈;看旁邊的山石,就像是被神仙用斧頭劈過的一樣;看腳下的山土,也像有得道仙人剛剛走過的腳印。想回去,又舍不得,再回來,來來回回多少趟,走累了,一屁股就坐在石頭上,索性不走了,繼續探尋山中幽境。
不過也難怪,來過這地方的人,欣賞過這里的美景,對圍屏山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屏山疊翠這個景目,說的是延福觀背后的圍屏山,山中有一條北西向斷裂形成的絕壁懸崖,長約千余米,高差近百米,直上直下,整體感強,極有氣勢,崖上雜樹斜出,古藤攀緣而上,頗具野趣。該斷裂懸崖,北東坡向下滑塌,形成了著名的“東磊石海”。
其實,在云臺山脈中風景優美的山體景觀還有很多。比如最著名的玉女峰,又名青峰頂,乃江蘇之巔。明唐伯元《游青峰頂記》載“海上秋冬之候,草木凋落,獨此山居翠微間……”。花果山頂上有三個小山包,最高者為灰白色變質巖,矗立云際,在陽光照耀下,亭亭玉立,如含羞少女楚楚動人,故呼為“玉女峰”。登臨遠眺,唯見群山俯伏,碧野蒼茫,淺嶺行云,洪波浴日。
再比如猴石山,在新墟公路通往花果山的入口處,有一座山峰叫猴石山,又名猴嘴,山坡上海拔80米處,有一懸石,裂一垂直縫隙,活似一尊半身猴雕,尖嘴瘦腮,凝視西北。人們稱它猴石。近看猴石,頭部呈圓錐形,上有許多黃色斑紋,頭部兩側各有一個石窩,里面長滿小草,活像猴子兩耳內的絨毛,頭部下方,石角突出,酷似猴子的尖嘴猴腮,形象逼真,十分傳神。猴石山和山下的猴嘴鎮(現猴嘴街道)就是因它而得名。這塊巧奪天工的猴石,很早就成了云臺山地區的一大景點。
玉女峰西南有個香爐頂,清代崔應階《云臺山志》載:香爐頂“上有石形似香爐”,故名。香爐頂北坡聳峻,面臨六千米長的東西峽谷。每逢降雪季節,大風夾雜著滾滾雪團積在山峰之上,累月不化,望之如玉山一樣,為明云臺山三十六景之一的“爐峰霽雪”。
站在香爐頂上遠遠望去, 有一處山峰似一尊仰面朝天的大佛,俗稱“九層頂”。裸露的巖石使山崖層層疊疊,直至山頂,故名。在九層頂南側,長達千余米的黑崖等懸崖絕壁令人望而卻步。
鬼石崖則是青峰頂向東延伸的一條北陡南緩的山梁。它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崖下有滴滴答答清水泉,崖上有古古怪怪藏魔洞。巨型石龜、見縫插針、海蝕洞、腳趾峰等地質遺跡景觀引人入勝。此處的海蝕洞,位于海拔約560米處,對地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在鬼石崖西側,堅硬的變質巖被節理切割后形成尖尖的山峰。有的似一只有三個腳趾的大腳,遠遠觀之如張家界的峰林,故名腳趾峰。
在花果山東南有萬年山,這里萬丈崔巍峰嶺峻,千層懸削壑崖深。萬年山南坡裸露的巖石,受節理(小斷裂)與重力作用的影響,由下而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平臺,遠望似梯田,被形象地稱為“層層坡”。
在大村水庫東南,有一山澗即飛泉澗,沿澗南行,迎面有一雄奇的懸崖。在懸崖上,有一山巖遠遠望去很像一塊臥身昂首的雄獅,人稱“獅子巖”,所處的懸崖被稱為“獅子崖”。
在東磊村東有山體, 西側山坡上植被不發育, 觀之呈灰黃色,因節理發育,一系列的懸崖使山體呈臺階狀,故名黃崖嶺。黃崖嶺與東磊水庫上下呼應,在水庫能見其蹤影。與東磊滑坡體形成對照,站在黃崖嶺可觀滑坡體全貌,站在滑坡體上可觀黃崖嶺的壯觀。
朝陽南有大爪崖。顧名思義,大爪崖是由一系列的山崖與溝谷組成,似伸開的手指,最高峰是大風門。此處溝谷切割較深,有的形成峽谷。懸崖峭壁鎖山脊,石柱成林。無底峽谷阻路人,瀑布飛濺。大爪崖中有一山頭,因形似龜名綠龜峰,龜頭向北昂起,方圓600余米。它是花果山第一龜,其逼真程度,使人贊嘆不已。大爪崖北側有朝陽水庫,農業生態園。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會帶給你美的享受。
此外,在云中澗的源頭處有一座孤高突兀、頂部平坦如砥的山岡,公元前221年齊(國)王田橫在此被劉邦赦罪,田橫知恥已甚,遂舉劍自刎。田橫崗由此得名。田橫崗臨澗多懸崖絕壁,宛曲險要。陡壁高的有10多米,列錯回曲,宛若城墻,三面唯東面可通行人,險要天成,令人驚嘆。田橫當年來這里,沿絕壁筑一條石城,長100 多 米,高3米 , 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