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穿云
云臺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明代顧乾的《云臺山三十六景》和清代黃申瑾的《云臺山二十四景》曾經廣為流傳。隨著滄海桑田、風物變遷新的時代呼喚我們探尋連云港新的風韻、新的格調、新的詩意,今天,我們介紹“云臺新景二十四——古塔穿云”。
花果山下的海清寺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佛塔。始建于唐,被譽為“大唐第二尊”。重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20世紀70年代維修古塔時,在塔心柱中發現了石函、銀棺、鎏金銀棺、葫蘆形瓷瓶和舍利子等物,現珍藏于連云港市博物館。海清寺阿育王塔九級八面,古樸莊重,歷經數次地震和無數風雨侵蝕而千年不倒??滴跗吣辏?668年)發生8.5級大地震,海州城墻傾圮十之二三,而阿育王塔巋然不動,恰如一層南門石額所題:“根深固蒂”,是對佛經大義的頌揚,也是對虔誠建塔人的贊嘆,可謂一語雙關、意味綿長。阿育王塔院三面環山,一面臨湖,湖光山色,懷柔抱陽,氣勢雄渾。塔院內古塔靜穆、松柏蒼翠,佛音繚繞、玉佛側臥。在海清寺阿育王塔南面,是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的大圣湖。每逢春季,大圣湖畔的櫻花灼灼開放,姹紫嫣紅,好不熱鬧。此時,游人如織,醉心于春光明媚,留影于萬花叢中。而到了秋冬之際,成群的野鴨、天鵝從遙遠的北方來此越冬。它們在水面上嬉戲、展翅,相濡以沫,成就了一幅生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如今,這座千年古塔重放異彩,以其特有的古樸英姿和直上云霄的氣勢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人和香客。清代鄭三捷曾有詩頌:“誰造佛圖鎮海東,金莖承露映瑤空。”看山、觀湖、轉塔、靜心、修身,佛在其中也。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