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烏賦》是個什么賦?
1993年,在東海縣尹灣村發掘的漢墓中出土了一件大寶貝《神烏賦》竹簡,《神烏賦》一現世便震驚了學界。今天,我們一起用最有意思的方式聊聊這個連云港的大寶貝。《神烏賦》約書于西漢晚期,下限時間為元延三年(前10年),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大家比較熟悉的趙飛燕、王莽差不多就是同時代的人物。
《神烏賦》比三國曹植的《鷂雀賦》早200多年,比敦煌的《燕子賦》早400多年。《神烏賦》全文660字左右,單論字數的話和現在一篇中考作文差不多。當然,古文凝練精華,表達的內容豐富,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叫“信息密度很大”。《神烏賦》的主角是烏鴉。與現代人的理解不同,漢朝以“孝”治天下,烏鴉不僅是吉兆,還是一種會反哺的“孝鳥”。《神烏賦》的出土地點在西漢時期屬于東海郡。那時的大漢王朝風雨飄搖,土地兼并導致流民問題嚴重。《神烏賦》中雌烏的悲慘經歷或許隱喻了民間百姓的遭遇。在書法表現方面,《神烏賦》標題為隸書,正文通篇為章草,用筆奇麗,神采飛揚,字字若行云流水,又蘊含古樸凝重,堪稱一絕。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末年繁榮一時的王朝由盛轉衰,在東海郡的一些知識分子面對流民情況嚴重的現實,將當地以俗賦形式傳唱的《神烏賦》編錄后呈獻官府官員,或許是意在反映民情之后《神烏賦》作為陪葬品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直到有一天一位農民在高嶺取土時意外發現了尹灣漢墓,至此《神烏賦》重見天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