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數據服務> 統計公報

            2018年東??h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時間:2019-06-17 14:35:52
            • 來源:市統計局
            • 閱讀次數:
            • 字體:[ ]

            2018年,全縣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把握“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主題,統籌做好產業轉型、改革開放、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優先、文化繁榮、民生幸福和政府自身建設各項工作,開創了新時代東海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局面。

            一、綜 合

            經濟總量繼續擴大。初步核算,全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4.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46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207.78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213.18億元,增長8.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0916元,增長4.7%。年內新注冊登記私營企業4546家,新增注冊資本159.71億元,年末實有私營企業17589家,注冊資本529.52億元。新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16310個,新增注冊資本31.16億元,年末實有個體工商戶61794個,注冊資本110.49億元。

            高質發展步伐加快。二三產業快速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4:43.8:41.8調整為14.9:42:43.1。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1.4%,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質量提升,稅收占比達到77.2%,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3.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7%,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就業創業形勢向好。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85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6%。開展創業培訓978人次,電商培訓700人次,成功自主創業3538人;扶持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1032人,創業帶動就業1.45萬人。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4362人,其中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715人。 

            二、農林牧漁業

            種植業產出基本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3.08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7.33千公頃;蔬菜面積24.21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63170噸,其中夏糧454426噸,秋糧708744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4.43億元,比上年增長5.7%。

            農業現代化繼續推進。全縣新增高效農業4.07萬畝,其中設施農業2.08萬畝,全縣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7.78萬畝。生豬規模養殖比重為91.9%。新增家庭農場102家,新增農民合作社120家。參與首批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的6個鄉鎮的耕、種、防、收、烘、秸稈處理六個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7%、98%、56.3%、98%、45%、85%;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4.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稻、麥)有53.5萬畝,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38.5%。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8.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供給側改革有效推進。全縣淘汰落后產能,促轉型,調結構。通用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產值增幅達到19.2%、91.5%、118.9%和51.9%。非金屬礦采選業、造紙和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明顯下降。

            重點企業較快增長。全縣50強工業企業產值比上年增長8.7%,高出全縣平均水平28.6個百分點,其中有22家增幅超過20%。太平洋石英股份增幅達38.8%。

            表1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產值和利稅

            計量單位:萬元

            行業名稱

            產值

            利稅

            非金屬礦采選業

            13487

            3416

            農副食品加工業

            255115

            16362

            食品制造業

            29683

            2506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6719

            1733

            紡織業

            75793

            1735

            紡織服裝、服飾業

            186106

            1821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5171

            837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68624

            7272

            造紙和紙制品業 

            7229

            827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11425

            1761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34310

            2877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219611

            690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58506

            1631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758399

            99463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0440

            819

            金屬制品業 

            54017

            3523

            通用設備制造業

            17137

            834

            專用設備制造業 

            39149

            5385

            汽車制造業

            60997

            7061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131

            8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122843

            1196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61675

            6894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24979

            6012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23732

            4243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6142

            1193

            建筑業運行平穩。年末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52家,比上年增加4家,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09.34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在省外施工產值14.74億元,下降26%;建筑工程產值105.09億元,增長7.2%。全年竣工產值76.18億元,下降10.0%。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從業人員 4.1萬人,增長4.7%,其中工程技術人員0.37萬人,下降2.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9.40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項目投資304.17億元,增長21.3%;工業投資252.61億元,增長34.0%;工業技改投資85.60億元,增長13.5%;房地產投資25.23億元,增長5.9%。第一產業投資11.23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投資252.61億元,增長34.0%;第三產業投資65.56億元,下降12.7%。

            房地產去庫存成效明顯。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25.2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住宅投資23.02億元,增長7.6%。房屋施工面積206.25萬平方米,下降18.2%,其中本年新開工53.48萬平方米,下降19.5%。房屋竣工面積13.89萬平方米,增長37.3%。商品房銷售面積73.90萬平方米,下降32.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4.85萬平方米,下降35.2%;商品房銷售額51.61億元,下降12.4%,其中住宅銷售額44.67億元,下降16.4%。待售面積4.29萬平方米,下降6.3%。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88億元,比上年增長8.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7.81億元,下降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4.07億元,增長30.2%。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63.89億元,增長7.9%;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實現零售額147.99億元,增長8.5%。按行業分,批發業35.46億元,增長51.5%;零售業141.99億元,下降1.7%;住宿業10.05億元,增長71.5%;餐飲業24.38億元,增長11.2%。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1.4%,飲料類增長10.6%,煙酒類下降13.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8%,金銀珠寶類增長6.2%,日用品類增長19.7%,五金、電料類增長6.6%,書報雜志類下降18.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5%,中西藥品類增長20.5%,通訊器材類下降31.7%,家具類增長14.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0.7%,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2.8%,汽車類增長7.6%。

            對外經貿基本平穩。全年進出口總額4731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出口38913萬美元,下降1.4%;進口8401萬美元,下降8.2%。當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21個,其中新辦項目14個,增資項目7個。合同利用外資額1216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9911萬美元,下降3.2%。外派勞務人數1.1萬人,年末境外勞務人數4.4萬人。

            表2進出口總額分類表

            項目名稱

            進出口總額(萬美元)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總量

            增長%

            總量

            增長%

            總量

            增長%

            合計

            47314

            -2.6

            38913

            -1.4

            8401

            -8.2

            外貿企業

            4386

            -20.6

            3625

            -11.0

            761

            -47.5

            三資企業

            26133

            -16.9

            19820

            -19.0

            6313

            -9.5

            生產企業

            16795

            44.6

            15468

            42.0

            1327

            84.6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快速發展。年末全縣公路里程3023公里,其中國道144公里,省道185公里,縣道443公里,鄉道1001公里,村道1348公里。公路客運量289萬人,貨物運輸量529萬噸。公交運行車輛85輛。年末各類機動車擁有量17.07萬輛,比上年增長7.6%,其中載貨汽車1.76萬輛,增長7.1%,營運汽車1.61萬輛,增長36.2%,大型客車564輛,下降25.9%,大型貨車7339輛,下降24.7%,小型汽車12.62萬輛,增長14.7%。

            郵政電訊業較快增長。全年郵政速遞業務收入2.31億元,收件量3769.8萬件,派件量2340.5萬件。全年通訊業務收入6.38億元,比上年下降0.8%。年末全縣電話用戶107.76萬戶,增長2.8%,其中固定電話10.99萬戶,下降12.9%;移動電話96.77萬戶,增長5.2%?;ヂ摼W用戶113.33萬戶,其中移動網絡用戶84.28萬戶,增長11.8%;固定寬帶用戶29.05萬戶,增長8.8%。4G移動網絡用戶64.14萬戶,增長24.6%;100M及以上帶寬用戶17.20萬戶,增長34.6倍。

            旅游業發展興起。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次67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1%。實現旅游總收入67.0億元,增長8.9%。年末縣內有國家A級景區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9個,本地旅行社5家。鄉村游、生態游、商務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亮點。

            七、財稅和金融

            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0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稅收收入17.76億元,增長13.6%。分稅種看,增值稅、改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分別為5.47億元、3.13億元、1.70億元、1.25億元和0.87億元,分別增長23.1%、18.3%、52.1%、8.5%和32.2%;營業稅、契稅分別為188萬元和1.30億元,分別下降37.7%和11.4%。分征收部門看,國稅收入9.61億元,增長21.9%;地稅收入8.15億元,增長5.1%;財政部門5.25億元,下降4.3%。全年上劃中央四稅12.19億元,增長2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68億元,增長7.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和城鄉社區支出分別為8.09億元、3.78億元、15.69億元、1.82億元、7.67億元、6.76億元、0.54億元和4.7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9%、28.1%、7.5%、-0.1%、9.8%、10.2%、32.2%和18%。

            金融信貸較快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15.18億元,比年初增加55.13億元,增長15.3%,其中住戶存款273.02億元,比年初增加32.36億元,增長13.4%;非金融企業存款73.79億元,比年初增加6.57億元,增長9.8%;廣義政府存款68.29億元,比年初增加16.70億元,增長32.4%。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10.40億元,比年初增加54.37億元,增長15.3%,其中住戶存款271.13億元,比年初增加32.76億元,增長13.7%;非金融企業存款70.91億元,比年初增加5.42億元,增長8.3%;廣義政府存款68.29億元,比年初增加16.70億元,增長32.4%。各項貸款余額333.00億元,比年初增加38.24億元,增長13.0%,其中住戶貸款225.82億元,比年初增加30.71億元,增長15.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07.19億元,比年初增加7.53億元,增長7.6%。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東海高新區正式獲批省級高新區。年末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4家,比上年增加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3家。有9個科技項目列入省及省以上科技發展計劃。全年專利申請1514個,授權專利1017個,其中發明專利38個。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年末擁有各類學校303所,其中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31所,小學校124所,幼兒園139所。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6931人,比上年增加1488人,其中高級中學教師1595人,減少25人;初級中學教師4076人,增加593人;小學教師7370人,增加885人;幼兒園教師3668人,增加49人。各類學校在校學生24.93萬人,比上年增加8696人,其中高中生1.72萬人,增加548人;初中生4.88萬人,增加7089人;小學生12.37萬人,增加1163人;幼兒5.45萬人,減少3528人。各類學校招收新生7.21萬人,比上年增加12135人,其中高中生6180人,增加531人;初中生19020人,增加2625人;小學生29467人,增加8834人;幼兒15500人,減少1317人。各類學校畢業生5.90萬人,比上年增加5374人,其中高中生5102人,減少458人;初中生11746人,增加907人;小學生18967人,增加2481人;幼兒21840人,增加2165人。應屆高中畢業生5102人,考入高等學校4464人,其中考取本科1766人,專科269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62%;小學適齡兒童凈入學率和初中學生毛入學率均達100%。

            九、醫療衛生和公共文化

            衛生健康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36個,其中醫院15個,包括10個民營醫院;鄉鎮衛生院21個;綜合門診部16個;個體診所62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734張,其中醫院的床位數為2885張,鄉鎮衛生院1849張。衛生機構的職工人數為612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01人,執業(助理)醫師2105人,注冊護士1906人。嬰兒死亡率為3.9‰,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位3.78‰,婚前醫學檢查率為82.1%,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90.2%。

            公共衛生保障有力。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65元。全年無重大傳染病、流行病爆發流行,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全縣孕產婦死亡率為0,嬰兒死亡率為3.9‰。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40%。縣醫院已建成市級重點???個,基層醫療機構建成省級特色科室3個、市級特色科室6個。1家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5家中醫館及10家省級示范村衛生室全面通過省考核驗收。全年累計招聘各類衛生計生人才100余人,開辟高層次人才招聘綠色通道,在縣人民醫院建成黎介壽院士工作站。年內針對衛生計生單位衛生應急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培訓450余人次。開展霍亂疫情模擬演練1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醫學救援信息報告的完整率和及時率均達100%,及時、規范、有效處置率達到100%。開展自救互救知識培訓11320人。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年末有文化館1個,基層文化站19個,組織文藝活動624次??h圖書館藏書76萬冊,基層文化站藏書83.28萬冊。放映電影7472場。全年新上演劇目4個,演出200場。公共圖書館發放借書證3.47萬個,總流通1215.0千人次,藏書量760千冊/件。年末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4.75萬平方米。舉辦元宵節民俗踩街、2018中國·東海世界名校龍舟賽、“水晶夢”東海首屆啤酒音樂嘉年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和西雙湖建湖60周年作品展等文化惠民活動100余場次。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巡演291場,配送圖書22558冊,放映農村公益電影4510場。建成全省第一家青少年24小時自助圖書館,組織系列閱讀推廣活動90余場,打造完成閱讀新空間20家,完成農家書屋通借通還建設80家,加工圖書8.8萬冊。

            十、城區建設和環境保護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高標準示范化實施幸福路改造工程,完成鄭莊路、北辰路等5條老城區道路改造及干休橋改建,實施鋼鐵路西延、明珠路南延等斷頭路打通工程。完善慢行系統建設,實施花園北路、幸福北路等人行道改造工程。對老城區雨水管網進行清淤,累計清淤雨水管網8000余米、雨水檢查井300余個、雨水篦800個。啟動排水管網綜合整治工程,對中華路、復興路、府苑路片區進行排水設施改造,消除路面積水。投資300余萬元,完成鋼鐵路、四中路、四中西路等10余條路段綠化工程,新栽植、移植香樟、銀杏、法桐等苗木1150余株,色塊1900平方米。在幸福路等主次干道安裝路燈289盞,紅綠燈10組,完成晶都大道與幸福路等10個路口的紅綠燈標準化改建。修復失明路燈2640盞,排除故障284處,更換變壓器3臺,更換破舊電纜4104米。對西雙湖景區、金牛公園、市民廣場、城市出入口等重要節點進行亮化小品安裝和維修。

            生態創建成效顯著。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級生態鄉鎮19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村22個。環境空氣良好天數達標率76.1%,區域環境噪聲年均值為56.9分貝,集中式飲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交通噪聲下降,年均值為62.1分貝。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24.62萬人,比上年增長0.6%,其中女性59.6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7.9%。城鎮戶籍人口58.20萬人,戶籍城鎮化率46.7%。全年戶籍申報出生人口21043人,死亡人口7972人。年末常住人口97.1萬人,其中0-14歲人口20.43萬人,15-64歲人口64.75萬人,16歲及以上人口75.69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17.47萬人,出生率為11.8‰,死亡率為8.1‰,自然增長率為3.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72%,比上年提升1.02個百分點。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縣全體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3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12178元,經營凈收入7435元,財產凈收入1903元,轉移凈收入2998元,分別增長8.3%、8.5%、16.4%和9.4%。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646元,食品消費占生活消費比重為34.3%;文教娛樂支出占生活消費比重為18.2%。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8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17753元,經營凈收入7739元,財產凈收入3556元,轉移凈收入3180元,分別增長7.0%、8.7%、14.9%和7.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263元,增長4.9%;食品消費占生活消費比重為34.3%;文教娛樂支出占生活消費比重為18.1%。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1元,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6958元,經營凈收入7151元,財產凈收入355元,轉移凈收入2827元,分別增長8.7%、8.1%、14.2%和10.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324元,增長3.9%;食品消費占生活消費比重為34.3%;文教娛樂占生活消費比重為18.4%。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25萬人,參保覆蓋率達96.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91萬人,參保率99.99%。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單位549家,在職參保人數1.8萬人。企業離退休人數2.4萬人,人均月發放養老金180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35元,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領取基礎養老金人數17.23萬人,發放養老金3.06億元。新增被征地農民4153人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數8125人,發放離退休費4.46億元。退休人員資格認證8125人,認證率100%。年末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2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59萬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22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1.5%、0.9%和0.1%。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12萬人,參保率近100%。受理勞動爭議案件680件,查處勞動爭議案件5件。養老床位達到6132張,比上年增長4.7%。

            注: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以《東海統計年鑒》為準。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佐佐木明希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高清视频|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