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20-00086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20-07-13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20〕48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連政辦發〔2020〕48號.pdf |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有關單位:
《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經市十四屆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7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蘇政辦發〔2020〕31號)文件精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型信息消費擴大和升級,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增強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和新動能,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1. 推進5G網絡建設。擴大5G建設投資規模,2020年計劃投資7億元,建設5G基站2000個,中心城區和縣城實現5G信號全覆蓋。鼓勵各類企業爭取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加快推進5G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全面啟動“寬帶+5G+千兆Wi-Fi”三千兆升級,支持Wi-Fi6的千兆Wi-Fi網絡建設,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精品網絡。支持對符合條件的5G基站單獨裝表建戶,貫徹執行相關5G基站電價政策,支持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市工信局、發改委、財政局、文廣旅局,連云港通管辦、連云港供電公司、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中國鐵塔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徐圩新區、高新區、云臺山景區管委會等負責,以下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負責,不再列出)
2. 加快推動5G網絡設施延伸覆蓋。推動5G等網絡設施與新建建筑物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階段同步設計、同步審核、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積極穩妥推動既有建筑物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各級財政投入建設的建筑物、道路、市政綠化用地等公共區域以及路燈、桿塔等公共資源面向5G等網絡設施免費開放。加快建設城市智能桿及相關配套設施,推動智能桿在5G網絡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解決城市各功能主體和行業部門的桿塔建設需求。(市工信局、發改委、政務辦、交通局、機關管理局、住建局,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中國鐵塔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等負責)
3. 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圍繞石化、醫藥等重點領域,探索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支持政策。推進電信運營企業、重點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培育形成1-2個典型案例。擴大工業互聯網外網建設,滿足工業企業轉型發展對高帶寬、高可靠、高安全的需要。(市工信局、財政局、文廣旅局,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等負責)
4. 加快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圍繞5G網絡低時延、業務本地處理、邊緣計算部署等全新需求,重點做好“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審批立項、土地供應、環境評價、電力保障、能耗指標爭取等服務,積極爭取將連云港上升為核心網絡節點。加快實施連云港移動大數據中心、中國電信(連云港)天翼云中心、中國聯通(連云港)智慧城市云數據中心暨研發基地、“一帶一路”互聯網數據自由交換共享試驗區項目,滿足網云一體化基礎設施對5G大數據產業的保障要求。(市工信局、資源局、政務辦、發改委,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連云港供電公司等負責)
5. 加強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開展面向道路交通環境的C-V2X車路協同系統研發,支持車載終端后裝投放、充電樁建設,開發并優化車聯網服務平臺及APP。完善基礎設施、道路設備和服務平臺,加大在公交、出租、環衛、物流、工程機械等領域推廣車聯網應用力度,拓展應用場景,擴大用戶規模,增強用戶體驗。(市工信局、交通局、公安局等負責)
二、釋放信息消費增長潛能
6. 促進智能終端設備升級換代。推進消費類電子產品升級,加快信息查詢終端、移動信息終端、智能物聯網終端等推廣應用,支持發展新型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消費級無人機、人工智能設備等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落實惠民生促消費十項政策,鼓勵電信運營企業與產品企業合作,對消費者購買5G智能終端設備按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套餐補貼,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智能型家電產品。完善消費類電子產品回收網絡,鼓勵企業開展智能終端產品以舊換新。(市工信局、商務局、財政局,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等負責)
7. 加快超高清視頻推廣應用。按照國家和省部署安排,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大4K超高清視頻節目供給,鼓勵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建設和開播4Κ超高清頻道,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制作4Κ超高清視頻節目。鼓勵電信和廣電運營企業積極發展4K超高清用戶,加快引進4Κ節目內容,打造4K超高清示范小區和體驗門店。(市文廣旅局、工信局,廣電傳媒集團、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等負責)
8. 擴大智能家居場景化應用。實施智能家居推廣計劃,組織智能家居終端接入、管理系統、服務平臺的研發攻關,加大新一代智能衛浴設備等新型消費類產品供給,鼓勵龍頭企業參與智能家居服務規范制定。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家居管理系統、服務平臺,推廣“產品+服務”模式。推動傳統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載體,建設1個以上智能家居服務平臺。(市工信局、商務局,連云港通管辦等負責)
9. 加快推進智慧健康服務。加快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按照省智慧醫院、互聯網醫院建設指南,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建設智慧醫院、互聯網醫院,開展統一規范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推動電子社保卡申領,加快推進電子社保卡在就醫購藥方面全面應用,適時啟動第三代社保卡發行。扎實做好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升級改造,升級完善健康連云港APP、微信公眾號、居民健康網等醫療便民服務平臺,加快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推進醫保移動支付建設,推廣醫保電子憑證,適時與醫療便民服務平臺完成對接。(市衛健委、政務辦、人社局、醫保局等負責)
10. 加快推進智慧養老建設。打造全市統一的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完成市級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升級改造,建成縣級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縣級信息平臺與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人員、服務對象家庭成員多方互通互聯,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智能化,提高社會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推廣智能穿戴設備,為享受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特殊困難老年人、空巢、獨居、失智以及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鍵通”、信息手環、定位手機等智能服務工具,鼓勵運營機構為有需求的老年人配發健康手環、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監護設備,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智能化發展創造條件。(市民政局、衛健委、工信局等負責)
11. 完善交通出行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智慧交通服務平臺,開展智慧停車建設,匯聚停車資源,高標準建設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平臺,實現市區靜態交通分析、停車智能繳費、停車誘導服務、社會治安防控等功能。完善市民卡功能,深入推進線上平臺建設和線下功能融合,以新版市民卡為紐帶,建設融合交通、旅游、文化、醫療等領域功能的線上平臺。推進城市公交信息化升級,建成以公交智慧大腦為核心平臺,以智慧公交車、智慧站臺、換乘智能化、智能調度為支撐的新一代智慧公交系統。(市公安局、交通控股集團等負責)
12. 打造智慧教育升級版。深化推進我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目標進程,通過互聯網+智慧教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全面建成連云港市教育大數據分析系統。積極打造“三大工程”,即智慧教育“一張網”工程、精品教學資源建設工程和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不斷優化智慧教育學習環境,創新智慧教育支持服務體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中小學創省“智慧校園”不低于80%。(市教育局、工信局等負責)
13. 推進智慧物流建設。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規劃多式聯運中心,探索建立以“一單制”為核心的便捷多式聯運體系,豐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建設無水港信息系統二期工程,搭建陸海聯運電子數據交換通道。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推進設備交接單電子化,爭取在全國率先實現“單證電子化”全覆蓋。探索5G智慧港口應用,逐步實現自動駕駛、遠程操控、主動預警、智能安防等功能,全面提升港區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圍繞新模式新業態,積極拓展互聯網移動終端的線上商業模式應用,支持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在更多領域構建線上線下協調工作系統。開展智慧物流、網絡貨運等示范試點工程。(市交通局、工信局、商務局,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等負責)
14. 加快打造智慧文廣旅平臺。建設市級智慧文廣旅綜合指揮平臺,以數據采集與共享為基礎支撐,打通省市縣(區)景區(場館)數據資源通道,匯聚文廣旅關聯產業和部門數據,通過行業大數據的應用,面向游客和市民提供文廣旅公共信息查詢、產品預訂、投訴處理等在線服務;運用手機APP等方式整合文廣旅產品,實現產品和服務供需精準對接;推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通過虛擬現實、網絡直播等手段,推出更多線上展覽展示展演項目。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完善傳輸覆蓋網絡,部署應急廣播終端。(市文廣旅局、工信局等負責)
15. 加快推進智慧環保建設。加快推進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構建連云港市生態環境感知監測監控網絡,形成“全要素、全覆蓋、全天候、全過程”的生態環境感知監測監控網絡,建立環境智能分析、生態環境大屏可視化、環境物聯視覺智能管理與分析等一系列大數據應用系統,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推進環境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提升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控、綜合執法、園區智慧化監管水平,強化數據深度挖掘分析能力。積極推進基于5G的生態環境執法、監測監控能力建設,促進企業利用5G等新技術建設監測監控設施。(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住建局等負責)
16. 深化智慧警務建設應用。在智慧城市總體框架下,統籌推進智慧警務建設應用,整體推動智能泛在感知網、移動警務建設應用、雪亮工程和升級版“技防城”建設,全面構建“高空控面,中空控線、低空控點”高中低三級視頻監控點位建設模式。實施“智慧中樞、數據匯聚、實戰賦能、數據戰隊、安全防護”五項攻堅計劃,深化建設大數據智能指揮服務、數據匯聚融合、應用支撐保障、安全防護管理等四大體系,為信息化實戰應用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和精準服務。加強對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工信局等負責)
17. 促進社會治理領域信息化應用。推動政務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平臺化和一體化建設,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健全信息系統和功能模塊,升級改造市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深化標準化建設,豐富“不見面”場景應用。推動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政務云平臺、大數據平臺、協同辦公平臺完成5G技術適配性改造。構建我市智慧315消費者投訴處理及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建設“我的連云港”APP二期,開發縣區專屬板塊。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實現電子證照系統縣區延伸。建設一批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便利店”。完善新一輪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探索建設“城市大腦”,完善城市物聯網綜合感知平臺,打造智慧城市指揮和運營中心。(市政務辦、發改委等負責)
三、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18. 推進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瞄準高端軟件、智能終端、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加強產業對接,依托“一帶一路”大數據產業園、高新區省級軟件園、城市大數據中心招引一批國內品牌企業,聚焦產業鏈上下游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營造良好產業生態。重點圍繞石英晶體元器件、集成電路封裝材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產業特色,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資源整合,提高核心競爭力,形成行業拳頭企業。大力招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鼓勵引導企業加強科技攻關,提升產品品質向中高端邁進。(市工信局、科技局、商務局等負責)
19.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新動能,持續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培育一批垂直電商交易平臺,著力扶持重點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我市電子商務實力,培育2-3個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電商平臺。以第七一六研究所、紫光云數、交通控股等重點企業為牽引,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構建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培育基于數字、網絡、多媒體、虛擬現實等多種高新技術應用的新興業態,加快動漫游戲、移動媒體、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催生新增長點。實施連云港特色地域工程,加快完善數字自貿區支撐載體建設,加快推進中華藥港數字園區建設。(市發改委、商務局、工信局等負責)
20. 加快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我市布局,加快“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構建“一帶一路”信息通信的戰略支點。支持和鼓勵大數據在工業、農業、警務、水利、文旅、審計、人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應用。組織企業積極參與數據開發與應用大賽、“i創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市工信局等負責)
21. 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動我市龍頭企業積極發展企業級平臺,開發滿足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多種解決方案,圍繞優勢行業,培育1-2個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或行業級平臺。支持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云化軟件產品和服務,加快數字化轉型,落實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分批次組織開展星級上云企業申報和認定,引導企業持續推進核心業務上云、用云。(市工信局等負責)
22. 推進智能制造示范應用。圍繞醫藥、石化等重點行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和示范工廠建設,實施一批重點智能制造項目。選擇有一定智能制造基礎的企業,建立智能制造培育項目庫,組織開展觀摩交流活動,加快復制推廣,組織專家團隊開展智能制造咨詢診斷,指導企業制定智能制造實施方案。為企業智能制造融資提供銀行、機構金融支持,培育各級智能制造示范試點。(市工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市中心支行等負責)
23. 推廣農業信息化融合運用。落實省數字鄉村發展要求,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借助新媒體,重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及政策扶持,培育全市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基地建設,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農產品加工業等深度融合,加快規模設施農業廣泛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做好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圍繞市農業大數據平臺,推動數據資源采集融通。優化提升益農信息社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打造“互聯網+”“鄉村綜合服務網絡”。(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網信辦,市商務局、工信局等負責)
24. 推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突出海洋特色,大力推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海洋產業規模化聚集水平,提升海洋產業品牌知名度,加強海洋運輸、濱海旅游、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品牌建設。發揮江蘇海洋大學、第七一六研究所等機構在海洋產業發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鼓勵科研機構建設海洋大數據中心,開發江蘇近岸海洋氣象監測系統,為海洋產業發展做好數據和技術支撐,支持第七一六研究所與相關縣區合作開展無人碼頭試點建設。(市發改委、工信局,江蘇海洋大學等負責)
四、保障措施
25.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圍繞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重點在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以及軟件產品研發、信息消費、工業互聯網等項目庫中培育遴選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重點示范項目。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鏈補鏈、創新應用、示范試點,開展項目儲備。按照省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督促評估制度,適時組織開展對5G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的評估。(市工信局、發改委、科技局,連云港通管辦、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中國移動連云港分公司、中國聯通連云港分公司、江蘇有線連云港分公司等負責)
26. 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財政部等四部委《關于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9號)相關條件的軟件企業,按照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軟件企業人員薪酬和培訓費用按實際發生額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制造業企業發生符合條件的信息化建設費用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新增項目,放寬用地納稅條件。(市稅務局、財政局、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負責)
27. 加強網絡信息安全防護。加強網絡安全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推進落實網絡安全“三個同步”要求。組織開展網站信息資產摸排清理,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登記,組織開展“網安2020”系列活動。加強重要時期網絡安全保障,修訂全市網絡安全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舉辦全市網絡安全宣傳周和技能競賽。加強監測預警,推進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和通報處置平臺(一期)建設。適時組織專業咨詢團隊深入地區和重點企業對工控安全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和咨詢診斷,提升信息安全支撐保障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市委網信辦,市工信局等負責)
28. 加大人才發展支持。落實省“雙創計劃”“333”工程,引進一批信息技術領域“高精尖缺”“卡脖子”人才及企業家。落實市委“人才新政20條”,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大力引進信息化領軍人才和創業創新團隊,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技術中心,培養造就一批掌握信息化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科技領軍專家、高層次專業人士和職業技術人才相結合的人才梯隊。加強CIO隊伍、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和企業工業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市人才辦,市教育局、工信局等負責)
關聯閱讀:《關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