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9-00035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19-02-15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19〕11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
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旅游形態,是鄉村休閑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游的高端形態。推進農業公園建設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為此,制定以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經營公園的理念,以特色農業優美田野和民居村落為載體,依托農業種養業生產基地、田園風光、農耕體驗、特色產業等資源,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深挖農耕文化內涵,突出農業與旅游、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特色農業與民俗風情、農耕文化嘗試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創意、田園景觀、農產品展示、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農業公園。
二、目標任務
東海、灌云、灌南三縣及贛榆區、海州區各建成一座農業公園。2019年全面啟動,2020年初見成效,2021年全面建成。
三、基本原則
(一)找準功能定位。重視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完整體現農業公園系列特征,把精品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與城市旅游、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突出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文化融合,配套較好的特色農業景點,良好的休閑設施、觀光道路、鄉土文化、農耕體驗、生態環保、出行指引、接待設施和服務設施等功能,形成地方特色的“農民家園、市民公園、游客樂園”的農業公園。
(二)突出農業主題。突出主題是國家農業公園個性定位的要求,要以農業為主題、種植業為素材,融入區域特色文化,使之成為我市農業公園的鮮明特征,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題化發展脈絡。
(三)強調農民參與。農業公園的參與主體即農民,要把附近鄉村農民納入農業公園建設的決策、執行體系中。尊重當地農民的發展要求,吸收農民作為主體參與,通過發展特色農業、搞好旅游服務、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教育水平等途徑滿足原住民的需求。
(四)創新運行機制。倡導政府主導、企業主力、市場運作的復合投資模式。要建立資產贖買制度,對農業公園內集體和個人資產進行必要的贖買或置換,轉變資產所有權或取得長期經營權,以穩定實施對農業公園的管理。
四、建設內容
農業公園是以原住民生活村莊為核心,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現和諧發展模式、浪漫主義色彩、簡約生活理念、返璞歸真追求。
(一)培育農業元素。農業公園要以農業生產為基礎。要以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裝備、新模式作支撐,突出新、奇、特、野,使之具有生產性、觀賞性、趣味性、科普性,配套采摘、體驗、食品加工、工藝品生產,一二三產相互融合,形成完整農業產業鏈。
(二)打造主題化景觀。要從景觀設施、建筑風格、雕塑小品、文化形象等諸多方面進行主題統一設計,著力打造吸引力較強的田園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區美景。農業生產在滿足生產要求、符合生產規律的同時,也應依照美的規律來改造、改善或創造園林環境,使之更自然、更美麗、更符合時代與社會的審美要求。
(三)弘揚農耕文化。挖掘傳統農業文化內涵,建設展示傳統農耕文化和現代農耕文化的場所,并以合適的形態物化展示,盡力保留原農戶、農民的人居原生態,農民生活情景應活化與融化在農業公園游覽體系當中。保留鄉村文脈肌理和空間格局,以少量改造、提升營造更好的人居環境,并吸納村民就業。健全鄉村遺產保護傳承機制,完善保護傳承措施,爭創鄉村遺產保護傳承榮譽,使歷史遺產得到有效傳承。
(四)營造民俗風情。挖掘、繼承、發展當地特色的飲食文化、特色的生產習俗、特色的生活習慣、特色的節令節慶、特色的民間工藝、特色的村規民約、特色的建筑人居。培育與鄉村、農業文化相關的風景、風物、風俗、風情,打造吸引廣大旅游休閑者的資源稟賦與基本質素。
(五)配套服務設施。完善道橋游線設施、下榻接待設施、餐飲服務設施、娛樂休閑設施、購物消費設施、管理與導游設施、出行運載設施、通訊視訊設施和康療救護設施,滿足游客需求。
五、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農業公園的重要意義,把農業公園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利用廣闊的田野、綠色的村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努力把農業公園打造成我市農民持續增收的新平臺。市發改委、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等部門要做好業務指導工作??h區政府是農業公園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制,落實責任。要按照《中國農業公園創建指標體系》標準,抓緊做好選址、選題及規劃建設工作,對規劃建設的農業公園,所在地政府要成立專門班子,負責農業公園的營運管理、招商引資和協調服務等具體工作。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公園的支持力度,積極構建長效投入機制,破解發展資金瓶頸。把農業公園建設與田園綜合體、特色田園鄉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相協調,按照“目標統一、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管理有序”的原則,全面整合農業、水利、交通、建設、商務等有關部門涉農資金,統籌用于農業公園建設。
(三)加強用地保障。各地區在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預留少量(不超過5%)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零星分散的單獨選址鄉村旅游設施等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四)嚴格監督考核。市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抓緊研究制定農業公園的考核辦法,制定農業公園的評定標準和建設評價體系,明確目標任務和序時進度,加強指導服務與督查推進,確保按時完成。
關聯閱讀:《連云港市農業公園建設方案》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