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24-00082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 | 發文日期 | 2024-04-03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全市工業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24〕17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全市工業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措施》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連政辦發〔2024〕17號.pdf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全市工業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全市工業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措施》已經市十五屆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全市工業企業降本增效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新型工業化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有效解決工業企業困難問題,促進全市工業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大要素保障
持續完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建設,滿足工業企業落戶和發展需求。開展電力清費專項行動,取消轉供電不合理收費和不合理限電措施,規范企業接入工程費用。規劃建設方洋輸變電工程,加強省級園區網架新增供電能力,為重大項目制定供電專項方案。引導天然氣供應企業多渠道采購氣源,降低供氣成本。加快贛榆LNG接收站建設,豐富天然氣上游來源。實施供氣價格聯動調整,規范燃氣工程安裝收費。鼓勵燃氣企業支持銀行信用證支付天然氣費用。引導供水企業加快設施建設,提供容缺辦理、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服務。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常態化保有 500-1000 畝工業用地,保障重大項目落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連云港供電公司,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二、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連申快航”服務效率,加強貨運需求信息管理,協同上海港為中轉客戶提供遠洋母船保艙服務,實現貨物在港停留時間明顯壓縮。加快以中云臺、徐圩、五灌河等核心作業區為代表的內河碼頭建設,實施“連徐淮”組合樞紐項目,推進徐圩、贛榆港區及臨港產業區鐵路專用線建設,積極拓展海、河、公、鐵聯運新通道。推動重點短支航道通港達園,實現門到門水運服務。引導港口及物流運輸企業換用新能源車輛,推進充換電站建設,加快建立短途貨運新能源專線。提升大件運輸審批效率,規劃建設1-2條大件運輸專用通道。落實省內公路通行費和內河船舶過閘費減免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市港口集團、市城建集團)
三、推動產業配套
建立由市級部門、園區、行業協會、供需雙方等參與的產業配套協調工作體系,提高石化、鋼鐵等企業大宗產品本地消納水平,打造互利共贏的市場環境。推動石化行業重點企業加入徐圩新區油氣化工品交易平臺,打造交易覆蓋面廣、報價撮合機制健全的產業鏈交易生態,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平臺使用效率,鼓勵工業企業投放特色產品,提高交易規模和活躍度。拓展平臺應用領域,逐步向能源、紡織化纖、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延伸。(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四、開展產業對接
開展石化、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硅產業、儲氫裝備、海洋食品等產業供需對接“鏈洽會”系列活動,推動鏈上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度開展產學研對接,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企業技術提升,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產業生態體系。(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五、解決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
開展規上工業企業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專項行動,針對用地手續不完善、未通過建設工程規劃核實、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欠繳土地出讓價款及相關稅費等情況,分類研究辦理條件,通過部門聯動協商、難題集中會辦、并聯審批流程、實施容缺承諾辦理等方式,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不動產權登記“應辦盡辦”,盤活利用存量土地、房產,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政務辦)
六、加強園區配套
加快提升省級園區集中供熱、工業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集中建設硅產業酸洗配套設施,支持電鍍表面處理產業園建設。加快鄉鎮工業集中區工業污水處理、變電站等公共設施建設。支持現有熱電聯產項目擴能增產,鼓勵國企平臺和用熱大戶參與熱源點建設,加快徐圩核能供熱項目建設,保障全市重大項目用熱需求。制定全市供熱支持政策和大工業用熱指導價格,落實煤熱、氣熱價格聯動機制,定期測算供熱蒸汽成本,及時調整指導價格。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制定轄區內大工業用熱補貼或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用熱成本。(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連云港供電公司,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七、降低融資成本
推進“園區保”縣區全覆蓋,各縣區建立不低于1000萬元風險資金池,為企業提供以信用為主的綜合信貸服務。將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由現行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放寬到不超過2000萬元。對發放普惠小微貸款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按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的1%給予激勵。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降費讓利。引導國有創投機構參與和招引外地基金投資市內優質中小企業,支持銀行業圍繞專精特新、智改數轉、供應鏈開展金融產品創新,組織投貸聯動、金融賦能中小企業等對接活動。(責任單位:人行連云港市分行、市地方金融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工投集團、市金融控股集團、信保集團連云港分公司,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八、降低用工成本
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免申即享”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綜合運用社保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購房券、生活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等面向石化、醫藥、裝備等重點產業企業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等職業培訓,按政策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利用“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蘇心聘”小程序等載體,為企業提供網絡招聘、直播帶崗、視頻雙選等免費服務。督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規經營、規范收費。鼓勵有條件地區建設工業鄰里中心,優化生產、生活環境。(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
九、降低稅費成本
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各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減輕各類經營主體負擔。定期舉辦惠企政策宣講會,引導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及時兌付國家、省、市各級工業企業專項幫扶資金,力爭做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十、打造服務平臺
發揮公共技術平臺服務功能,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構建上下游聯動的產業生態。加快建成盛虹先進材料研究院,為產業鏈企業提供先進材料創新解決方案,為下游企業提供中試服務。建成投用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原料藥合成安全性評價實驗室、北大—連云港國源先進儀器聯合實驗室,提升化藥制劑、原料藥合成安全性評價服務能力。推動國家碳纖維復合材料試驗公共服務平臺與高校深化合作,打造碳纖維工業大數據平臺,為用戶定制科研試驗方案,制定標準化規范,拓展檢測業務。引進培育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關鍵設備清洗等第三方服務機構。(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十一、推廣精益管理
研究制定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開展精益管理等專項措施,支持各工業企業不斷改進優化生產、銷售、服務等流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高生產效率。舉辦各類精益管理培訓班,開展智改數轉免費巡診、精益管理進企業等活動,加快“智改數轉網聯”進程,指導企業提升管理效益。(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功能板塊管委會,市工信局)
關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