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文件> 失效文件
            索 引 號 k12498411/2004-00331
            發布機構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04-06-28
            標 題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農業局《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8)》的通知
            文 號 連政辦發〔2004〕80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為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扶持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市農業局《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8)》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時 效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文件下載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農業局《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8)》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

            為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扶持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市農業局《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8)》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附件: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連云港市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

            20042008年)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農業面臨著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質標準要求越來越高。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調整生產結構,優化生產布局,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本規劃提出的農業主導產業,是指在我市有一定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國內或國際市場前景廣闊,通過重點培育后,競爭更具優勢的農業產業。

            一、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適應入世和新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新形勢,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集聚組織資源、技術力量和發展資金,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加快構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打造優勢農產品品牌,創建農產品現代營銷體系,努力提高我市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取向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產業發展優勢,以市場為取向,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重點發展具有市場前景廣闊、產業覆蓋面廣、對農民增收效果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堅持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充分考慮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等各種因素和經濟發展特征,優先發展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并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有一定支撐作用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

            3、堅持區域分類指導的原則。按照區域經濟生態特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發揮農業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種養技術水平較高、農業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突出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產業。

            4、堅持尊重農民意愿的原則。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加強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目標任務。經過5年努力,全市要形成特色明顯的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程度高的主導產業帶,主導產業農產品總量占全市該產業農產品總量的70%以上;每項主導產業要建立1-2個產加銷一條龍的綜合大型企業,形成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帶動面廣、圍繞主導產業產品開發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率達到70%以上;每項主導產業創建1-3個名牌產品;每項主導產業成立1-2個專業合作組織,參加合作組織的農戶占區域內農戶總數的40%以上;加大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力度,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外向型農業進一步發展,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出口總額翻一番。

            二、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的主攻方向、發展重點與優勢區域

            (一)優質稻米

            1、主攻方向。一是培育適合大面積種植的優質品種,研究適合我市水稻生產的優質安全技術;二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整合優質稻米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三是扶持規模化龍頭企業,創建精品品牌。

            發展目標:選育米質達到國標一級標準、綜合抗性好、產量在1300斤/畝左右的優質水稻新品種2個;制定2套以上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60萬畝,優質化率80;優質稻米產業化基地全部通過無公害稻米認證;稻米生產企業年生產優質稻米達到60萬噸,年總產值達15億元左右。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選育適應性、抗病性、商品性和適口性好的品種,引進和推廣達到國標二級以上的優質水稻品種,重點推廣連粳3號、連嘉粳1號等優良品種;組建直接為基地服務的種業企業。

            2)稻米加工。加強稻米加工新工藝、新技術的研制和深加工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改擴建稻米加工企業,添置精米加工生產線改造和先進設備,培育2個大型加工企業。

            3)市場流通。加大對規模大、企業效益優良、知名度廣、有一定影響力的稻米貿易企業的扶持,重點扶持建設改造2個大型稻米批發市場。

            3、優勢區域

            中部平原湖洼優質食用水稻區:東海縣平明鎮、房山鎮、黃川鎮、張灣鎮,贛榆縣城頭鎮、門河鎮、墩尚鎮、沙河鎮,灌云縣東王集鄉等。

            東部沿海優質食用水稻區:贛榆縣東南部、東海縣的浦南,灌云縣東南部、灌南縣東南部的鄉鎮。

            中部平原米粉加工秈稻區:贛榆南部,該區包括在中部平原優質食用稻區內。

            中部平原特色稻區:灌云縣東王集鄉周圍。

            (二)特種水產

            1、主攻方向。一是特種水產品種選育;二是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三是中華絨毛蟹原良種場、河蟹種質資源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發展目標:形成年產值2億元以上的主導產品5個,培育2個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特種水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0%以上,加工產值達9億元,建成無公害特種水產品生產基地30萬畝,爭創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品牌15個,全市水產品出口達到3000萬美元。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菱鲆、鮭鱒等品種和泥鰍、黃顙魚、河豚、黑魚等地方特色小品種的育苗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水庫、稻田等大面積養殖條件下的環境生態調控技術、養殖容量、主要病害預警預報及質量安全監控等關鍵技術。

            2)水產品加工。培育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特種水產品加工轉化率,健全水產品加工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開發單多種加工制品的種類,創新加工工藝,有效推動特種水產加工產業向系統化方向發展

            3)市場流通。完善特種水產品出口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和日本、歐盟、美國等國際市場;發揮紫菜協會等組織作用。

            3、優勢區域

            蟹類:房山、石梁河、安峰、橫溝等水庫

            蝦類:板橋鎮、羅陽、歡墩鎮、洋橋、云臺等農場

            經濟貝類:贛榆沿海鄉鎮、海洋經濟開發區及前三島。

            藻類:沿海鄉鎮。

            特色魚類:東海、贛榆、灌南、灌云縣重點鄉鎮、海洋開發區及連云區。

            (三)特色蔬菜

            1、主攻方向。一是提高種質創新與種業產業化水平;二是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強蔬菜經營形式和產業鏈管理手段,進行產品深加工;四是開拓國外市場,提高國內市場份額。

            發展目標:一是引進和繁育10個蔬菜新品種,推廣20項優質無公害生產技術;二是建設全市特色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無公害蔬菜栽培面積45萬畝,綠色蔬菜基地2萬畝,有機蔬菜基地0.5萬畝,創匯蔬菜25萬畝,90%以上產品通過無公害產品認定;三是組建蔬菜行業協會18個,培育形成年加工能力逾萬噸,年銷售額1000萬美元以上,有發展潛力的加工、出口龍頭企業3家,培育1520個有影響力的優質名牌產品。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一是引進、推廣應用設施專用品種,研究、引進春提前、秋延后蔬菜品種;二是研究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三是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四是培養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種業企業。

            2)蔬菜加工:推行蔬菜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實行標準、規格包裝商品標簽統一,發展出口創匯產品。

            3)市場流通:一是建立以行業協會為主的產業服務體系;二是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物流、商流、信息流體系;三是加大出口創匯龍頭企業的企業創新能力,提高蔬菜產業出口份額。

            3、優勢區域

            瓜類作物蔬菜:東海、贛榆、灌南縣。

            根莖類蔬菜:東海、贛榆、灌云、灌南四縣。

            葉菜、花菜、豆類蔬菜:東海、贛榆、灌云、灌南四縣及城郊。

            設施蔬菜:贛榆、東海兩縣。

            (四)優質瘦肉型豬

            1、主攻方向。進行純種繁育、雜交改良,擴大種豬規模;建設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和優質肉豬生產基地;對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和產品質量、安全,擴大市場份額。

            發展目標:全市蘇太母豬及二元母豬達12萬頭以上,占全市母豬存欄的80%以上。年出欄三元豬250萬頭,占出欄肉豬80%以上,其中三元豬150萬頭,蘇太雜優豬100萬頭。全市肉豬屠宰胴體重70kg左右,胴體瘦肉率達58%以上。新創12個無公害或綠色豬肉品牌。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推廣瘦肉型豬新品種;加強二元母豬選育制種,形成適宜的穩定的二元母豬制種體系。

            2)肉類加工。加強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系,實施訂單生產等模式,逐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格局;做大做強生豬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在技術改造、資金投入、設備引進、原料供應、產品出口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形成拳頭產品,塑造知名品牌。

            3)市場流通。規范管理生豬批發交易市場;加強經紀人培訓和管理;發展養豬合作社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3、優勢區域。灌云、灌南發展以蘇太雜優豬為主的三元豬生產基地,東海、贛榆發展以淮豬為母本的優質三元豬生產基地。

            (五)高品質棉

            1、主攻方向。一是選育、推廣強度高、適紡高檔產品和纖維短粗且強、三絲含量高的棉花;二是推廣高質量栽培技術;三是培養名牌產品,擴大品牌效應;四是擴大經營規模,整合棉花良繁加工系統。

            發展目標:高品質棉種植達到20萬畝,總產30萬擔以上,重點建設10萬畝高品質棉生產基地,對棉花實施全程質量控制。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引進開發纖維長度30.0mm以上、比強度25.0gf/tex以上、馬克隆值3.7-4.2(A)的高品質棉花品種,重點推廣科棉1號,積極示范科棉3號、科棉4號;大力推廣應用棉花“150”高產優質配套技術。

            2)棉花加工:研究鋸齒機、皮輥機加工工藝,研究推廣配套打包技術,研制與國際接軌的打包機。

            3)市場流通: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對棉花加工企業進行扶持,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和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

            3、優勢區域:主要是灌南東部地區和灌云中東部地區。

            (六)優質專用小麥

            1、主攻方向。一是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的品種引進、良種繁育,提高專用小麥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二是建立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化示范區、生產基地;三是培育壯大競爭主體,加強產銷銜接,建設市場信息體系,開拓國內市場。

            發展目標:優質專用面包小麥品種覆蓋率達到100%;引進、示范、推廣達到國標一級強筋的新品種2-3個,達到強筋二級優質專用面包小麥2-3個;創建2-3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優質專用面包小麥品牌;做大做強2-3家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建設優質專用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立優質專用小麥科技服務中心。

            (2)小麥加工。扶持、培育優質專用小麥加工企業,做大做強2-3家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

            (3)市場流通。積極抓好訂單生產,搞好產銷銜接;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專用小麥的中介組織。

            3、優勢區域。

            優質強筋一級小麥:東隴海鐵路沿線以北地區,包括贛榆縣全縣,東海縣中部鄉鎮。

            強筋二級小麥:隴海線以南(包括東海縣的東南部和灌云、灌南兩縣)。

            (七)優質果樹

            1、主攻方向。一是優質水果的引進與選育,提高種質創新能力;二是加工、儲運、保鮮技術的研究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無公害基地建設與技術推廣,提高產品質量。

            發展目標:到2008年,全市建立無公害優質水果生產基地20萬畝,果品總面積達到50萬畝,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果品基地7個,創優質水果品牌5個,認定認證無公害水果10個,建立大型果品交易批發市場1個,擴建萬噸果品加工龍頭企業2個,建立果樹行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10個,建立健全縣鄉兩級果樹技術服務體系。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建立果樹新品種引進、試驗和推廣體系。

            (2)果品加工。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的科技含量,加強加工企業的技術更新和產品升級,開展果品貯藏保鮮的技術攻關。

            (3)市場流通。建立以民營企業為核心的各類果樹專業協會,充分利用“三資”大量進入農業的契機,大力發展果品貯藏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能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經營主體。

            3、優勢區域

            西北崗嶺優質干果區:贛榆、東海兩縣西北部。

            中部緩坡平原優質水果區:贛榆、東海兩縣東南部及灌南部分鄉鎮。

            近郊應時鮮果生產區:城郊附近鄉鎮。

            沿海平原果樹生產區:各縣區沿海鄉鎮。

            (八)花卉苗木

            1、主攻方向:提高種質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形成特色;以標準化建設為核心,提高產品質量,推進產業升級。

            發展目標:一是建設花卉苗木苗園基地3萬畝;二是建設鮮切花面積突破1萬畝,建成江蘇省一流的鮮切花花卉區和鮮切花中心中國鮮切花重要的出口創匯基地;三是建設新港城百里花卉走廊,年發展盆栽植物150萬盆。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一是加快觀賞苗木、金鑲玉竹和其它經濟林用苗的種質資源和基地建設;二是壯大種子、種苗生產企業規模。

            (2)加工流通:完善市、縣花木協會,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花木名牌產品,提高國內市占有率,開拓國際市場。

            3、優勢區域:東海縣牛山鎮、駝峰鄉、贛榆縣城西鄉沙河子園藝場、開發區朝陽路、新浦區云臺山和振興集團。

            (九)優質創匯花生

            1、主攻方向。一是研究適合我市生產的優質高產、市場競爭力強的花生品種;二是研究適合出口創匯花生使用的技術標準和化控技術;三是引導和扶持加工企業,提升加工企業加工科技含量,加大力度,做大做響品牌。

            發展目標:建設成50萬畝優質創匯花生生產基地,基地生產出的優質花生要達到單果、叁果少,雙仁果率在80%以上;出仁率在70%以上;結果集中、果型整齊,果仁大小一致;仁果鮮艷無裂紋;含油率在50%以上;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油酸與亞油酸比值為1.5左右,產量為320公斤/畝,產值達到4.5億元,占農業(種植業)總產值的5.0%;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2-3個,創建2-3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優質創匯花生品牌,建設5個優質創匯花生生產科技服務中心;建設5個面積達到5萬畝的標準化示范區。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建立無公害花生生產基地,篩選適合我市生產的、符合出口創匯要求的花生新品種,發展食用、油用、加工型、出口專用型優質專用品種,研究形成優質創匯花生栽培技術標準。

            (2)花生加工。開展花生產品深加工和附產品研究,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內在品質和加工質量。重點研究花生油和花生乳的深加工開發。

            (3)市場流通。積極抓好訂單生產,搞好產銷銜接,重點扶持花生出口創匯企業,加大對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的宣傳力度。

            3、優勢區域。主要在贛榆縣西北部、東海西部鄉鎮。

            (十)特種畜禽

            1、主攻方向。一是建設原種場和良種擴繁場;二是建設無公害特種畜禽生產基地和規模生產企業;三是建設一批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形成著名企業和品牌。

            發展目標:梅花鹿鹿場基礎鹿群1200頭,核心群400頭,生產鹿茸、鹿血酒等產品2000噸,水貂、藍狐100萬只,鵪鶉5000萬羽,其它特種畜禽100萬只;各新建1—2個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創建5—6個無公害或綠色特種畜禽產地及產品品牌。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 一是加強純種繁育,并充分利用資源進行經濟雜交,引進國內外優秀特種畜禽品種;二是建設原種場和良種擴繁場;三是對良種特種畜禽進行標準化飼養。

            (2)加工:建裘皮加工、制革、制衣融為一體的年加工量達50萬張水貂、藍狐裘皮生產能力的龍頭企業;擴大鹿產品、鵪鶉肉、鵪鶉蛋等產品開發及深加工。

            (3)市場流通:新建一個大型皮毛銷售市場;建立特種畜禽專業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在大中城市設立連鎖經營店。

            3、優勢區域

            梅花鹿:東海縣連云港鹿場及附近鄉鎮。

            水貂、藍狐:贛榆縣、連云區、灌云縣的沿海鄉鎮。

            鵪鶉:贛榆、灌云兩縣。

            (十一)茶葉

            1、主攻方向。一是引進、選育和推廣適應性強、質量高的茶葉無性系良種;二是建設高標準的穩定的名特茶生產基地,做大做強名茶品牌;三是進一步提高茶葉深加工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

            發展目標:茶葉面積發展至1.6萬畝,其中無公害生態茶園為1.2萬畝;總產量220噸,名特茶20噸;年產值2600萬元,產品外銷率達80%。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發展先天性系良種,引進、培育、推廣適合于于食品、醫藥等領域應用的茶葉品種。

            (2)茶葉加工:茶葉深加工,擴大茶葉的應用領域。

            (3)市場流通:弘場茶文化,引導茶消費;進一步做大品牌知名度。

            3、優勢區域

            云霧茶主產區:南云臺林場,花果山景區、中云林場、墟溝林場;

            榆山茶主產區:贛榆縣吳山、夾山;

            銀杏茶主產區:門河、東海縣西山林場、白塔溫泉。

            (十二)奶業

            1、主攻方向。積極引導城鄉居民消費奶品習慣;引進和繁育良種奶牛;提高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通過技術改造,加快龍頭企業發展。

            發展目標:全市奶牛存欄和奶產量分別達到15000頭、5.5萬噸;良種奶牛比重達到80%以上;奶牛單產平均水平達到5500kg;新建1-2個乳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國內、省內品牌 1-2個,發展5個無公害奶制品品牌。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通過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術,提高良種覆蓋率,重點建設和完善飼養高產奶牛500頭以上的奶牛育種基地8-10處,完善基地縣配種站點50處,建設2-3處DHI測定系統。

            (2)乳品加工。通過政策引導、機制更新和技術改造,做大做強科技含量高的乳品加工企業。

            3、優勢區域

            市郊奶牛優勢區:包括新浦區、東辛農場及周圍鄉鎮奶牛養殖小區。

            東海奶牛優勢區:主要是東海縣石湖及周圍鄉鎮。

            (十三)波雜山羊

            1、主攻方向。加大波爾山羊純種引進力度,提高波爾山羊選育水平;提高優質牧草飼養面積;加大羊肉及羊附屬產品的加工企業建設。

            發展目標:年飼養量達到280萬頭,出欄190萬頭,其中波雜羊飼養量80萬頭,出欄60萬頭;引進波爾山羊等良種羊2500只;開展人工授精、冷配工作,良種覆蓋率60%以上;形成波雜羊生產基地4個;種植優質牧草20萬畝。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建設原種場,擴大種羊規模,提高種羊質量和供種能力,建設擴繁場,強化波爾山羊的選育和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加速純繁擴群,建設供精體系;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無公害羊肉生產技術規程。

            (2)肉類加工。發展羊產品加工企業,開拓產品加工深度,培育在省內及至國內有影響的龍頭企業。

            (3)市場流通。開發和培育肉羊交易市場;加強流通隊伍建設,發展農民經紀人和經濟合作組織。

            3、優勢區域

            沂河淌肉羊生產區:主要是灌云縣東南部、灌南縣西南部。

            丘陵肉羊生產區:主要是東海縣中部、贛榆縣西北部鄉鎮。

            (十四)食草家畜

            1、主攻方向。積極引進良種,加快品種改良,突破產品加工和質量分級,加快畜產品安全和全程質量控制建設。

            發展目標:肉牛、蘇北毛驢、肉兔飼養量分別達到70萬頭、7萬頭、450萬只;牛改良普及率80%以上;肉牛胴體重達到170kg,優質高檔牛比重達到20%;建4-6個食草家畜種質、屠宰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創建10個無公害品牌,培植2-3個年交易量20萬頭以上的食草家畜專業市場。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加強對地方良種蘇北毛驢等的保種和選育工作,建設保種場,開展提純選育工作。興建蘇北毛驢、肉兔等原種場或擴繁場。

            (2)肉類加工。改建和擴建、新建食草家畜屠宰加工龍頭企業,進行質量認證和全程質量控制,打造無公害、優質品牌。

            (3)市場流通。成立全市的養牛、兔、毛驢等產業協會,建設食草家畜及產品專業交易市場。

            3、優勢區域

            肉牛:以東海縣為中心,輻射贛榆、灌云兩縣。

            蘇北毛驢生產區:以東海縣為中心,鏈接贛榆、灌云兩縣。

            肉兔生產區:包括灌云、灌南、東海三縣。

            (十五)特用旱雜糧

            1、主攻方向。一是以搞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提高抗災能力,充分挖掘旱雜糧單位面積的生產潛力。二是建設甘薯脫毒中心及脫毒薯苗生產基地,強化玉米、大豆等特用糧新品種引進和試驗示范。三是以基地建設為核心,加快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四是創新體制和機制,做大做強一批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吸引和利用“三資” 開發特用旱雜糧,培育中介組織,打造一批名優品牌。五是加大產業化經營開發力度,積極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

            發展目標:穩定120萬畝旱糧作物面積,按照特色化、產業化、無害化、高效化的發展思路,要通過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優質高產技術的推廣,提高基地科技含量,核心基地標準化技術應用率要達到100%,到2008年,要能形成一批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的特用旱雜糧生產基地。引進淀粉含量在20%以上,切干率在25%以上,薯干淀粉含量65%以上的品種。

            2、發展重點

            (1)基地建設。要選擇適于某種或某類特用旱雜糧生長,生產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利于集中連片和規模種植。

            (2)特用旱雜糧加工。研究推廣特用旱雜糧的省工節本、優質安全無公害生產配套技術,主要包括種苗生產與擴繁技術、設施栽培技術、多元多熟技術、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等。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各種新產品的科技含量。

            (3)市場流通。取激勵措施,重點引導“三資”從事特用旱雜糧產業開發,尤其是要大力促進民營資本參與產業建設,鼓勵農技、工貿聯合,建立科研、生產、加工、流通、出口相配套的產業化經營企業集團,并增強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創建特用作物名牌產品。

            3、優勢區域

            甘薯:東海中西部、贛榆西部和北部、灌云西部。

            大豆:灌云、東辛農場、海州、新浦等城郊。

            玉米:丘陵崗嶺和沿海地區。

            黑小麥、富硒米:贛榆塔山鎮及周圍鄉鎮

            (十六)優質家禽

            1、主攻方向。一是建設優質草雞、蛋鴨種質龍頭企業;二是建設無公害優質家禽生產基地和規模生產企業;三是建設一批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形成著名企業和品牌。

            發展目標:全市優質雞、麻鴨、鵝等優質家禽出欄達到3500萬羽,占全市家禽出欄的60%;力爭無公害禽肉年產量達到3萬噸,無公害禽蛋4萬噸;培植2-3個鏈式開發企業集團,優勢區域內年存欄優質家禽占全市優質家禽總量的70%以上,規模養殖水平提高30%以上。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建設種鵝場、徐海草雞育種場和蘇禽黃雞、高郵鴨、昆山麻鴨、揚州鵝等擴繁場。

            (2)肉類加工。培植大型鏈式開發企業集團,重點扶持國家、省級龍頭企業。

            (3)市場流通。培育強化龍頭,扶持中介,培育經紀人隊伍,建立產地批發市場和各類營銷協會或合作組織。

            3、優勢區域

            沂河淌肉鵝生產區:主要區域為灌云縣、灌南縣沂河沿線鄉鎮。

            優質草雞生產區:主要區域為贛榆、灌云、灌南等四縣。

            蛋鴨生產區:主要區域是灌云、贛榆兩縣。

            (十七)桑蠶繭

            1、主攻方向。一是桑蠶繭品種選育;二是技術創新力量的加強;三是桑蠶繭龍頭企業的建立和發展壯大。

            發展目標:桑園面積6萬畝;培育出實力較強的生產加工型龍頭企業4-8家,流通貿易型龍頭企業5-10家。

            2、發展重點

            (1)種業建設。引進和推廣優質的桑蠶品種,桑、蠶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和先進蔟具的推廣應用。

            (2)加工。蠶繭收烘人員的崗位技術培訓,鮮繭、干繭的質量處理和品質保全。

            (3)市場流通。建立蠶農合作社,培育和發展蠶業流通龍頭企業。

            3、優勢區域:主要是贛榆、東海兩縣各鄉鎮。

            三、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強對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的領導。農業主導產業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涉農各部門的協作。市政府建立農業主導產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秘書長、市計委、農業局、海洋漁業局負責人任副組長,市經貿委、財政局、科技局、外經貿局、糧食局、林業局、農業資源開發局、農機局、工商局、質監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水利局、供銷社、農科院負責人為成員。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能是定期交流情況,研究扶持政策,確定重大項目,加強組織協調,檢查督促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進度,對各產業年度發展目標進行考核。

            (二)明確部門分工職責,落實農業主導產業建設責任制。在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建設中,既要加強統一組織,搞好協作,又要明確分工職責,落實任務。市農業局承擔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統一組織管理,市計委負責農業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的牽頭協調管理工作,財政局負責建設項目資金籌措與監管。根據市各有關部門的自身優勢,既按產業進行分工,又對產業鏈的環節明確職責。按產業具體分工如下:

            市農業局負責特用旱雜糧、優質專用小麥、高品質棉、優質瘦肉型豬、奶業、特種優質畜禽。

            市經貿委負責桑蠶繭產業;

            市海洋漁業局負責特種水產產業;

            市林業局負責茶葉、花卉苗木產業;

            市農業資源開發局負責優質稻米、特色蔬菜產業;

            市糧食局負責創匯花生產業;

            市農科院負責波雜山羊、優質水果產業。

            各涉農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在制定規劃、確立項目時,要將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發展規劃所確定的主攻方向與發展重點列入重點支持范圍,對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實行重點支持。

            1、基地建設。由市經貿委、農業局、海洋漁業局、林業局、農業資源開發局、水利局負責。

            2、農業技術推廣。由市農業局、海洋漁業局、林業局、經貿委負責相關產業技術推廣的組織實施,市農機局負責相關產業的農業機械與農藝的結合。

            3、龍頭企業。由市計委會同農業資源開發局、農業局、海洋漁業局、糧食局、供銷社負責。

            4、市場建設與市場營銷。由市計委、經貿委、外經貿局、工商局、農業局、供銷社負責。

            5、科技攻關。由市科技局負責。

            6、質量建設。由市農業局、海洋漁業局、林業局、經貿委、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

            (三)集聚項目資金,加快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建設。按照“渠道不變、管理有序、目標統一、合理分工”的原則,將現有市級財政和爭取中央、省有關部門用于農業方面的投資進一步向主導產業聚集。根據各項資金的性質和用途,按照主導產業建設分工與實施職責,由聯席會議統籌安排產業與地區間投資渠道,避免部門間、地區間項目的重復投資和嚴重的不均衡性,提高產業的項目整合力度。

            1、農業三項更新工程。圍繞主導產業產業化,加強優良新品種引進創新與示范推廣、標準化配套種養技術集成和無公害農業投入品(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及添加劑、農膜)研制與產業化開發,加快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建立主導產業產業化鏈開發技術體系,提高農業新技術轉化率與到位率。

            2、農產品質量建設經費。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全程監控體系,對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進行補貼,提高農業主導產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鼓勵主導產業農產品基地認定和品牌建設。

            3、農業資源開發資金。重點加強優勢農產品產業化、標準化、優質化農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

            4、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向主導產業產業化傾斜,重點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配套設施建設。

            5、農業科技攻關經費。圍繞主導產業產業化,以培育科技主導型區域性支柱產業為重點,針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關鍵技術需求,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開發等基礎應用性研究,并重點抓好產前、產中、產后關鍵技術研究。

            6、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加強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發展壯大企業規模,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能力。

            7、開放型農業資金。圍繞主導產業產業化,重點扶持外向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發展壯大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和科技企業,打造主導產業產品品牌。

            8、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資金。圍繞主導產業產業化,加強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集成示范,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9、蘇北地區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專項資金。圍繞農業科技成果的開發、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的步伐。

            10、林業專項資金。主要支持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造林、林木種苗基地建設、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提高森林綜合防護能力和生態效益。

            (四)吸引社會資金對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建設的投入。

            一是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資參與主導產業開發,尤其是產業鏈式開發中的加工、流通領域;二是通過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信貸資本為依托,集體、企業、農民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加強對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開發的金融信貸服務,按照“政府扶持、企業運作、風險共擔”的原則,探索建立農業主導產業產業化建設貸款擔保機制,拓寬投入渠道。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岛国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97无码免费人妻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