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03-00129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03-09-11 |
標 題 | 關于轉發市農業局《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03〕155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市農業局《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二三年九月十一日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連云港市農業局今年以來,我市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新困難、新問題:一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我市農民收入的影響較大。對農民外出務工、農產品外銷、農業招商引資、農副產品加工產生一定影響。 | ||
時 效 | 有效 | 文件下載 |
關于轉發市農業局《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市農業局《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關于減輕澇漬災害影響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
連云港市農業局
今年以來,我市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新困難、新問題:一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我市農民收入的影響較大。對農民外出務工、農產品外銷、農業招商引資、農副產品加工產生一定影響。二是從6月20日到9月上旬,我市受到洪澇災害和30年罕見的長期連陰雨的危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秋熟作物全面減產,農民收入受損。為了減輕“非典”疫情以及洪澇災害對我市農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切實抓好當前農業各項工作,促進農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減輕澇漬影響、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性
6月20日以來,我市遭遇罕見的持續連陰雨影響,糧、棉、油、菜全面減產減收,據初步調查統計,秋糧畝產減7.1%,總產減12.7%,棉花畝產減50.6%,總產減30.01%,花生畝產減25%,總產減21.5%,因連陰雨的影響,全市10萬畝左右的伏缺菜70%淹死。在田蔬菜均發生不同程度漚根、黃葉、落花落果現象,且霜霉病、灰霉病、晚疫病、菜青蟲、斜紋夜蛾等病蟲害發生嚴重。7月底8月初播種的大白菜、蘿卜等秋菜幼苗60%淹死。畜牧業受到長期連陰雨的影響,動物疫病加重發生,飼料霉變、飼草缺乏,對畜牧業產生不利影響。災情嚴重,農民收入受損,給完成全年農民增收的目標任務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克服災情影響,減輕災害損失,盡快恢復生產,對于完成今年農業各項目標任務,推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當前農業生產面臨的緊迫任務。目前肉、蛋、菜、糧等主要農副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還將拉動消費,只有我們認真抓好農牧業生產,減輕災害損失,實現大減產、少減收還是大有希望。各級農業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促進農民增收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認清形勢,增強信心,克服悲觀、畏難情緒,制定落實各項促進農民增收的具體措施,千方百計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切實抓好秋熟作物后期管理
抓好水稻水漿管理,保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光合功能期。水稻灌漿結實后期防止斷水過早,粳稻防止割青。棉花田要清除田間積水,秋桃、秋蕾發育階段,要抓好保蕾保桃工作,做好打空枝、去老葉,通風、透光、散墑,及時摘除黃殼鈴。玉米、花生、大豆已進入后期成熟期,抗災減災對策主要是及時排清田間積水,降漬散墑,夏玉米要適當推遲收獲,成熟的花生要適時提前收獲,防止加重爛果或發芽現象。澇漬危害易引起作物早衰,適當補施肥料,可以延緩早衰。因此,要突出抓好根外追肥。補施適量尿素、磷酸二氫鉀、883豐產靈以及其它微肥,確保作物后期養分供應,減緩早衰,增強葉片光合作用功能,增粒增重。根外追肥時要通過加大用水量,可以增加葉片吸收。對在田秋菜及時中耕松土降低土壤濕度,追施速效肥料,增加植株長勢和抗逆性,一般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或葉面追施0.2%磷酸二氫鉀,選用相應的農藥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以提高蔬菜上市期和產品質量。
三、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
1.積極抓好畜禽增養補欄和災后畜禽飼養管理工作,促進秋季畜禽生產的發展。目前,肉羊、鴨、鵝及草雞市場行情較好,效益穩定,生豬、肉雞、雞蛋價格是近幾年最高時期,效益趨好,而且目前增養補欄的畜禽上市期正是下半年畜產品消費旺季,組織好增養補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市場供應。一是要抓住當前關鍵時期,積極引導農民增養補欄,努力實現農民夏季洪災受損秋季補。引導農民發展市場行情好、生產周期短、風險小的短平快養殖項目,如肉鵝、肉羊、草雞等。二是要加強飼料的安全使用。霉變飼料不可喂家禽,若用于喂豬,一定要先進行消毒。為確保食草畜禽飼草供應,對受災的連片牧草地,立即組織補種紫花苜蓿、冬麥草等牧草。三是要加強球蟲病和腸道疾病的防治,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球蟲藥和抗菌素,努力降低災后畜禽常見病的發生。四是加強飼養管理,對被風雨損壞的畜舍要及時修補,對低洼潮濕,特別是已經進水的畜禽圈舍,要及時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
2.抓好畜禽防疫和消毒滅源工作。大災之后極易導致疫病的流行,要求各地未雨綢緞,防患于未然。切實抓好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和消毒滅原工作。切實搞好畜禽飼養場所的全面消毒工作。無自來水地區,畜禽飲水要消毒。抓好水淹廄舍和養畜禽廄舍、運輸工具和屠宰場地。迅速組織人員打撈死亡畜禽,并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以防畜禽尸體腐敗污染水體和周圍環境,切斷微生物繁殖途徑。對重大動物疫病全面開展秋季防疫活動,堅決執行強制免疫政策,堅持免疫程序,確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保護水平。加強疫情監測工作,對過去曾發生過而多年未發病的老疫區在加強預防接種和嚴禁在過水地帶放牧的同時,要強化疫情監測,一旦發生疫情必須采取果斷措施予以撲滅,病畜禽的深埋地點必須選擇在高崗地帶。
3.著力抓好種畜禽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災后畜牧生產自救。種畜禽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各災區要著力抓好種畜禽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災后畜牧生產自救。在受災區要優先搶救種畜禽,其次搶救商品畜禽。確保種畜禽生產的安全,保證種畜禽的正常生產繁殖,為全面恢復生產奠定基礎。被淹地區要及時維修危房危舍。受災的畜禽養殖戶和企業要及時補欄補圈,對經濟特別困難的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要通過發放貸款等形式,幫助農民和企業解決補欄所需的資金。
四、精心組織秋播生產
一是明確夏糧生產的主體品種。以煙農19作為主體品種,面積爭取達到150萬畝,搭配種植濟南17、淮麥19,泰山21,擴大示范蘇徐2號、邯鄲6172。要大力提倡品種布局區域化,做到一鄉一品或幾鄉一品,大面積連片種植同一品種,提高產品的一致性,避免品種混雜,人為降低商品性。二是推廣規范化栽培技術,促進品質與產量的同步提高。優質麥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對小麥商品品質特別是加工品質至關重要,除了取決于品種特性外,生產技術措施的規范統一起重要作用。稻套麥作為一項輕型省工栽培技術在我市應用面積已達到100萬畝。經過積極探索,夏糧的調優保優規范化栽培技術、稻套麥的規范化栽培技術日臻成熟,這些措施要通過集中培訓、統一作業、搞好服務等在生產中貫徹落實。三是精心組織好農業部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示范項目。精心組織好東海、贛榆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項目示范縣項目的實施,是今年秋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抓好優質專用小麥基地面積的落實、培訓、訂單落實、產銷銜接以及示范工作的資金管理和組織管理等工作,確保65萬畝良種推廣項目示范取得明顯成效,帶動全市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四是加快夏糧產業化運作步伐,力爭在產銷銜接上取得突破。在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品種,推廣保優栽培技術的同時,在建設專用小麥生產基地方面,務必要成方連片,形成區域規模化種植,商品化生產,生產技術要規范統一,做到一鄉一品種或幾村一品種,以便于分品種收購,專倉存儲,確保品質穩定一致。農商攜手、產銷聯動,推行訂單生產、預約生產,探索訂單種植規范化的運行機制,把好訂單誠信考察關、市場預測關、訂單公證關,建立健全市場交易機制,規范農民、企業、中介組織的責、權、利,促進農商攜手開發優質專用小麥。
五、穩步發展蔬菜生產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調整內部結構,積極發展特色蔬菜、野生蔬菜、出口創匯蔬菜;加快無公害蔬菜生產步伐,提高蔬菜生產檔次;搞好對荒山、荒灘、荒水和庭院的綜合開發,形成新的生產力。穩妥擴大蔬菜面積。我市目前秋菜面積要穩定在70萬畝左右,不宜大幅度增長;針對蔬菜受災嚴重,市場供應不足的生產形勢,圍繞“種、擴、投、推、蓋、管、調”七個方面,補種小白菜、小青菜、菠菜等速生蔬菜,動員農戶利用家前屋后、田頭地邊一切可利用的土地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還可以生產一些芽菜,如黃豆芽、綠豆芽、蘿卜芽、白菜芽等補充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保護地面積38萬畝占總面積30%;其中日光溫室4萬畝,大中棚18萬畝,小棚16萬畝。搞好品種、技術更新。積極推廣南京矮腳黃小青菜、禮品西瓜、脫毒馬鈴薯、揚豇40豇豆、榆粉2號番茄、特早熟蘇椒5號、益香草莓等一批蔬菜優質、高產、早熟、耐病和抗逆性強等優良蔬菜品種;推廣番茄活體貯存、茄子嫁接、菜田噴滴灌及膜下暗灌技術;。推廣生物有機肥、生物農藥等;開展標準化生產,推廣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提高蔬菜產品質量。主動出擊,開拓市場。引導農民成立自己的營銷組織,提高組織化程度;通過培養科技示范戶、創業帶頭人,引導農民拓寬產業門路。拓寬流通渠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建立銷售窗口,形成蔬菜流通新格局。加快出口蔬菜創匯基地建設,建立相應的流通渠道,推進蔬菜外向化步伐。
六、發展新型高效冬作農業
一是要擴大麥田間套蔬菜如馬鈴薯、菠菜、蠶豆、豌豆等的面積,積極抓好冬閑田的開發利用,搶抓時間利用一些空閑地,播種、套種、間作一些速生類葉菜,增加農民收入。二是要擴大大麥、經濟綠肥種植,積極發展花卉苗木、中藥材生產。大麥主要是發展飼用、啤用大麥,計劃種植10萬畝,比上年增加6.5萬畝。綠肥主要是發展肥飼兼用型品種,綠肥下茬種植水稻,減少化肥用量,有利生產無公害水稻,增加水稻效益。此外,各地要積極探索水稻茬口的利用,積極發展水稻和土豆、洋蔥、冬萵苣的輪作以及秋延后辣椒、秋種土豆的生產。三是搞好農牧結合,積極發展牧草生產。在崗嶺丘陵、沿海灘涂、兩河河淌、林地等,建立人工或半人工優質牧草基地,特別是新沂河、新沭河淌地區,含河堤馬道在內約有30萬畝的土地面積,適宜種植短季節牧草用于養鵝、奶牛、牛、羊、兔等或制干草,主要品種有多花黑麥草、冬牧70黑麥、紫云英等,林間適宜種植耐蔭豆科牧草或綠肥。四是搞好林農結合,積極推廣林農復合經營模式。我市林業發展較快,造林后前4-5年每年可間種麥、豆、牧草等矮稈作物,可以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林農復合經營的模式在一些地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贛榆縣贛馬鎮的林地間套花生,東海縣上海福緣農莊林地套種冬瓜,灌云縣林間套種棉花和牧草,灌南縣林間套種中藥材和蔬菜,海州區林間套種洋蔥和三瓜,新浦區林間套種油菜和青毛豆,都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各地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大力推廣。
七、繼續推進“四級聯動”致富農民活動
一是對前期已確定并正在實施的項目要繼續抓緊推進并搞好跟蹤服務.二是要始終圍繞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標,算好細賬,千方百計選好下一步發展項目。三是幫助農民解決市場銷售等實際問題,指導農民種,幫助農民賣。四是努力提高幫扶水平和服務水平。作為農業部門在四級聯動中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對此項工作應做到領先一步,要善于在工作方法和思路上創新,培植一批農村增收致富的帶頭戶和示范戶,總結幫扶工作中的新經驗、新典型,為其他單位提供借鑒。不僅切實抓好自身的幫扶工作,而且要為其它單位提供技術、信息、培訓等服務。
八、強化技術服務指導
一是加強對促進增收工作的領導,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靠前指揮,主要領導要身體力行,親臨一線,帶頭并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第一線,幫助選項目,提供技術指導,解決農民生產實際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示范推廣無公害栽培、高效立體間套種、高效節水等栽培技術和農林結合、農牧結合等種植新模式;要加強技術培訓,特別是加強新引作物、新興產業、市場流通、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訓。 狠抓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采取“電波入戶”、“技術上網”、發放“明白紙”等多種有效方式,切實搞好技術培訓與推廣,提高關鍵技術的普及率、到位率。
三是強化農業綜合執法。打擊無證生產、經營和生產、經營無產品登記證(號)或批準文號以及制售、使用假劣和國家明文禁止生產、經營、使用農資的不法行為;要按有關文件規定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控制和管理,為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水平提供保障。
四是拓寬服務范圍。各級農業部門要著眼于提高整個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把指導和服務的領域由生產環節擴展到加工、流通等環節,延伸到農業產業的全過程。既要為生產服務,也要為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抓訂單、抓產銷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