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0-00554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10-11-04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水利局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工作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10〕185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市水利局制定的《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 ||
時 效 | 根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宣布廢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18〕11號),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水利局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
市水利局制定的《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二○一○年十一月四日
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工作意見
(市水利局 2010年11月)
為充分發揮農村水利在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現就做好2011年度全市農村水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省關于“三農”和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以保障糧食安全、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結合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和沿海、沿路環境整治的要求,統籌解決農村水資源供給、防洪除澇和水環境保護問題,提高綜合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良性投入和運行機制,為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支撐。
目標任務: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解決15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農村水利建設土方4330萬方,其中:疏??h鄉河道1982萬方,疏浚村莊河塘1191萬方;恢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修建防滲渠道230公里,配套小溝以上建筑物4130座,加固加高圩堤12公里,新建改造圩口閘12座,新建改造塘壩40座,新建改建機電泵站129座,裝機容量6930千瓦;改造中低產田1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
二、工作重點
(一)繼續開展農村河道疏浚工程。在前兩輪農村河道疏浚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從2011年開始利用兩年時間將全市尚未疏浚的農村河道全面疏浚整治。2011年完成縣鄉河道疏浚土方1982萬方,村莊河塘疏浚整治土方1191萬方。各地要堅持規劃,明確任務,扎實推進,認真分解落實2011年度的實施計劃,采取扎實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堅持疏浚整治的質量標準,真正做到把疏浚淤泥、疏通水系、提高引排能力與整治環境、植樹綠化、土地復墾、道路建設以及水土資源綜合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綜合效益。認真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把農村河道長效管理機制作為考核驗收的重要標準。各地要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創建河道管理模式,制訂管護標準,落實管護經費,建立管護隊伍,真正做到農村河道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
(二)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根據中央、省有關文件精神,繼續開展2011-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各地要按照規劃要求盡快提出2011年建設計劃,并落實到具體項目。制定切實可行的配套資金籌措方案,盡早落實配套資金,確保及時足額到位。集中力量做好項目的論證、設計和方案比選等前期工作。對具備審批條件的項目,要嚴格按照有關程序及時申報審批,加快前期工作進度。
(三)大力推進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2011年著力抓好省立項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以及專項工程的實施。一是各重點縣和專項工程項目縣(區)要依據縣級農田水利規劃,按照集中投入、整體推進、形成規模、落實管護措施、發揮工程整體效益的原則,合理安排工程建設內容。二是要嚴格按照資金承諾進行配套,確保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同時,要加強項目資金監管,及時撥付資金,完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具備條件的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制度,保證資金安全運行。三是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改,對好的經驗要及時進行總結,要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宣傳工作,積極推廣典型,全面反映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取得的豐碩成果。
(四)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一是圍繞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大力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改善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認真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嚴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設程序進行項目管理。二是要抓好已實施項目的驗收。各縣對目前具備驗收條件應該驗收但還沒有驗收的項目要進行倒計時安排,做好驗收準備工作。三是深化灌區改革。大力推廣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灌區基層管理體制改革,把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作為灌區改革的重要內容來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將農村水利工程列入各縣、區政府的為民辦實事工程和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縣、區水利部門要成立專門機構,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盡早發動,保證各項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堅持將工作部署到“一把手”頭上,落實到“一把手”頭上,考核到“一把手”頭上。同時,要加強與組織、財政、發改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市、縣(區)兩級定期、不定期組織有關督查組對重點農村水利工程進行督查、指導,引導各縣區水利部門主要領導將農村水利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穩步推進全市農村水利工程建設。
(二)抓好項目落實。各地要根據政府既定的目標任務和建設重點,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統籌兼顧,抓緊編制2011年度農村水利工程實施方案。對省、市明確的農村河道疏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以及專項工程、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項目及時做好相關前期工作。在層層落實目標責任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每周形成總結及下周計劃,每月形成月計劃,每半年形成年計劃,同時將各縣區計劃與市水利部門計劃有效整合、無縫對接,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年。要積極落實資金,抓好技術指導,抽調業務精、情況熟、能力強的技術骨干,深入基層,幫助解決重點工程建設中的難題。
(三)加強項目管理。項目的招標、投標、施工、監理以及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等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技術標準、規程管理。完善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督檢查機制,強化質量和安全監管,強化施工組織管理和協調,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健全全程跟蹤、定期檢查、公開通報等一整套措施,用制度措施、督查措施、考核措施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依據省政府及省相關部門出臺的項目建設管理和項目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結合當地實際,盡快出臺縣、區建設管理和資金管理辦法。
(四)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推進農村水利建設,增加投入是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和省級農村水利投入迅速增加,農村水利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在此基礎上,各縣區要加大農村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堅持“政府引導、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方式,把加大政府投入與鼓勵農戶投工投勞結合起來,整合各級各類農村水利建設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逐步建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政府投入為主導,受益群眾按政策規定投工投勞和利用市場機制增加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各地要積極整合各項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統籌安排,強化集中投入,突出重點工程建設。要抓緊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資金監管機制,強化事前和事中監督,促進監督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提高資金使用管理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落實工程管理責任主體,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省已出臺全省農村河道長效管理辦法、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辦法,各縣、區要根據具體情況,盡快出臺相關細則,切實做好農村河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工作,建立農村河道疏浚整治、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專項等工程長效管理機制,保證農村水利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六)積極健全激勵機制。要積極研究制定專項獎勵措施,通過開展“創先爭優”等一系列競賽活動,從工程質量、工程進度、領導重視程度、工程建設規劃、實施措施等方面對各縣區進行綜合考評,根據考核結果獎優罰劣。市將對各縣區實行階段聯合大檢查,每半年組織一次由各縣區分管領導、農水科長、技術人員參加的流動檢查組,對各縣區工程互相檢查,以達到取長補短,比學趕超的目的。
附件: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建設任務表
附件:
2011年度連云港市農村水利建設任務表
縣 區 |
土方(萬方) |
小溝以上建筑物 |
改造中 |
新增有效灌溉面積 |
恢復治理 |
農村飲水安全 |
修建防滲 |
機電泵站 |
|||||||||||||||||||||||
解決不安全人口 |
新建 |
改造 |
|||||||||||||||||||||||||||||
小計 |
其中中溝以上 |
(座) |
(萬畝) |
(萬畝) |
(平方公里) |
(萬人) |
(公里) |
(千瓦) |
(座) |
(千瓦) |
(座) |
||||||||||||||||||||
合 計 |
4330 |
2123 |
4130 |
10.0 |
6.0 |
30.0 |
15 |
230 |
1170 |
30 |
5760 |
99 |
|||||||||||||||||||
東海縣 |
1050 |
380 |
1000 |
1.7 |
1.3 |
10 |
5 |
40 |
210 |
7 |
650 |
8 |
|||||||||||||||||||
贛榆縣 |
960 |
450 |
1000 |
2.4 |
1.7 |
14.5 |
4 |
45 |
290 |
8 |
1300 |
20 |
|||||||||||||||||||
灌云縣 |
950 |
420 |
1000 |
1.9 |
1 |
1 |
4 |
40 |
260 |
5 |
650 |
17 |
|||||||||||||||||||
灌南縣 |
700 |
450 |
900 |
3.0 |
1 |
1 |
1 |
70 |
1350 |
30 |
|||||||||||||||||||||
海州區 |
220 |
140 |
100 |
0.4 |
0.4 |
1 |
1 |
17 |
225 |
6 |
460 |
8 |
|||||||||||||||||||
新浦區 |
250 |
188 |
100 |
0.4 |
0.4 |
1 |
15 |
165 |
3 |
1280 |
13 |
||||||||||||||||||||
連云區 |
160 |
70 |
20 |
0.1 |
0.1 |
1 |
2 |
20 |
1 |
40 |
2 |
||||||||||||||||||||
開發區 |
40 |
25 |
10 |
0.1 |
0.1 |
0.5 |
1 |
30 |
1 |
||||||||||||||||||||||
縣 區 |
圩堤加固 |
圩口閘建設 |
塘 壩 |
疏??h鄉河道 |
村莊河塘 |
||||||||||||||||||||||||||
新建 |
改造 |
新建 |
改造 |
縣級河道 |
鄉級河道 |
村數 |
河塘 |
土方 |
|||||||||||||||||||||||
(萬方) |
(公里) |
(座) |
(萬方) |
(座) |
(萬方) |
(座) |
(條) |
(公里) |
(萬方) |
(條) |
(公里) |
(萬方) |
(個) |
(條、個) |
(萬方) |
||||||||||||||||
合 計 |
10 |
12 |
4 |
8 |
21.0 |
11 |
73 |
29 |
25 |
151 |
615 |
203 |
668 |
1367 |
363 |
1915 |
1191 |
||||||||||||||
東??h |
6.0 |
3 |
15 |
5 |
4 |
20 |
91 |
37 |
147 |
209 |
106 |
354 |
336 |
||||||||||||||||||
贛榆縣 |
15.0 |
8 |
45 |
18 |
3 |
28 |
179 |
59 |
90 |
565 |
82 |
213 |
225 |
||||||||||||||||||
灌云縣 |
10 |
12 |
4 |
6 |
5 |
29 |
100 |
70 |
306 |
321 |
116 |
992 |
409 |
||||||||||||||||||
灌南縣 |
1 |
4 |
16 |
9 |
25 |
48 |
31 |
196 |
140 |
||||||||||||||||||||||
海州區 |
4 |
2 |
4 |
24 |
101 |
9 |
46 |
78 |
15 |
70 |
52 |
||||||||||||||||||||
新浦區 |
2 |
5 |
2 |
5 |
36 |
62 |
13 |
37 |
120 |
9 |
85 |
24 |
|||||||||||||||||||
連云區 |
4 |
2 |
2 |
5 |
50 |
1 |
3 |
7 |
|||||||||||||||||||||||
開發區 |
1 |
5 |
16 |
5 |
14 |
19 |
4 |
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