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k12498411/2017-05131 | ||
發布機構 |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 | 發文日期 | 2017-11-22 |
標 題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 | ||
文 號 | 連政辦發〔2017〕163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連云港市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
時 效 | 根據《市政府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決定》(連政發〔2022〕151號),本文件已廢止。 | 文件下載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連云港市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連云港市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連云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1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連云港市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特色小鎮的創建要求,加快推進我市產業特色小鎮(以下簡稱“特色小鎮”)建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產城融合,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強富美高”連云港目標,堅持政府規劃引領、市場主導運作、民眾廣泛參與,在全市形成梯度培育、上下聯動、滾動推進的特色小鎮建設格局。力爭到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一)堅持產業發展“特而強”。產業選擇決定小鎮未來,要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構筑產業創新高地。產業定位突出“獨特”,要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獨特產業生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堅持區域規劃“合而優”。統籌小鎮總體規劃、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利用、生態、文旅等專項規劃,突出功能集成,多規合一。合理界定人口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科學確定特色小鎮發展區域,構建宜業宜居宜游的發展空間。
(三)堅持建設形態“精而美”。多維展示特色小鎮的地貌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態特色,體現區域差異性,打造精致集約集成的高顏值小鎮,做到“一鎮一風格”。
(四)堅持功能疊加“聚而合”。深挖、延伸、融合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建設引領發展的高端功能配套,提高資源要素吸附能力,產生疊加效應,推動融合發展。
(五)堅持制度供給“活而新”。創新小鎮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實行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鼓勵以社會資本為主投資建設特色小鎮。鼓勵特色小鎮在各項改革中先行先試,營造支持特色小鎮建設的良好政策環境。
二、建設內容
(一)明確產業定位。圍繞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歷史經典四大方向,立足本地區的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和產業集聚等基礎條件,選擇一個具有當地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細分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借助“互聯網+”、“文化旅游+”等功能精心培育,使之成為支撐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大產業。
——新興產業方向,小鎮主導產業為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引領技術發展趨勢、適合集聚發展的行業。
——現代農業方向,小鎮主導產業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兼具生態保護、生活休閑、農業科普、文明傳承等功能的高效農業、品牌農業、互聯網+農業、創意農業、現代漁業等。
——現代服務業方向,小鎮主導產業為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健康養老、創意創業等。
——歷史經典方向,小鎮主導產業為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傳統工藝、民俗文化傳承的經典產業,如水晶、茶葉、釀酒等,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
(二)合理規劃布局。特色小鎮原則上布局在特色產業基礎較好、相對獨立于市區的產業集聚區、具備一定條件的開發園區或城市周邊的小城鎮。嚴格劃定邊界,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對各種產業類型特色小鎮統籌安排,每個細分產業原則上建設一個特色小鎮。新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可根據其產業類型優先布局到同類型的特色小鎮內。
(三)完成投資規模。細分產業為新興產業方向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產業的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完成項目投資20億元左右;其他類型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完成項目投資15億元左右(上述投資均不含住宅項目)。第一年完成投資不得少于總投資額的20%,且投資于主導產業比重不低于60%。申報省級特色小鎮的要達到省級特色小鎮創建投資標準。
(四)注重功能融合。特色小鎮要注重生產、生活和生態相融合。根據小鎮歷史文化傳統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確定適宜的建筑風格和環境風貌,建設提供創業服務、商務商貿、文化展示、交往空間等綜合功能的小鎮客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布局公共服務優質資源,實現公共WIFI和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原則上按3A級景區服務功能標準規劃建設,構建以人為本的宜居宜游生態網絡,推動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有機融合。
(五)創新運作機制。明確特色小鎮投資建設主體,市場化推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鼓勵由特色產業內的骨干企業、重點創新創業載體平臺或行業協會商會牽頭,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運作平臺,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鼓勵借助第三方機構力量進行小鎮的規劃策劃、市場推廣、技術孵化、供應鏈整合等。政府負責規劃引導、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內涵挖掘、市場運行監管、數據統計審核等工作。實行“一個窗口”承辦審批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鼓勵開展以“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取代項目能評、環評的工作機制試點。
三、建設程序
特色小鎮建設按照“自愿申報、分批審核、動態管理、驗收命名”創建原則,加大培育力度,運用監測考核等手段扎實推進。
(一)組織培育申報。各縣區、各功能板塊深入謀劃小鎮,明確產業定位和建設風格,高標準制定小鎮規劃。圍繞主導產業謀劃一批重點建設項目,落實投資運營和建設主體,明確項目內容、規模,制定年度建設投資計劃,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對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和建設條件的小鎮,由各縣區、各功能板塊向市聯席會議辦公室上報擬培育小鎮名單,同時按要求提交特色小鎮建設方案、概念性規劃等申報材料。經市聯席會議辦公室審核通過后正式開始培育。
(二)加強監測考核。建立特色小鎮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統計監測進入培育階段的小鎮投資項目建設情況。每季度在一定范圍內公布監測結果,每半年開展一次綜合考核。對完成當年目標任務、培育進度較快、建設形態良好的小鎮,兌現相關扶持政策,同時推薦申報省級小鎮培育和創建名單;對未完成當年目標任務的小鎮,提出培育預警,暫停政策兌現;連續兩年不達標的小鎮,淘汰退出培育階段。
(三)完成驗收命名。3年建設期滿后,對完成項目投資、“三生”融合發展、綜合效益良好、運行機制靈活、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小鎮,市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實地驗收,報經市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后,以市政府名義公布市級特色小鎮名單。省級特色小鎮的創建命名按省有關規定執行。
四、政策支持
各部門要加大協作力度,充分整合現有政策資源,通過政策創新進一步調動各縣區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的積極性。
(一)強化土地保障。做好規劃銜接,將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范圍內,適度增加特色小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優先安排轉型升級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在符合相關規劃前提下,經市、縣(區)人民政府批準,利用現有房屋和土地興辦文化創意、科研研發、工業旅游、健康養老等新業態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過渡期為5年。鼓勵對現有工業用地追加投資、轉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鼓勵特色小鎮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納入市級培育名單的特色小鎮,安排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指標100畝用于先期建設。市區范圍內完成創建目標的,按實際使用量的50%獎勵新增計劃,各縣人民政府可參照同比例配套獎勵。
(二)強化財政扶持。對特色小鎮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市級部門牽頭管理的各類引導資金補助范圍,優先申報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省級和市級特色小鎮建設,鼓勵特色小鎮所在縣區出臺資金補助政策。鼓勵和引導政府投融資平臺和財政出資的投資基金,加大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
(三)強化融資支持。支持設立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基金。鼓勵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專項債券或集合債券等各類債權融資工具及采取PPP等建設模式,進行特色小鎮公用設施及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支持特色小鎮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申請長期低息貸款。支持小鎮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省PPP融資支持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在特色小鎮增設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精準對接特色產業的金融需求,開發專項金融產品,探索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支持特色小鎮建設。
(四)強化人才支撐。鼓勵創新制定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的相關政策,完善住房、教育、醫療保健、配偶安置等服務,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方式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對小鎮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高端人才,優先申報各類“雙創人才”評定。推行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融資,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省、市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引導金融機構依據評估價值提供相應金額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五、組織保障
(一)建立協調機制。建立市特色小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國土局、環保局、規劃局、建設局、農委、商務局、文廣新局、統計局、旅游局、金融辦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各縣區成立相應協調機制,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市發改委牽頭制定特色小鎮培育實施意見并組織推進落實,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大協同推進力度,務實開展相關工作。各縣區政府是特色小鎮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明確發展路徑,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育計劃,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建設機制。市級特色小鎮年度建設任務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區政府、各功能板塊的綜合目標考核體系。
(三)加大宣傳力度。各縣區、各部門要統一思想,切實把特色小鎮建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凝聚各方力量,加大招商力度,加強宣傳推介,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不斷擴大我市特色小鎮的影響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