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示范項目配套升壓站工程建設現場,200余名建設者有序忙碌,大型施工機械揮舞“臂膀”開足馬力工作著。“高低跨設計的升壓站及儲能項目構筑物已見雛形,陸上項目預計將于9月底開始安裝,力爭年底投運,為即將開工的海上項目奠定良好基礎。”中核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師于洋介紹道。
緊盯“中字頭”,招引“高大上”,連云區深耕臨海工業、港航物流、海濱旅游、海洋漁業等優勢產業,聚焦新興產業布局,聚力服務效能提升,努力架設山海連云綠色發展新格局。
強配套為新興產業賦能
作為連云區產業鏈招商的重點項目,中復神鷹年產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日前順利開工。該項目投資60億元,投產后將加速提高國產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的生產產能,力爭打破海外技術壁壘,加快產業自主化進程,對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產業轉型都將產生重大推進作用。
依托成片工業用地和規模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優勢,連云區成功將該項目招引落地。“我們就近發展海上光伏項目,協調附近核電站輸送核能蒸汽,在要素保障方面,為碳纖維項目保駕護航。”上合物流園(連云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宋雪介紹道,“高性能碳纖維產品,可供給本地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成為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下游產業的優質鏈主。”
毗鄰上合物流園、徐圩新區等工業園區的板橋街道則因勢利導,將打造工業鄰里中心作為招商定位,力爭以配套服務撬動發展杠桿。正在推進的中高檔公共服務功能的國際貿易促進中心、危化品道路運輸綜合服務中心、技術服務綜合中心等,都將為園區企業提供技術維保、生產及勞務輸出、物流貨運等“一站式”配套服務。
強服務為企業效益賦值
在全省首家不銹鋼全流程生產的民營冶金企業——華樂合金集團廠區內,20余個藍色“集裝箱”有序排列,格外醒目,這便是“藏”在廠區內的大型儲能電站。據了解,目前投入使用的是一期項目,二期建成后這里將擁有全國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
作為高產能制造企業,企業一度承受著停電造成停產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為提升企業用電效能,園區牽頭多方調研,綜合比對后幫助企業引入儲能電站,并在備案等環節助力項目盡快投產。如今,年用電量超6億度的華樂合金,依托超大號“充電寶”,實現低谷時充電,高峰期放電,發揮調峰和維穩作用,并利用峰谷差價節省電費,實現降本增效。“未來十五年預計可以為企業節省電力成本4000萬元左右。”華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彭玲說道。
核電技術服務基地建設實現三個子工程“一張證”開工;“一事一議”推進審批流程助力化工企業落實能耗指標;碳纖維建設項目“五證同發”實現“拿地即開工”;構建涉“一帶一路”商事、金融、知識產權、勞動爭議等糾紛多元調處平臺……精細服務的“連云速度”不斷被刷新,各職能部門聯手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據了解,2022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該區躍升11位,位列第一等次。
強創新為綠色發展賦智
日前連云港市科技局公布的2023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擬入庫企業名單中,連云區盛和資源(連云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國源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入榜,可獲得高企培育庫補助資金支持、研發費用歸集等政策扶持,并將被擇優推薦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力促工業企業,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型企業改造升級,連云區積極推進省市級示范智能車間、綠色工廠、企業技術中心等創建工作。向上銜接為企業做好項目申報的輔導指引工作,協助區內各重點企業獲得省、市兩級工信專項獎補資金4000余萬元,為企業技改驅動、發展上下游產業添薪蓄力。
去年8月正式成立的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不斷為海洋科技創新尋找新賽道。作為全省首個獲批的海洋領域技術創新平臺,該中心于日前聯合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建設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聯合研發實驗室,實現院士團隊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將為企業規模生產提供更加成熟、匹配的技術工藝和技術裝備。
依托該創新中心,連云區正集中優勢資源進行南極磷蝦高值化利用探索,規劃建設研發中心實驗室;圍繞海洋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引進院士團隊開展芯片級水質傳感器、海洋高端裝備和物聯網系統研究。以海洋資源為依托,連云區正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量質并舉引培科技型企業,用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為綠色發展注入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