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去年審結知識產權案件逾千件
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4月25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市中院)召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并通報全市法院2023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全市法院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31件,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呈高質量發展態勢。
全市兩級法院履行知識產權審判職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貫徹落實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實現知識產權審判懲戒和教育相結合的社會效果。嚴厲打擊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罪等犯罪,對于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使惡意侵權人得不償失。2023年,兩級法院依法審理了涉“霍山石斛”“舟山梭子蟹”“大潤發”等知名商標及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等眾多知識產權案件,并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判決案件5件、考量懲罰性因素判決案件2件。在類案審理中創新審理機制,通過示范性判決確保類案同判。涉民生案件中,加強調解和釋明力度,注重維護中小微企業的合法權益。
市中院創新知識產權審理程序,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審,將小額糾紛化解在基層。2023年,全市基層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為50.55%,大大提升了知識產權糾紛化解效率。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多元化解知識產權糾紛。兩級法院深化同人民調解組織、市場監管、司法行政等部門協作,注重發揮司法建議的功能,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整體合力。2023年,連云區法院召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推進會,加強與市貿促會、市仲裁委合作,聯合知識產權維權中心在全市首創“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成功調解一批知識產權糾紛并進行了司法確認。
市中院還與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作協議》,推動兩地法院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會商、審判事務協作、信息共享、關聯案件快速審理、巡回審判等八個方面深化合作,服務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徐州知識產權法庭(連云港)巡回審判點在連云區法院和連云港開發區法院揭牌,為本地區創新主體搭建了便捷、高效、優質的司法服務平臺。連云區法院充分發揮“法庭協作聯盟”優勢,推進建立“商事+知識產權+海事+環保+基建”領域權益一體化協同保障。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