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開發區法院網絡消費糾紛案六成以上調撤結案
3月14日上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簡稱連云港開發區法院)召開網絡消費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布會,并發布典型案例。法院建議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樹立理性維權觀念,經營者要規范經營流程,遵守法律法規,增強自查意識,誠信提供服務。
據介紹,從2020年至今年2月,連云港開發區法院共審結網絡消費糾紛43件,其中28件以調解、撤訴結案,占比65.12%。糾紛集中在服裝、食品、保健品等領域,新型消費業態逐步顯現,除電商平臺自營與平臺內經營者經營模式外,私人訂制、直播帶貨、在線拼團等新模式引領新型網絡消費業態擴容。年輕人成為維權的主力軍,“80后”“90后”原告占比超過七成,超過90%的案件以平臺內經營者為被告,消費者要求解除合同、退款、退貨并主張懲罰性賠償的超六成。
為妥善處理該類案件,有效化解相關糾紛,連云港開發區法院認真組織學習相關司法解釋、典型案例,統一法律尺度,提升案件審判質效。強化訴訟引導,有16件案件通過線上開庭、線上調解,實現快速解紛。加強繁簡分流,簡化小額消費糾紛審理程序,通過小額訴訟程序實現快速處理,43件審結案件中,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和簡易程序分別為26件和13件。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引導消費者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法院建議網購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及時查驗商品,注意保存平臺交易記錄、與商家的聊天記錄、往來電子郵件、電話溝通錄音等電子證據,以作為將來維權的依據。與商家要積極理性溝通,合理適度維權。經營者要規范經營流程,遵守法律法規,確保提供商品或服務的質量符合法律、法規,并達到自身承諾的質量標準。在對外廣告宣傳上,應避免誤用商品和服務的標識,不得以虛假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同時要按照法律法規、行業規范自查經營活動所存在的風險點,并及時采取預防、補救、賠償等風控措施。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遵循誠信原則,加強售后服務保障力度。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