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代表共提出建議184件,分別為綜合經濟類34件、占總數的18.5%,城建城管類27件、占14.7%,社會事業類75件、占40.8%,生態環保類7件、占3.8%,道路交通類23件、占12.5%,其他類18件、占9.7%。這些建議主題突出、內容充實、涉及面廣,集中反映了社會關切和群眾期待,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體現了人大代表飽滿的政治熱情、強烈的使命擔當和深厚的為民情懷。經各方共同努力,2022年政府系統承辦的建議按時辦結率100%,網上答復率100%。
全市政府系統高度重視、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狠抓建議辦理質效,建議辦成率、代表滿意率不斷提升。通過建議辦理,一大批群眾關心、代表關注、社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越來越多的建議轉化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綜合經濟方面,代表們圍繞企業培育、產業發展等提出相關建議34件。如曹立志代表提出《關于加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扶持的建議》、楊銘代表提出《關于加強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建議》等,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開展專題研究,出臺系列政策文件,重點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落實服務專員制度,為全市141家專精特新企業配備63名服務專員。同時,進一步抓重點、提效能、優服務,全力構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生態,將擁有核心技術、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產品服務特色化明顯的中小企業全部納入培育庫,逐步推動“梯次成長”。做大優質中小企業“蓄水池”,組織專家團隊全面梳理評價,幫助企業破解瓶頸制約,進一步拓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探索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和可持續合作模式。去年1至11月,全市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32.35億元,比年初增長28.86%,高于全部貸款平均水平12.38個百分點。
城建交通方面,代表們圍繞交通配套建設、公共交通體系完善等提出相關建議50件。如黃勇代表提出《關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效的建議》、范昊迪代表提出《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市居住社區機動車停車位規劃建設的建議》等,我市系統研究規劃,統籌推進實施。市交通部門牽頭對市區公交線路站點摸底排查,增改14個公交站點、增加5條夜班公交線路、延長6條公交線路夜間運營時間,提升公交全天候服務保障能力。同時,根據群眾出行規律及節假日客流實際,通過開通公交專線、短駁線、加密主要線路班次,以及在主要客流集散點加強現場疏導等方式,全力保障高峰時段公交客流安全便捷出行。在小區停車位規劃建設方面,市住建局牽頭開展專題工作調研,印發了《市區居民小區內部道路交通組織優化指導意見》,在規劃審批過程中加強審查,適當增加微型停車位、子母車位等形式,滿足不同停車需求。開展蒼梧小區等居民小區內部“微循環”改造,采取優化小區內部交通組織、挖掘停車資源等措施,有效增加老舊小區停車泊位。
生態環保方面,代表們圍繞生態環境整治、人居環境改善等提出相關建議17件。市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作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扎實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相關問題完成銷號。煙花爆竹禁放、城市道路深度保潔成效明顯,餐飲油煙綠島加快建設,全市PM2.5濃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83.6%、位居全省第二,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完成治水工程153個,打造幸福河湖樣板29個,實現石梁河水庫清水進城、活水繞城,開展燒香河、排淡河水質提升攻堅行動,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93.3%,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民生事業方面,針對代表們圍繞教育、衛生、養老、托育等方面提出的建議,市政府高度重視,穩步推進解決,堅持用政府“緊日子”換取群眾“好日子”。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務實推進50件民生實事,839個項目完成投資286億元。“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得到加強。全市備案養老服務機構115個,在業養老機構106家,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約4萬張。建成農村老年集中居住區26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小型托老所、“關愛之家”1345個,實現了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38所,改造校舍35萬平方米,新招聘教師1700余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市教師交流輪崗人數占比15%以上,強化教育大數據平臺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推動民辦教育規范發展,嚴格校外培訓治理,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