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大早,海州區康民路的“潮汐攤區”在喧鬧中醒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
豆角、茄子、大白菜等各種農家自產的新鮮蔬菜還帶著露珠,草雞蛋、牛羊肉、小魚小蝦等農家特產一應俱全。商販們將菜品整齊地擺放在“潮汐攤位”供挑選。家住附近的居民陳晨邊挑選蔬菜邊說:“這些蔬菜都是附近菜農自己種的,品種豐富,價格還便宜。”
“以前沒有‘潮汐攤位’時,為了搶占攤點,我都是凌晨兩三點鐘就趕到沈圩橋附近四處擺攤,現在有了固定的地方擺攤,不用到處跑,相比以前感覺安穩多啦。”今年70歲的李大爺說,他每天從贛榆區來此售賣自家的草雞蛋。
流動攤販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難題之一,而康民路“潮汐攤區”的設置解決了這一難題。這離不開海州區人大代表、新浦街道龍苑社區黨委書記閆玉梅的推動。近年來,海州區人大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作用,在為民服務上下功夫,延伸代表履職觸角到大街小巷,真正讓代表沉下去,把民意收上來。
“攤販在路邊賣菜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解決這一難題既要照顧到攤販生計問題,又要考慮到市民通行需求。”閆玉梅說,該區域以前是一塊未被利用的死角,長期以來堆滿了垃圾,影響環境,浪費場地資源。轄區中老年居民比較多,而附近大型的菜市場并不多,因此在康民路形成了一些不規范的攤販市場。
周邊居民有需求,攤販也要謀生計,“與其追來趕去,攤販累,城管也累,不如‘將計就計’,疏導結合。”閆玉梅說,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意,人大代表深入轄區走訪,廣泛聽取周邊群眾意見,最終,協調了建設資金,形成便民售賣點。
為更好地服務居民,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新浦街道龍苑社區主動變管理者為服務者,聯合新浦街道城管辦開展便民服務疏導,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和市容環境衛生的前提下,采取定點劃線、限時經營、攤販自治、城管隊員值守監管的辦法,在康民路設置了100多處“潮汐攤位”,為果農菜農“筑巢安家”,讓他們安心經營。這一舉措為百余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個維持生計的渠道,輻射方圓20分鐘的生活圈,得到了流動攤戶和附近居民的支持。
“跟之前相比,市場外面的道路變得干凈了,路也好走多了。”在這里買菜的居民紛紛表示,路邊攤占道經營和垃圾遍地的舊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擺放整齊的臨時擺賣攤位。每當提到康民路發生的變化,居民都豎起大拇指。
閆玉梅說,接下來,將做優服務,做旺人氣,讓更多攤主進入“潮汐攤區”,實現城市煙火氣與城市幸福感融合并存,同時也呼吁轄區居民齊努力,共同營造和諧、有序、干凈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