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化鐵路貨運系統 打造我市核心競爭優勢
近日,我市印發《連云港市“十四五”鐵路發展暨中長期路網布局規劃》,闡明“十四五”時期鐵路發展的發展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取向。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推動連云港鐵路發展實現以下主要目標:對外客運通道加速完善。新增2個以上對外通道,構建連云港市域南北向、東西向客運“十”字主骨架,提升鐵路北上南下、西聯東出的互聯互通能力。市域鐵路骨架逐步形成。逐步分離青鹽鐵路、隴海鐵路區域長途客貨運功能,保障連云港區段市域運能,推動S1線2期、S2線1期建設,促進市域鐵路網絡化運營,暢通市域客運內循環,加強市區對周邊縣市的輻射帶動。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市域1小時通勤圈,基本實現與山東半島城市群及淮海經濟區、長三角中心城市2小時內通達、與周邊省會和重要城市3小時通達;鐵路貨運在綜合交通運輸占比提升至35%左右,海鐵聯運規模質量顯著提升,國際班列常態化開行。鐵路貨運體系持續優化。市域東西向大能力貨運通道基本建成,暢通國內鐵路貨運大通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補強港區后方通道;贛榆港、徐圩港、燕尾港、灌河港等港區鐵路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沿海大港口、大物流開發;整合貨運場站資源,推進貨場轉型升級,分層次打造多級鐵路物流節點,支撐連云港港城融合發展。鐵路高質量發展創新有力。5G、大數據與鐵路有機融合,新型軌道裝備車輛等新技術廣泛應用。鐵路物流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取得有效突破,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客運體系:我市將構建形成“‘一縱一橫扇形放射’骨架網+多支多連輔助網”的多層次軌道客運體系。其中“一縱”為沿海高鐵,“一橫”為連徐高鐵;“扇形放射”分別為連鎮鐵路、連臨高鐵和連宿蚌鐵路;“多支多連輔助網”為利用連云港境內隴海鐵路、青鹽鐵路、徐圩支線、連臨鐵路 4 條線路開行市域客車,形成骨架網向連云港市域的延伸拓展。貨運體系:構建行成“‘三橫一縱’貨運干線+支線網+‘一主一高多輔’物流基地”的綠色現代鐵路貨運體系。其中“三橫”為隴海鐵路主通路、兗日鐵路輔助通路和三洋鐵路補充通路;“一縱”為青鹽鐵路。支線網包括既有徐圩支線、贛榆支線,新建贛榆至兗日鐵路聯絡線、新建連臨鐵路、新建連宿蚌鐵路(含貨運南繞線)、新建燕尾港支線等;物流基地為連云港二級鐵路物流基地為主,海州、連云港東等三級鐵路物流基地為輔,連云港高鐵物流基地為助力的貨運格局。
預計到2035年,連云港地區形成結構完善、層次清晰、布局合理、能力充足、銜接順暢的鐵路通道總體格局。其中,客運鐵路形成質量高、輻射全、功能層析清晰、內外協調的現代化高效客運系統。貨運鐵路統籌客運鐵路發展,形成后方通路豐富、運輸靈活、對港口支撐作用強、港城一體發展的現代化綠色物流體系。未來,我市將形成外部通道強、內部運輸暢、扇形輻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現代化鐵路運輸網絡。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