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遇上“蛇”元素 “萌蛇”作品鬧新春
今年是蛇年,大街小巷多了許多與蛇相關的裝飾,在春節期間,市非遺博物館也推出了蛇年主題的展覽,展出的作品都帶有蛇這一元素,既傳承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也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踏入市非遺博物館,迎面就能看見各種各樣的非遺作品,其中掛在墻上的剪紙作品最為醒目,紅色的紙上呈現出形態各異的蛇的圖案,有帶著帽子的蛇,有拿著燈籠的蛇,還有在福袋邊上的蛇等,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讓人情不自禁駐足欣賞。在博物館里,還有以蛇為主題的面塑、扎染、葫蘆畫等作品,呈現出了多種形象的蛇,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程夢:蛇年的主題可能就是我感覺就是比較可愛一點,然后精致一點。對,跟往年比的話,它會有一些比較生動的,不是那么具像化,是漫象化的那種形象出現。
據了解,為了辦好蛇年主題的非遺作品展覽,市非遺博物館在2024年就向全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征集作品,大家積極響應,創作新的作品。春節期間,非遺館還邀請一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來到現場和市民互動。
市民俗博物館館長張大強:我們這邊有非遺大集,把全市的一些代表性的非遺的名錄,像什么葫蘆畫、剪紙、拓片,引到了南邊的非遺會客廳。
除了觀賞作品,還可以聆聽感受,在春節期間,在市非遺博物館北邊的市民俗博物館安排了淮海戲、五大宮調的節目演出,讓喜愛聽戲的市民一飽耳福。為了營造節日氛圍,市民俗博物館里也進行了布置,用新面貌吸引更多市民來參觀,讓市民在節日氣氛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市民俗博物館館長張大強:孩子通過一些剪紙、寫春聯、剪窗花、包餃子這些活動,都是讓孩子們體會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就是中華文化綿綿不絕的這么一個重要的原因。
春節期間,市非遺博物館和市民俗博物館延長開館時間,每天晚上9點閉館,讓市民能夠更好地安排時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