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工惠”讓更多服務實現“指尖辦”
“這是我參加‘連工惠’助農‘瓜’分幸福活動兌換的麒麟瓜,也是娘家人為我們職工送來的一份‘清涼’。”17日,在市區某水果店,職工劉女士用兌換碼換了一份西瓜,高興地拿回家。
近年來,市總工會積極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把數字工會建設作為深化工會改革創新、更好聯系服務職工的突破口,不斷提升工會數字治理、服務智能化水平,以滿足職工群眾期待新要求、拓展職工普惠服務新領域為出發點,精心打造線上線下融合聯系職工、服務職工的“連工惠”職工網絡服務平臺,把工會各項服務功能向網絡和移動終端延伸,進一步創新工會聯系和服務職工群眾的手段、載體,建立了教育職工群眾的“宣傳新陣地”,構建了服務職工群眾的“線上快車道”,突破了聯系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互聯互動的服務職工新格局,提升了服務職工的質量和水平,成為我市普惠工作先鋒陣地和服務品牌。“連工惠”2020年獲評“全國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最具影響力平臺”;2019-2021年連續3年獲評“江蘇互聯網+工會普惠服務創新型平臺”。
“連工惠”職工網絡服務平臺包含了工會主要工作內容,推動更多服務實現“指尖辦”。設立職工網上入會、轉會窗口,可以破解小微企業建會難、靈活就業人員入會難的問題;通過工會組織、工會會員大數據的建立,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比對,做到會情信息全掌握、服務職工全天候、工會組建全覆蓋;通過就業信息發布、網上培訓、法律服務、普惠活動等,可以讓職工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地享受工會提供的各項服務。
“讓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互聯網+工會’建設的出發點,就是不斷提升工會服務職工的廣度和便利度。為此,我們以‘連工惠’為抓手,為職工在線上鏈接了各種福利資源。”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成林介紹。
依托“連工惠”平臺,市總工會精心打造了“小易說法”“工會學苑”“說說心‘理’話”等專業化普惠服務名片。“小易說法”提供在線法律服務,優選20名專業律師組成線上法律服務隊伍,在線實時回復職工政策、法律咨詢,圍繞職工咨詢熱點焦點問題定期發布普法案例,總瀏覽量50多萬人次。“小易說法”先后被《江蘇工人報》及“蘇工視點”“蘇工法援在線”微信公眾號作為固定欄目刊載,多篇案例被《工會信息》、中工網采用,被評為連云港市“七五”普法中期“微普法”創新欄目。“工會學苑”為全市職工免費提供10萬冊圖書、2萬集有聲聽書、5000集名師講堂、3500種長效期刊,并緊跟職工需求及時更新資源庫,為職工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便利。“說說心‘理’話”開展線上職工心理課堂,錄制線上心理學堂18講,推送心理檢索文章120篇,推動職工心理關愛服務項目建設。“工會要聞”“在線學習”“政策查詢”“互助互濟”“服務地圖”等服務板塊,為職工學習、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入會轉會”線上服務窗口暢通了貨車司機、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轉會渠道。
“連工惠”平臺搭建以來,市總工會每年投入300余萬元專項經費開展優惠購、普惠抽獎、助企助農等各類普惠活動342場,發放活動獎品近40萬份。制定連工惠年度、季度和月度活動計劃,每月至少安排3場線上線下普惠活動。結合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針對性宣傳活動,著力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如“連工惠與您同慶祖國生日”“新春大轉盤”“慶元旦·迎新年”“慶五一·送蛋糕”“連工助農”等特色活動,深受廣大職工和各級工會組織歡迎。為了推進“連工惠”會員普惠服務日常化,市總工會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精選信譽好、服務好、品質好的商家入駐“連工惠”平臺,涵蓋衣、食、住、行、游方方面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職工提供優質、優惠的日常化消費服務,形成商家增客源、職工得實惠的“雙贏”局面。
此外,“連工惠”職工網絡服務平臺通過及時有效收集職工群眾意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職工普惠服務,做到信息透明、效率提升、服務優化,從而進一步實現工會與職工的互聯互通,讓工會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職工的需求,讓職工可以第一時間聽到工會的聲音,進一步拉近了工會組織與職工之間的距離,“網上職工之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24年,連工惠平臺并入江蘇工會平臺后,市總工會將繼續提升普惠服務水平,經常化開展活動,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工會組織的溫暖傳遞給廣大職工群眾。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