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老成為一件幸福的事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讓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滿生活,不僅是“小家”的愿景,更是“大家”的目標。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現有人口459.9萬,其中老年人口為93.8萬,占人口總數20.4%。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攀升,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不斷完善“硬保障”,提升“軟服務”,“養老”變“享老”的溫暖圖景正在成為現實。
“有什么事,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很快就幫我解決。”家住海州區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區的特殊困難老人張大爺獨居在家,腿腳也不便,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上門探訪,讓他備感溫暖。
這是我市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縮影。空巢、獨居、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諸多實際困難,尤其是居家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為此,我市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家庭主責、社會參與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制度,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提供政策宣傳、資源鏈接、需求轉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務。全市目前共有1842名特殊困難老年人被納入定期探訪關愛名單。同時,我市還采取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方式,完善居家上門服務項目清單和服務流程,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醫助潔、緊急救援等服務,與探訪關愛服務相結合,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今年前8月已為17.5萬名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
在剛開業不久的海州區南城街道朝鳳社區百穗餐廳,73歲的劉奶奶和老伴正在吃午飯。“這個百穗餐廳實在是太方便了,飯菜低油鹽,分量也合適,種類多還便宜,我們老兩口不想做飯下樓就能吃。”
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傾向于居家養老。家門口的食堂讓大家吃上暖心飯,家門口的公益課堂讓鄰里親密無間,家門口的診療服務讓老人安心舒心。針對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期待,我市積極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有效引導日間照料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向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實現居家養老服務規范化管理。目前,我市共有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633個。同時,推進新建居住區同步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大力推進老年助餐工作,年內計劃建設100個老年助餐點,改造提升167個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
打造無障礙環境,是老年人能夠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的“必需品”。適老化改造成為近幾年養老領域的熱詞。從老人居家便利、上下樓順利,到室外公共環境的舒適,這些循序漸進、由內到外的適老化改造正讓老人的生活環境更加友好。
馬桶裝上扶手,方便起身;安裝折疊淋浴凳,方便洗澡……最近,因為家中多個小小的變化,84歲獨居老人朱崇英的生活更加得心應手。
從房間到衛生間的距離,短短不過十米,但對患有高血壓并且腿腳不便的劉奶奶來說,卻不是件容易事。進行適老化改造后,劉奶奶家的馬桶裝上了扶手,還安裝折疊淋浴凳、小夜燈等。“這下我再也不用擔心在家摔倒了。有事情我就按這個報警器,比打電話還快。”
為幫助生活困難老人提高居家養老生活質量,我市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委托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為高齡老人、困難老人家庭實施生活硬件設施改造升級和智能化生活輔助工程,實行“一戶一清單”,以“私人定制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環境,有效提升安全性、便利性與舒適性。去年為2258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今年將為3000多戶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