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有“位”來 創業添“新”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萬家燈火的生計;創業是富民之源,一端系著城市發展的活力。在贛榆區“10+1”重點工程推進過程中,始終將就業創業工作放在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以扎實舉措搭建就業橋梁、激活創業動能,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夢、創業夢。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80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1601人在政策支持下成功創業,帶動3202人實現就業。
搭建就業橋梁 讓供需匹配更精準
一邊是企業“招工難、用工急”的焦慮,一邊是群眾“找活難、匹配差”的困擾。為打破這一雙向難題,贛榆區把就業服務的“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用“零距離服務”打通供需對接“最后一米”。
依托“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與各鎮便民服務中心,聯動人社專員服務企業“三百工程”,深入園區、走進社區,精準摸排重點企業的“用工清單”與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心愿,做到需求“底數清、情況明、匹配準”。線上,借力“就在江蘇”智慧就業云平臺、“蘇心聘”等數字化載體,實時整合崗位信息,通過“贛榆發布”“贛榆人社”等官方平臺精準推送,讓崗位信息“一鍵觸達”求職者;線下,把招聘會開成“民生大集”——春節期間將招聘與農村大集結合,高頻次舉辦“就業趕大集”“招聘夜市”,更創新推出“直播帶崗”“入企探崗”系列活動,聯合贛榆區融媒體中心打造《入企探崗“榆”快就業》短視頻,帶求職者“云逛廠區”,直觀感受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
1至9月,“榆”快就業系列招聘活動交出亮眼答卷:80場次招聘覆蓋線上線下,其中12場現場招聘會搭建“面對面”溝通橋梁,19場直播帶崗打破空間限制,4場入企探崗展現真實工作場景,45場下鄉趕大集把崗位送到大街小巷,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這份“民生答卷”不僅緩解了企業的“用人焦慮”,更讓群眾求職“少跑腿、更省心”,還獲得新聞聯播、人民網、央廣網、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在全社會營造了“想就業、能就業、好就業”的濃厚氛圍。
加大創業幫扶 讓創業之路更通暢
創業之路,既需“敢闖敢試”的勇氣,更需“雪中送炭”的支持。贛榆區以政策為“帆”、以載體為“港”,為創業者打造“全程無憂”的幫扶體系,讓創業活力盡情迸發。
政策層面,嚴格落實《贛榆區關于進一步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的實施意見》,將政策紅利精準轉化為創業動力: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直接減輕初創者“起步壓力”,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補助為創業者注入“資金活水”,讓想創業的人“有錢投、無顧慮”。載體建設上,高位推動、分類施策,建強創業孵化主陣地。細化園區型、農場型、文旅型等12類創業載體認定標準,建立“專班下沉、分片包干”工作機制,按照“認定一批、培育一批”的梯隊化思路,督促各鎮加快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等傳統載體,指導開辟文旅體商融合的新場景創業基地——從鄉村文旅創客空間到電商直播產業園,讓不同類型的創業者都能找到“適配舞臺”,推動創業孵化模式從“單一孵化”向“多元賦能”升級。
1至9月,全區各鎮在建創業載體達118家,入駐實體1519家,1601人在政策支持下成功實現“創業夢”,更帶動3202人實現就業,真正形成“創業一人、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下一步,贛榆區將持續優化就業服務“精度”、加大創業扶持“力度”,讓就業渠道更寬廣、創業舞臺更廣闊,以民生動能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