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市水利局獲悉,東海縣與連云區、灌南縣與連云區之間的兩例水權交易已在中國水權交易所順利成交,這是全省范圍內首批落地的行政區間水權交易。此次交易,標志著我市在水資源市場化配置中邁出了堅實一步,也為我市乃至全省深入推進用水權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連云港經驗”。
據了解,水權交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動態調整水權分配的一種市場化手段。本次水權交易是將連云區精打細算“省”出來的水量指標進行出讓,而東海縣和灌南縣則根據其生產生活需求進行購買,合計交易水量指標2600萬立方米。“近幾年,連云區工業企業不斷發展,每年用水量呈現增長態勢,但隨著企業節水改造、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等舉措落實,節水質效顯著提升,用水總量指標有了一定的余量。”連云區農業農村局水利科相關負責人李晨冬介紹,這次交易,就是將這些“閑置”的指標“增值化”,轉變成后續反哺自身發展的“真金白銀”。
相應地,東海縣和灌南縣通過購買水量指標,有效填補了生產發展中的用水缺口。“此次交易主要是給灌南化工園區的用水做儲備,1700萬立方米的水量指標能給我們解決不小的用水難題,同時企業運營也能給灌南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灌南縣水資源管理所書記楊素學說,以市場化手段盤活水資源,水權交易這一模式實現了用水權買賣雙方的互利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水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并不僅限于行政區間。近年來,還先后促成了工業之間、農業之間、工業與農業之間的水量指標交易,目前,年交易水量已達3075萬立方米。這些交易的成功實施,切實解決了部分用水戶指標不足和用水不便的問題。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推動“沉睡指標”轉化為“發展活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水權交易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是一件多方共贏的事。這次水權交易的成功,在嚴格控制用水總量的前提下,為行業間、用水戶間水資源流轉提供了一條靈活便捷的通道,是我市在水資源配置方面落實‘兩手發力’要求的重要舉措。”市水利局水資源處處長顧姍姍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用水權改革,加大水權交易的宣傳引導和監督指導力度,激發更多取用水戶參與交易的內生動力,持續提升港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