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取得重要進展,取用水監督管理得到切實加強,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取得明顯進展,地下水保護治理深入推進……2023年水資源管理工作亮點頻頻。
近日,水利部召開了2024年水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制定印發了《2024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要求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
1.強化河湖生態流量保障
●推動將河湖生態用水保障納入河湖長制,制定出臺河湖生態流量監督管理辦法。
●構建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泄放效果評估體系。
2.強化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
●有關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推動地下水取水總量、水位控制指標盡快批復實施。
●完善地下水水位變化通報、技術會商、約談機制,加強通報后續監管。
3.科學確定流域區域可用水量
●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用水,確定流域區域可用水量,將可用水量明確到具體水源。
●突出做好沁河、大通河和南四湖水量分配工作。
4.切實強化規劃水資源論證
●切實推進相關行業規劃、重大產業和項目布局、各類開發區和新區規劃開展水資源論證。
●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制訂規劃水資源論證具體辦法。
二、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
1.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監管
●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加強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管理。
●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水資源剛性約束論證和審查。
2.強化違規取用水問題查處整改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違規取用水問題進行動態排查,嚴厲打擊違法取水行為。
●各地要切實加大違規取水問題查處力度,把今年作為取水許可監管深化年。
3.完善取用水監測計量體系
●制定全國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總體方案。
●流域管理機構要以已批復水量分配方案的跨省江河流域為單元,針對取用水量核算提出監測方案。
●對照《取水計量技術導則》要求,建立取水計量設施(器具)檔案,將規模以上取水在線計量數據全面接入全國取用水管理平臺。
●研究制定取水計量設施保護和運行維護長效機制。
●加快推進農業灌溉機井“以電折水”取水計量。
4.加快建立取用水領域信用體系
●推動與有關部門聯合制定印發《關于開展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
●研究制訂取用水嚴重失信主體信用管理辦法。
三、持續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1.推進水資源承載狀況評估和超載治理
●實施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臨界超載地區和不超載地區分類管理。
●在其他流域開展水資源承載狀況評估。
2.加強地下水分區管控
●公布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成果。
●嚴格地下水超采區、禁采區、限采區取用地下水監管。
3.深入推進母親河復蘇行動
●加快推進88條(個)母親河(湖)復蘇行動,實現漳河、滹沱河、汾河等26條河流全線貫通,有效提升53條河流生態用水保障條件,穩定白洋淀、七里海等9個湖泊生態水位。
●進一步做好華北地區河湖常態化補水及夏季集中補水,持續實現京杭大運河水流全線貫通。
4.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監管
●完善飲用水水源地分級管理體系。
●制定飲用水水源地水利監督管理辦法。
●持續做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流域等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工作。
5.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
●繼續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全面推進全國10個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持續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
6.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水利有關工作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水利任務。
●做好重大突發水污染事件水利應對。
●開展水資源保護規劃修編前期研究工作。
四、夯實水資源管理能力支撐
1.抓好水資源管理法治建設
●加快推進《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修訂立法前期工作。
●進一步發揮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在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2.加快推進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深化水資源管理與調配業務應用。
●建立水資源監管“一張圖”。
●切實加強水資源管理信息數據共享。
3.完善水資源管理技術標準規范
●制定鋼鐵、紡織、水源熱泵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
●出臺《農灌機井取水計量技術規范》。
4.深入推進用水權、水資源稅改革
●加快用水權初始分配,規范開展用水權交易,強化水資源用途管制和用水權交易監管。
●探索實行用水權有償取得。
●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水資源稅改革。
5.提升用水統計調查能力水平
●加強用水統計報表填報審核、用水總量核算管理,繼續開展用水統計調查數據質量抽查。
●嚴格落實防范和懲治水利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
●健全用水統計數據分析發布機制。
6.發揮好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制訂水資源剛性約束考核辦法。
●開展2024年度考核,推動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重點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