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晉升13位 港城“新”意盎然跑出發展高質量
近日,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于近日發布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在參評的101個城市中,我市分別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排名第52位,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第53位,兩項指標排名均為蘇北第1,均較2023年度提升13位,是“十四五”以來最好成績。自2019年起,科技部每年都從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創新驅動力5五大維度30項指標對創新型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我市排名晉升體現了港城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港城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近年來,全市科技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和連云港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用好“搭平臺、育主體、產學研”三件法寶,堅持前瞻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立體化搭建平臺矩陣、梯次化培育創新主體、協同化推進產學研合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用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壯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僅用4年多時間就建成投運,與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杭州汽輪動力集團等簽訂合作協議,與30家單位組建用戶委員會,推動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積極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實驗室體系,省內唯一中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重組,蘇中、蘇北僅6家,康緣藥業新建省海洋藥物和現代中藥創制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首批全省僅4家。建立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梯隊,新建市級重點實驗室9家。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加快建設,并成為首家獲得省科技廳每年單列專項支持的平臺,深遠海裝備海上科學試驗基礎設施入選首批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支持預研項目。7000噸級試驗船即將海試,1500噸級試驗船和百噸無人艇抵連開展科研,集聚人才超120人;累計成果產出超2.5億元,簽訂對外技術服務合同近6000萬元。
創新主體蓬勃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全面挖掘、梯次培育等方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連續三年增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翻兩番;4家高企蘇北率先科創板上市;省創新型領軍企業12家,占蘇北的44%;康緣藥業牽頭獲批共建首批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全省僅3家;6家企業入選省百強創新型企業,數量蘇中蘇北第1。累計2家企業被評為省潛在獨角獸企業,22家企業被評為省瞪羚企業,2024年我市入選省科技副總192名,同比增長31.5%,總數位列全省第5,創歷史新高。加快科技創新與金融活水雙向賦能,根據科技企業生命周期和發展需求匹配多樣化科技金融服務,2024年已累計為60余家企業發放“蘇科貸”超2億元,推動科技領域新增專項貸款超120億元授信,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科技合作再結碩果。《花果山科創走廊發展規劃》落地實施,1.3萬平方米科研飛地實體運行,16家企業入駐運營,打造“研發在市區 ,轉化在園區”的新型協作關系。持續構建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在高質量運行省涉海產學研合作聯盟、市新材料產學研合作聯盟的基礎上,推進成立市新醫藥產學研合作聯盟,構建高校院所、企業、醫院等協同聯動的產業創新格局。結合我市實際,對接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新建成果轉移轉化中心5家、累計達8家,直接促成校企合作項目13項,合同額近700萬元。累計開展產學研活動超300場次,對接企業近1900家次、對接專家超1300人次,簽訂合作協議近400項;征集企業技術需求超400項,發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近9000項。恒瑞醫藥、日出東方、鑌鑫鋼鐵3個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數量位列全省第4,歷年最多;獲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11項,牽頭完成數蘇北第2。百開盛生物科技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初創組第3名,2家企業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稱號,創造了我市在國賽的最好成績。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