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策解讀> 文 字

            《連云港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 時間:2021-01-11 11:44:49
            • 來源:市水利局
            • 閱讀次數:
            • 字體:[ ]

            由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常務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20年12月31日通過,連政規發〔2020〕4號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連云港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市水利法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市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上又向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對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辦法》共二十九條,對節約用水工作的原則和機制、用水管理、效率控制、非常規水源利用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具體規定。現對政策重點內容解讀如下:

            一、立法目的明確

            制定《辦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全社會節約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節水型社會,從制度上提出解決我市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退化問題的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我市水資源短缺

            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8800立方米。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100立方米,列世界第125位。我市人均水資源量393立方米,人多水少;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6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給水資源利用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我市的用水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2019年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03左右,遠低于0.7~0.8的世界先進水平。全市萬元GDP用水量90.0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7.7立方米,與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三)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改善

            全市72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5個斷面水質劣于Ⅲ類水標準,占34.7%。

            節約用水是應對水資源短缺和減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生態環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時代特征鮮明

            《辦法》把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關于水資源節約保護的新思路和省委省政府貫徹實施的新要求作為節水管理的內容。這些新思路和新要求主要包括:

            (一)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時指出:“保障水安全,關鍵要轉變治水思路,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省委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時提出了“重視水、節約水、治理水、管好水”的要求。

            (二)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重要發展理念,《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設節水型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作《建議》稿的說明時,把“關于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列入九個重點說明問題的第六個。《建議》把“水利”列入八大基礎設施網絡之首,把防范水資源風險納入九大風險防范的重要內容,在水資源節約保護方面確立了新思路。

            (三)2016年1月15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節約用水條例》,為推動我省節約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規支撐。

            (四)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五)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六)2019年4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制定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

            (七)2020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三、部門職責劃分清晰

            《辦法》在制定過程中,根據市政府“三定”方案對部門的職責分工,以及《江蘇省節約用水條例》中對部門職責的劃分,明確了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市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節約用水管理職責,在第五條中作了清晰的界定。

            四、節約用水的工作原則貫穿《辦法》始終

            節約用水工作的原則是:統一規劃、合理配置、總量控制、集約利用、提高效率。統一規劃是基礎,合理配置是要求,總量控制是手段,集約利用是方法,提高效率是措施。

            (一)統一規劃。第七條的“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節水規劃以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水資源狀況和水資源綜合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節水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合理配置。第八條的“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制度,建立覆蓋市、縣(區)的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體系。”

            (三)總量控制。第九條的“自備水源取水的和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上的較大計劃用水戶,用水計劃由計劃用水戶建議,其中市級使用公共供水的較大計劃用水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共供水主管部門審核下達,縣(區)計劃用水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下達。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下用水戶由公共供水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用水計劃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行業用水定額和單位用水需求確定。” 條款中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下用水戶是指市級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下用水戶。

            第十條的“計劃用水戶應當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下年度用水計劃建議。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共供水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月31日前核定并按照年累計考核的方式下達計劃用水戶年度用水計劃較大計劃用水戶因建設、生產、經營等需要調整用水計劃的,應當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予以書面答復。”條款中年累計考核是指在核定計劃用水戶是否存在超計劃用水過程中采用全年累計用水總量是否超計劃的方式進行考核。

            (四)集約利用。第二十條的“工業企業應當對生產用水進行全過程控制,通過循環用水、分質供水、再生水利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工業間接冷卻水、冷凝水應當循環利用或者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工業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提高內部用水計量率,實行用水計量管理,定期進行用水統計分析,按時上報用水、節水報表。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冷卻水循環利用率應當達到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達不到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的,應當進行整改。工業集聚區應當推廣串聯用水、再生水利用等節水技術,建設節水型工業集聚區。”

            第二十五條的“新建、改建、擴建設計日處理能力五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有條件的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鼓勵設計日處理能力五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工業集聚區應當統籌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統,區內企業有條件的應當使用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再生水。”

            (五)提高效率。第十三條的“重點計劃用水戶應當每三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其他計劃用水戶應當每五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用水工藝或者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時,應當重新進行水平衡測試。計劃用水戶超計劃用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應當重新進行水平衡測試,開展節水評價,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用水審計,并對存在問題予以整改。”

            第十六條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節水規劃制定農業節水實施方案,建設農業節水灌溉設施,配備相應設備,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加強對農業節水的技術指導、培訓、推廣。推廣使用集約化節水型種植養殖技術和尾水處理再利用技術,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興建農業節水灌溉設施,支持丘陵山區等缺水地區興修水庫、塘壩等攔蓄雨水設施。”

            第二十一條的“以水為主要原料生產飲料、飲用水等產品的企業應當采用節水型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原料水的利用率不得低于國家和省規定標準,尾水應當重復利用。”

            第二十二條的“公共供水企業應當采用先進的制水工藝,建立定期管網檢測和漏損控制工作機制,發現漏損及時維修、改造,自用水率和管網漏損率應當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公共供水管網改造,逐步開展供水管網獨立分區計量管理。”

            第二十三條的“洗浴、洗車、游泳館等特種用水行業經營者應當采用低耗水、循環用水等節水技術、設備或者設施。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采用節水型器具,淘汰耗水量高的用水器具。”

            五、節水措施比較有效

            (一)明確了市、縣(區)政府的職責。包括將節約用水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制定有利于節約用水的政策;根據本地區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農業生產布局;建立節約用水投入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本投入節水產業;加大財政投入,制定促進節約用水的政策措施,培育和發展節水產業,加強節約用水科學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等。

            (二)提出了十項節水制度和六項節水措施。

            1.節約用水規劃制度。《辦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節水規劃以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水資源狀況和水資源綜合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節水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所謂規劃,即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節約用水規劃主要任務一般包括優化產業布局、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城鎮節水、非常規水源利用、發展節水產業、節水能力建設、節水宣傳等內容。

            2.用水總量與強度控制制度。《辦法》第八條規定:“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制度,建立覆蓋市、縣(區)的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體系。縣(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用水總量控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的基本節水制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實行人員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用水總量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控制指標,就是將水量分配方案確定的流域、區域取用水份額作為各區域、各行業、各用水戶可取用的水資源量的最大值進行總控制。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制度,明晰了地方可用水總量,從而促進區域節水,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用水強度,是指單位時段內的用水量。通過用水強度控制,減緩用水峰值,降低用水壓力,提高用水效率。

            3.用水定額管理制度。《辦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節水工作,擬定節水政策,組織編制節水規劃,會同相關部門補充制訂行業用水定額,指導和推動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制定定額管理和計劃用水制度并組織實施,指導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推進合同節水管理,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合同節水、節水評價等情況進行考核。”用水定額管理,就是控制單位產品、單位面積或人均生活的用水量,反映了一個地區或用水戶的用水水平、節水水平,也是考核節水成效的重要指標,它是制定用水計劃的基礎,是取水量審批的依據,也是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用水定額管理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4.計劃用水制度。《辦法》第九條規定:“自備水源取水的和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上的較大計劃用水戶,用水計劃由計劃用水戶建議,其中市級使用公共供水的較大計劃用水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共供水主管部門審核下達,縣(區)計劃用水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下達。年使用公共供水兩萬立方米以下用水戶由公共供水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用水計劃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行業用水定額和單位用水需求確定。”計劃用水管理是指國家通過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種措施和手段對使用水資源進行計劃管理的活動。通過計劃用水管理,可以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保護公共用水利益和用水者的合法權益,達到有效地控制用水,實現合理用水。通過計劃用水管理,改善用水狀況,提高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調控用水部門之間以及用水活動之間的矛盾,合理調配水量,使用水活動法治化、科學化、制度化、合理化。計劃用水戶,是指納入用水計劃管理的用水戶,包括自備水源取水的和年使用公共供水水量達到設區的市規定標準的單位。各地對“標準”的數額規定不同。

            5.非居民用水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計劃用水戶超計劃取用地下水、地表水等自備水源的,對超計劃取水部分,按照下列標準累進征收水資源費,并每年向社會公示收費情況:(一)超計劃取水百分之五以上不足百分之十的部分加收一倍水資源費;(二)超計劃取水百分之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加收二倍水資源費;(三)超計劃取水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加收三倍水資源費;(四)超計劃取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加收五倍水資源費。計劃用水戶超計劃使用公共供水的,實行累進加價收費,累進加價收費的加價部分全額上繳財政專戶,用于水資源節約和保護。”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在優化水資源配置和用水需求調節中的作用,促進節約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的一項制度。超計劃取水的最大限額,不能超過《取水許可證》核定的最大取水量。對超越的,按違法取水處理。“較大計劃用水戶因建設、生產、經營等需要調整用水計劃的,應當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予以書面答復。”增加的水量不屬于累進加價的范疇。居民實行階梯式水價。

            6.水平衡測試制度。《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重點計劃用水戶應當每三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其他計劃用水戶應當每五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用水工藝或者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時,應當重新進行水平衡測試。計劃用水戶超計劃用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應當重新進行水平衡測試,開展節水評價,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用水審計,并對存在問題予以整改。”水平衡測試是加強用水科學管理,最大限度地節約用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項基礎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單位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水平衡測試達到掌握用水單位的用水現狀并進行合理化分析、找出用水管網和設施的泄漏點、健全用水三級計量設施、層層分解用水指標、建立用水檔案、提高節水意識、為制定用水定額和計劃用水量指標提供了較準確的基礎數據的目的。對重點計劃用水戶,要求每三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其他計劃用水戶應當每五年開展一次水平衡測試。“重點計劃用水戶名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7.用水審計制度。《辦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計劃用水戶超計劃用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應當重新進行水平衡測試,開展節水評價,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用水審計,并對存在問題予以整改。”開展用水審計的主體是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象是計劃用水戶。水平衡測試是用水戶的義務,用水審計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兩者相互映證。

            8.計量用水管理制度。《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用水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規定的要求安裝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計量設施,對不同性質的用水分別分類計量。年取用地表水十萬立方米以上或者取用地下水五萬立方米以上的計劃用水戶的用水計量設施應當符合水資源遠程監控要求,并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管理系統聯網運行。取水計量設施的檢定應當由具備檢定資格的單位按照規范程序開展,檢定結果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用水計量,是推動用水戶節約用水的一項重要措施。用水只有計量,才能準確反映用水戶用了多少水,進而確定用水戶需要承擔的義務,才能促進用水戶節約用水。計量管理制度確立了用水戶承擔的兩項義務:一是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要求安裝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計量設施,對不同性質的用水分別分類計量;二是年取用地表水十萬立方米以上或者取用地下水五萬立方米以上的計劃用水戶的用水計量設施應當符合水資源遠程監控要求,并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聯網運行。

            9.用水統計調查制度。《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統計機構、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用水統計調查制度,確立用水統計指標體系,規范統計方法,并督促節水管理機構、供水企業和計劃用水戶建立供水和用水數據傳輸系統與共享數據庫。計劃用水戶應當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記錄檔案和臺帳,并在每季結束后的十日內向節水管理機構報送上一季度的用水報表。”對取用水單位的取用水情況進行統計,是審批機關掌握分析取用水情況和進行管理服務的基礎。用水統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統計機構、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建立制度,確立用水統計指標體系,規范統計方法,保證統計數據的客觀真實。

            10.節水“三同時”制度。《辦法》第十八條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需要取用水的,應當開展節水評價,配套建設節水設施,保證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設單位不得擅自停止使用已有的節水設施。年取用水五萬立方米以上的建設項目,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在進行項目審核時,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項目的節水評價進行評估;建設單位在組織工程竣工項目驗收時,應當有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已建項目未配套建設節水設施或者未安裝使用節水設備的,應當建設節水設施或者安裝使用節水設備。”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是指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制訂節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是加強節約用水管理的龍頭措施,也是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能否落實的重要保證。其主要內容包括:節水措施方案制訂及評估,節水設施技術要求、節水設施的驗收和監督檢查等。

            六、節約用水管理措施

            節約用水管理措施,是指通過采取行政、法律、經濟、技術和宣傳教育等綜合手段,運用必要的、現實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依靠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用水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提高單位水的生產力。

            1.發展控制措施。《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農業生產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和高耗水服務業發展,限制粗放式農業灌溉方式。”水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約束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長期以來,我國用水方式比較粗放,水資源短缺和用水浪費并存,生態脆弱和開發過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標排放并存。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加快轉變高消費的發展方式,更加強調節約集約利用資源。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水資源管理紅線的倒逼機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布局優化,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2.農業節水措施。《辦法》第十六條第一、第三款規定:“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節水規劃制定農業節水實施方案,建設農業節水灌溉設施,配備相應設備,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加強對農業節水的技術指導、培訓、推廣。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興建農業節水灌溉設施,支持丘陵山區等缺水地區興修水庫、塘壩等攔蓄雨水設施。”

            在用水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通過對大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渠系配套與渠系防滲,管道化輸水,噴灌、微灌等工程措施,進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通過土地整理、調整種植結構,引進優良耐旱品種和平衡施肥,水稻淺濕灌溉,耕作保墑等種植方式,減少水的使用量;通過采用先進的農耕農藝措施,優化耕作制度,減少水分蒸發,增加土壤水分貯存控制用水總量;通過加強工程管理,減少渠閘漏水,加強田間管理,杜絕滿灌、串灌、減少灌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通過建設節水增效示范項目和節水增效示范市、縣以及節水型灌區建設,推廣節水高新技術等非工程措施,進一步減少用水量。

            3.工業節水措施。(1)工業企業節水:《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工業企業應當對生產用水進行全過程控制,通過循環用水、分質供水、再生水利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工業間接冷卻水、冷凝水應當循環利用或者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工業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提高內部用水計量率,實行用水計量管理,定期進行用水統計分析,按時上報用水、節水報表。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冷卻水循環利用率應當達到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達不到國家或者行業標準的,應當進行整改。”

            (2)飲料企業節水:《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以水為主要原料生產飲料、飲用水等產品的企業應當采用節水型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原料水的利用率不得低于國家和省規定標準,尾水應當重復利用。”

            (3)供水企業節水:《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公共供水企業應當采用先進的制水工藝,建立定期管網檢測和漏損控制工作機制,發現漏損及時維修、改造,自用水率和管網漏損率應當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公共供水管網改造,逐步開展供水管網獨立分區計量管理。”

            (4)工業園區節水:《辦法》第二十條第四款規定:“工業集聚區應當推廣串聯用水、再生水利用等節水技術,建設節水型工業集聚區。”

            在工業增加值繼續增長情況下,根據水資源條件,通過實行計劃用水,用水定額管理,用水總量控制,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優化配置水資源,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項目;大力推廣工藝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器具,對現有不符合節水要求的工藝、設備進行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淘汰落后的用水工藝、設備,減少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廣泛應用節水高效技術,一水多用、重復利用、循環使用;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鼓勵利用非常規水;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控制用水量增長,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強節水型企業建設,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水價機制,提高水利工程水費和水資源征費收標準,實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促進節約用水;建立節水激勵機制,按規定在稅費方面予以優惠等。重點加強火力發電、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紡織、水泥、食品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

            4.城市生活和服務業節水。《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城鄉綠化、環境衛生、建筑施工、道路以及車輛沖洗等市政用水,冷卻、洗滌等企業生產用水,觀賞性景觀、生態濕地等環境用水,優先選擇使用符合標準的再生水或雨水。集中辦公的機關、學校、賓館飯店、住宅小區等適宜使用再生水的,鼓勵使用再生水,減少公共供水使用量。”第二十三條規定:“洗浴、洗車、游泳館等特種用水行業經營者應當采用低耗水、循環用水等節水技術、設備或者設施。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采用節水型器具,淘汰耗水量高的用水器具。”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加強公共建筑和住宅節水設施建設,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型器具,加大非常規水設施建設力度,提高中水回用率,降低城市輸配管網水漏失率,以及用水環節的跑、冒、滴、漏,減少水的浪費和損失,開展節水型城市、企業、學校、社區、家庭建設,調整水價以及改革水費收繳制度等。

            5.推行節水器具。推廣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和節水器具,淘汰落后、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加大生活節水力度,是一種重要和有效的方式。《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洗浴、洗車、游泳館等特種用水行業經營者應當采用低耗水、循環用水等節水技術、設備或者設施。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采用節水型器具,淘汰耗水量高的用水器具。”

            6.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是指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的再生水(經過處理的污水和廢水)、雨水、海水、苦咸水、礦井水等,這些水源的特點是經過處理后可以被利用,也可稱之為非傳統水源,各種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對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將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解決缺水問題的一個戰略選擇;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在替代清潔水源的同時減少了廢污水的排放量,有利于水生態環境保護;非常規水源利用比常規水源利用的費用相對低,同時國家對利用非常規水源有一定的費稅優惠政策,有利降低生產成本,節約開支。

            (1)再生水利用系統建設。《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新建、改建、擴建設計日處理能力五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有條件的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鼓勵設計日處理能力五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工業集聚區應當統籌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統,區內企業有條件的應當使用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再生水。”

            (2)雨水利用系統建設。《辦法》第二十七條:“城市建設應當結合城市雨污水管網和排水防澇設施改造,采用下凹式綠地、下沉式廣場、滲透鋪裝、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措施加強雨水收集利用,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設施。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時,應當配套建設滲水地面以及雨水集蓄利用設施。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面積比例不得低于國家和省規定要求。規劃用地面積兩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項目,應當配套建設雨水凈化、滲透和收集利用設施。”

            (3)非常規水源利用。《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工業集聚區應當統籌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統,區內企業有條件的應當使用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再生水。” 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城鄉綠化、環境衛生、建筑施工、道路以及車輛沖洗等市政用水,冷卻、洗滌等企業生產用水,觀賞性景觀、生態濕地等環境用水,優先選擇使用符合標準的再生水或雨水。集中辦公的機關、學校、賓館飯店、住宅小區等適宜使用再生水的,鼓勵使用再生水,減少公共供水使用量。”

            (三)落實了與節約用水相關的部門責任。相關部門包括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機關事務、教育、衛健委等部門。

                關聯閱讀:市政府關于印發連云港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的通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最近最好最新2019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区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