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一、《實施意見》出臺背景
2021年7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21〕29號),提出要“健全縣、鄉、村寄遞服務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地區流通體系建設”,“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
我市共有建制村1428個,目前快遞服務進村主要通過郵件、快件直投的模式實現。大部分非鄉鎮駐地建制村因快遞業務量小而缺乏規模經濟效應,尚未設置服務網點,導致快遞服務時效、服務質量不穩定,距離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目標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推進全市的“快遞進村”工作,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3年努力,補齊農村寄遞物流短板,農村寄遞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頸全面打通,讓人民群眾在村里也能享受便捷的快遞服務,基本建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暢通體系。
二、《實施意見》明確的任務目標
《實施意見》提出具體工作目標:到2021年底,縣級寄遞物流園區選點規劃覆蓋率達到100%,鎮級寄遞物流服務站覆蓋率達到60%以上,村級寄遞物流服務點建設全面展開,主要品牌快遞服務建制村通達率達到100%。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實施。
到2022年底,縣級寄遞物流園區建成并投入使用,鎮級寄遞物流服務站覆蓋率達到100%,村級寄遞物流服務點覆蓋率達到60%。在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一批倉儲保鮮冷鏈設施。
到2023年底,村級農村寄遞服務點覆蓋率達到90%以上,縣、鄉、村三級農村寄遞物流網絡平臺總體建成,第三方共同配送服務平臺不斷涌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
三、《實施意見》主要內容
(一)明確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建設具備倉儲、電子商務、配送、物流、流通加工、辦公等功能的縣級寄遞物流園區;建設能夠滿足郵件快件分揀處理、農產品集散、臨時倉儲等功能要求的鄉鎮寄遞物流服務站;通過交郵、交快、郵快、快快等合作共建站以及供銷社網點、行政村便民服務站(中心)、村郵站等多種形式建設村級農村寄遞服務點。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鎮村兜底”的方式,確保所有行政村均具備快件收發能力。
(二)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進“快遞進村”工作。一是推進交郵融合,持續優化調整公交車代運郵件快件線路,在農村寄遞物流難以覆蓋的區域,全面發展公交代運郵件快件線路。二是加強電子商務與農村配送協同發展,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企業發揮自身貨源和銷售渠道優勢,與寄遞物流企業深入合作,進一步延伸拓展寄遞物流服務功能。三是鼓勵寄遞物流企業在統籌當地商貿、農資、電商等貨源的基礎上,為農村地區電子商務、農資銷售、連鎖商超等企業提供共同配送服務。
(三)推進農產品冷鏈等專業寄遞物流站點設施建設。加大對冷鏈設施站點的建設力度,重點建設農村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設施,結合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站點網絡布局和當地農產品生產實際情況,實現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建設項目選點與寄遞物流服務站點建設結合,共同做好冷鏈設施建設改造,促進城鄉冷鏈物流發展。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